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端木蕻良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个性的作家之一,其个性化的特点不仅体现在为人处事上,还体现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其矛盾性的特点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展现。在生活中,他与萧红的一段情是人们久久探讨而时见新鲜的话题;在文坛上,其作品也曾引起过不大不小的争议。这些都可看作是其极具个性的人格魅力与艺术性格的反映。人格魅力与艺术个性使端木蕻良拥有了自我的小宇宙,同时这个小宇宙又蕴含了他的自我世界的矛盾性。这些矛盾性包括思想家气质与诗人气质的内在矛盾性、个体生命体验与时代主潮的矛盾性以及个人文化性格与阶级政治形象之间的矛盾性,对这些矛盾性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提高对端木蕻良创作艺术的整体性认知。  相似文献   

2.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本文关注的中心不是路遥作为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在结构作品时采纳的创作方法及其得失所显示出的“挑战”性质和“守恒”心理,而是他作为个体的创作主体所具备的独特文化心态。至于在这种文化心态主导下其文学创作在微观方面所呈现的阶段性及系统流变过程,不属于本文讨论的范围。任何成熟的作家在表现生活时都会拥有特定的视角,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创作主体的特定审美文化心态,支配着作家的主要创作(当然,这种心态是稳定性和可塑性的统一)诉诸于具体创作这种独特心态便表现为能够充分体现创作主体独立思维艺术品格的多…  相似文献   

3.
路遥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有着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入体察,体现在其作品中则是理性的智慧和严肃的思考.本文将针对路遥存在于作品创作中的两大思想构架——现实主义特色与理性思辨色彩,以及他的艺术来源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路遥以其专注的创作态度与坚守的文学理想成为当代文学不可忽视的存在。但持续受到热捧的路遥及其作品,却依然在文学史家那里得不到应有的评价与追认。长久以来被排除于当代文学史的作家谱系之外,使得路遥身为作家的不懈追求与其作品的独特魅力都在一定程度上被遮挡在了阴影之下。但路遥及其作品价值不应就此被忽略,这些被遮蔽的光芒站在当下的全新环境中去重新回顾,依然可以看到路遥情真意切的思考对于当下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童年经验是作家创作的动力和源泉,因为一个个体童年对外在世界和生命自身的第一次发现,引发出来自生命本体的原初之力,形成情感和智慧无法遏止的释放。这种释放会在作家以后的创作中形成一种无意识的沉淀,从而呈现出富有诗意光彩的审美风范。在路遥的创作中,“母亲情结”、“苦难意识”、“悲剧意识”是三个显著的特征,这些特征源于作家独特的童年经验。因此,在考察路遥的文学创作时,作家的童年经验是一个重要的分析维度。  相似文献   

6.
作为出色的现实主义作家,路遥站在青年人的角度上观察世界,用自己的作品来反映不同时代之下生命的抗争。在当前的文化环境中,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依旧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为无数青年读者的前进指明了方向。本文对小说《平凡的世界》的温情叙事风格进行了分析,在鉴赏路遥的文学作品的同时,探究了这种"温情叙事风格"与"现实主义"之间的联系,在对文化作品的核心情感特点进行分析的同时,为后续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研究提供经验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路遥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始终用其全部生命体验进行写作。无论是童年极度匮乏的物质生活,还是青年强烈的自尊体验,以及中年对人生的真实感悟,都深深地影响着路遥的文学创作。真实而又平凡的生活经历,造就了路遥独特的精神世界,对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路遥的经历和人格来探寻作品的意义,反过来,根据其创作的作品来客观看待作者的经历和人格对其创作的影响。一部文学作品是由它的作者创作出来的,作者是作品生命的赋予者,因而根据作者情形来解释作品情形,就似乎具有必然性。这也是传记研究法的重要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当代著名作家路遥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伟大作品,他的许多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深入生活的创作手法也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不朽。路遥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就是中篇小说《人生》。路遥在这篇小说中描述了一个陕北青年高加林在爱情和事业上的悲剧,这个悲剧带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人性内涵。如今它所产生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它带给我们的对时代发展进程的审视和人性的关照仍然鲜活,它的社会价值直到今天仍然没有消失,重读小说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在很多时候作家和其作品呈现出一种有趣的内在对应性,而路遥本身也正以其个人的命运和爱情悲剧带给我们不尽的思索。  相似文献   

9.
路遥小说对爱情的悲情描写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男女主人公相爱却被家庭、社会、世俗等观念束缚.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这种带有悲情审美倾向的爱情描写,和作家的成长经历、人生体验,作家对高尚道德和人性真善美的追求,以及作家创作中的男性视角有着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吴圣昔的《西游新解》(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鲜明地提出了《西游记》乃是一部游戏之作的观点。作者对以往《西游记》总体性质的三大歧见:宗教手册论、寓言小说论、政治小说论逐一评判之后,认为对于作品总体性质的审美判断,应从分析作品的形象体系着手来作出。作者主张将审美观照的视角放在作品整体形象之上,对作品形象体系作深入的考察。前人认为《西游记》创作实际与主题的形成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关联,这种关联就是吴承恩主体心态被当时社会扭曲变形的折光,吴承恩的创作似乎是站在与当时社会敌对的立场上表达内心的愤懑等等。显然,这样地推论不仅忽视了对作品形象体系的宏观把握,偏于一端,而且也根本不是从作品的创作实际出发去分析作品的。《新解》在阐述作家心态与作品内在意蕴之间的关联时认为作家的这种“求放心之喻”的操作,是作家审美情趣高出一般小说家的突出表现,吴承恩之所以伟大的原因在焉。难以否认,作家生活的时代、环境必然地对作家的思想及价值取向发生一定程度的干扰甚至碰撞,这就给后人评判作家  相似文献   

11.
普拉东诺夫作品中充满了丰富多彩、内涵深刻的死亡意象,反映了作家对生命和现实的审视以及对民族文化的思考。对普拉东诺夫作品死亡主题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对普拉东诺夫独特艺术世界的探索和对其深刻艺术思想内涵的挖掘。普拉东诺夫创作中的死亡主题就如他的笔下所构建的艺术世界一样,呈现出多重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12.
路遥小说对爱情的悲情描写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男女主人公相爱却被家庭、社会、世俗等观念束缚,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这种带有悲情审美倾向的爱情描写,和作家的成长经历、人生体验,作家对高尚道德和人性真善美的追求,以及作家创作中的男性视角有着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路遥一生经历的四次精神创伤,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性格气质和文学创作。早年过继生活在贫困之中,路遥将这些生活经验带到了自己所创造的文学世界中;文革中被停职及失恋,使路遥跌入痛苦的深渊,他在从政不成的情况下逐渐走上了文学道路;家庭生活中夫妻感情不和,感情的缺失使得路遥在后期的作品中,情感基调少了早期清新、雅致的诗意氛围,多了忧伤、沉郁、凄美的叙述;中年患病,疾病对路遥的创伤产生了促进作用,反过来,疾病中的创作又加速了作家的病情,使他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14.
论路遥小说创作的心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路遥的小说创作中,现实激情与理性智慧之间两极共构的张力和平衡是其小说创作审美心理机制的核心所在.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路遥把文学创作、生命体验和人生哲学三元并立的意义单元经审美心理机制转换为三位一体的神奇遇合,从而使其外在社会行为和内在心灵活动在文学创作中既表现出高度和谐的平衡,又产生出与众不同的张力即一方面个体生命体验在文学创作中的投入程度和对人生哲学(信仰)的终极追求是成正比的,生命投入越大、体验越真、对人生哲学(信仰)所关涉的伦理道德即对善的要求就越能可靠地获得,从而越能获得美感上的人性共鸣;另一方面,在现实人生中充分体验浪漫情怀,在文学创作中却表现出一种冷静超脱;在现实生活的心灵世界里,他是一位诗人,而在文学创作的人生实践中,却是一位最清醒的现实主义者.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路遥的悲剧是其个体自然生命的悲剧,却是作家个体精神生命一次真正的凯旋.  相似文献   

15.
陶然近三年的散文创作充分表现了他文体意识的自觉。他高频度、高密度地把意识流引进了散文创作领域。这不仅是作家创造力的再一次释放 ,也是多元共生的散文创作方法探索的一个新向度。这种探索的直接效果是文本的外在形态的快节奏、跳跃和不连贯。这又是与作家面对困惑时的不安、焦灼的内在世界相契合的。因此 ,陶然在形式上的探索并不是孤立的、为形式而形式的。他建构了一个散文文本外在形状与内在意蕴互为表征的对应图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传统的风格“个性说”,认为刘勰的“各师成心,其异如面”;布封的“风格却是本人”和我国当代某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确认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准确的,它没有认识到风格的真正本质。其缺陷在于把风格看成是被动产生的东西,看不到风格是作家自觉的审美创造的结果。笔者认为:风格是作家对某一审美规范的超越和创造,并在作品里显示出稳定的、鲜明独特的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17.
路遥是一位具有强烈的主观情绪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中几乎都是作家根植于对人生的经历与生命的体验。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窥视到苦难意识在作家的创作心理中主要表现为一种强烈的、持久的、难于摆脱的心理上的苦难情结。本文主要从路遥的具体作品中分析这一苦难情结。  相似文献   

18.
在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中,矛盾性无处不在。与其他作家创作过程中由于艺术思想的不成熟而产生的矛盾性相比,矛盾性是王尔德文艺创作的艺术体现,有着明显的主观故意性。通过对其主观故意性存在的客观根源的探析不难发现,矛盾性是王尔德为了追求唯美主义而别具匠心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路遥是当代文坛著名的作家,作品大多取材于陕西黄土地,作品中透出的那种对那片热土的钟爱深深打动了读者.路遥的小说主要从宏大又激昂的苦难和创作手法上用客观现实与主观情绪的结合两方面进行阐述,把路遥对家乡的那份浓浓乡情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20.
陶然近三年的散文创作充分表现了他文体意识的自觉。他高频率、高密度地把意识流引进了散文创作领域。这不仅是作家创造力的再一次释放,也是多元共生的散文创作方法探索的一个新向度。这种探索的直接效果是文本的外在形态的快节奏、跳跃和不连贯。这又是与作家面对困惑时的不安、焦灼的内在世界相契合的。因此,陶然在形式上的探索并不是弧立的、为形式而形式的。他建构了一个散文文本外在形状与内在意蕴互为表征的探索并不是弧立的、为形式而形式。他建构了一个散文文本外在形状与内在意蕴互为表征的对应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