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好太极拳,笔者总结了太极拳教学四部曲。1.观看太极图,使学生了解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太极图是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一表示其运动和结构有规则,二表示其运动以旋转为基本形式,三表示其运动是流畅圆润的,也就是说,太极拳的手法、身法、步法的动作轨迹呈弧形,拳式与拳式之间的动作衔接也是“圆”。2.学习和掌握基本动作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包括:手形、步形、预备势、站桩和缠丝,因太极拳动作是以各种弧形曲线为基础构成,基本动作学习要求学生尽量将动作做得舒展大方,克服紧张僵硬,要有意识地强调…  相似文献   

2.
柳有才  殷光远 《武当》2010,(5):22-23
演练太极拳要把握好要点,在行功走架中动作协调、圆润,把太极拳的拳势与神韵体现出来。做到神形俱备,神意自然。根据笔者的粗浅体会,练好太极拳除了严格对照拳经拳论之外,还应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在新编高中体育课本中,二十四势太极拳做为必修内容被编入教材。二十四势太极拳是国家体委1956年组织有关专家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的。练习者可整套练习,也可根据身体情况选择某一单式或分段进行练习,二十四势太极拳全套动作分为八组,包括“起势”和“收势”共二十四个动作,内容除了拳、掌、勾三种手型和弓、仆、虚、独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太极拳教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教学要注重把太极拳文化贯彻其中;要注重太极拳运动感觉、太极桩功和太极拳单势动作的静力练习等方面的基本功练习;要注重太极拳攻防技击含义的讲解贯彻在太极拳教学中;适时地采用太极拳“慢拳快教”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记忆;适当运用形象的太极拳的口诀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此一来大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教学再探——表象训练在太极拳求形阶段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一种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理论来解释拳理而命名的拳术。在太极拳整套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由于太极拳动作比较复杂,而且还经常伴有转体进退和改变方向,使初学者往往手脚不能兼顾,很难形成完整的动作技能。针对以上的情况,在教学中运用心理技能训练中的表象训练来辅助教学,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揽雀尾是杨式太极拳重要的拳式动作之一,起势之后,第一个就是揽雀尾,而且在整个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多次重复出现,足以说明这个拳式的重要性。在其他一些流派的太极拳中,揽雀尾被称为"懒扎衣"。杨式太极拳之所以把这个动作称为"揽雀尾",我认为是为了表现这个动作的轻柔沉稳、活泼灵敏,它非常形象地表现出了太极拳的稳健灵活特点。揽雀尾动作尽管复杂,但是,其基本内容就是掤捋挤按,表现了太极拳四正手法和进退顾盼定五种步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小其技能,大其文化——太极拳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太极拳教学过程中仅仅注重动作技能传习而忽视其文化内涵的倾向,提出"小其技能、大其文化"的观点,对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学拳者应理解的若干理论问题作简要阐述,呼吁从文化传承的视角来看待太极拳的传习,避免只教授动作技能,而忽视太极拳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张满宏 《中华武术》2007,(11):15-16
在欧洲,有一个以惊险刺激的斗牛和动感十足的斗牛舞而享誉世界的国家,那就是充满浪漫色彩、素有"斗牛之国"之称的西班牙。应西班牙西中太极拳协会主席张修睦先生邀请,我于今年3月15日至5月3日,到该国交流传授忽雷太极拳,在短短的月余时间里.被马德里市、巴塞罗纳市等城市的太极拳组织邀请讲课授拳。每到一处我认真讲解祖国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精心演示每个拳势动作。  相似文献   

9.
运用资料法、分析法和体育科研法,以野马分鬃拳势为例探讨新世纪高校太极拳寓理施教方式,研究野马分鬃拳势的太极寓理及其技击应用教学的深广度,提高太极拳寓理施教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传统太极拳,有六十几势、八十几势,还有一百零几势的。名为太极拳的一套拳,仅有十几个拳,两种钩型,掌多达几十种。几代拳人,多在掌与掌中间下功夫,在拳与拳中间变换、漫游。初练拳的人,用现代语讲,一时找不到太极拳的感觉,就是练拳多年的人,也难以找到太极拳的奇妙之处。为什么?皆因没练“太极脚”” “太极脚”说并不耳生,拳论上早有定论。 太极拳的功夫从浅到深,“由着熟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但脚下的功夫是筑基功,不能忽视。练过多年拳的人,不能与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太极大舞的概念谈起,分析了太极大舞的运动特点,阐释了太极大舞受大众欢迎的原因。把太极大舞与高校武术教学相对比,分析了大学生不太喜欢传统武术的主要原因。提出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可加入一些新的元素:首先,改编一些动作,加入舞蹈、戏曲动作等,使武术更适合现代大学生;其次,加入演练队形的变化,增加同学间的配合协调,使其更具有亲和力;第三,加强专业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直观感受武术魅力,能更深层次理解各动作健身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不断快速发展,从而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太极拳、喜欢太极拳并开始习练太极拳,随之对太极拳的研究也越来越被重视.文章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太极拳的起源、历史演变、拳种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叙述分析,并由此提出四点建设性意见:打造太极品牌;借助电视媒体,推动太极拳市场化发展;借助学校平台,营造太极拳气氛;建立系统的太极拳文化学科,从而为太极拳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的精粹,其技击、健身、养生功能已得到普遍认同。文章通过研究,使人秉着诗人的情怀对于太极拳的认识实现由"术"而进于"道"的升华。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俗社会中,为人们心灵的满足与宁静以及生命之幸福,从太极的"形"与"无极"中寻找一种哲学启迪。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观察法和访谈的研究方法,辩证分析当前太极拳与音乐结合的现象。提出太极拳与音乐的融合是随着现代体育发展应运而生的,是武术规则的要求,是顺应时代发展和需求的。事实证明练习太极拳时配上相应的音乐有利于提高练习者的兴趣、易入境和陶冶情操;应用到教学中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对集体演练具有指挥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太极拳与音乐之间的节奏旋律并不十分相符,我们只有找到两者共同存在的有机结合点,才能更好的掌握和应用到实践中。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太极文化的视角,对黄梅岳家拳的拳理作了深入的理论透视,解析了黄梅岳家拳所蕴含的太极文化内涵,提出了“太极者,道也”是黄梅岳家拳的精武之道、“太极者,阴阳也”是黄梅岳家拳的构造之道、“一阴一阳之谓道”是黄梅岳家拳的化生之道的观点,为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弘扬黄梅岳家拳,作了太极文化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理取“太极”,暗合“阴阳”,哲理深邃,奥妙无穷,处处折射出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影子,己成为风靡全球、享誉中外的“哲拳”.而哲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思想体系,是人类文化的核心.文章通过对太极拳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阐述,认为弘扬中华武术精神和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时代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是武术的优秀拳种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瑰宝。它集健身、防身、修身养性于一体,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思想,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不论是从提高高校师范类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提升其道德修养,还是从弘扬民族精神、继承和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角度来看,在高校师范类学生中普及太极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太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文精神和普遍和谐的价值观念,太极拳为人生哲学提供了具体实践方式,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陶冶身心的自然和谐观念与"天人合一"的人生和谐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太极拳运动在我国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拳运动作为一门课程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与研究,认为:教学内容单一,课堂模式呆板、教师业务素质低下,缺乏拳理教学、课时少,上课时间跨度过大以及太极拳社团少,缺乏交流等是阻碍太极拳运动在我国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希望对太极拳运动在我国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传统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受到政府和社会的保护。但是随着当今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突飞猛进,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新月异,传统武术越来越被人们所忽略,所以传统武术的发掘、传承与发展更应该受到当今社会人们的重视。烟台被称为“武术之乡”,在以前烟台就有"拳窝子"的美称。烟台螳螂拳、太极拳、形意拳、通背拳等传统武术项目都在烟台地区有着良好的师承与发展。烟台螳螂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蓬莱戚家拳、莱州吴氏太极拳也都是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虽然说这些传统武术项目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是在烟台还有更多的武术项目、拳种需要我们去发掘、发展、发扬,从而走上申遗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