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65):133-134
我国8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均显示,全国公民基本科学素质比发达国家显著偏低。要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任重道远。生物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勇于担当"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重任,在生物学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有效的手段、途径和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2.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把科学素养明确界定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由此可见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实践能力是科学素养的五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灵魂。良好的科学素养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科学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需要在长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那么,生物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密娜 《青海教育》2004,(11):46-46
《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式学习”等课程基本理念。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态度则是科学素养的主要构成因素。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科学素养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科学态度教育的内容在生物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应包括:(1)教育学生学会全面地看待自然界、生物界和生物学知识,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2)教育学生学会用变化发展的观点来看待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避免孤立、静止地去看待生命活动。(3)…  相似文献   

4.
利用生命科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目标要求。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利用生命科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5.
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因此,教师应在生物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积极探究培养的有效途径,以使学生的科学素养获得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6.
王莉 《中学生物学》2012,28(2):34-35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2006年3月20日由国务院印发并颁布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开始了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历史新时期.其中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养是《纲要》中的重点内容.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开始,《生物课程标准》确立了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改革的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新课程理念.对中学生来说,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一定的科学知识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完善所需要的基本品质和能力.中学生科学素养包括了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可见,培养和提升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7.
王杰 《成才之路》2013,(13):35-35
据报道:目前中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相当于加拿大、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在这个全民提倡科学时代,学校与家庭共同关注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作为科学教师,如何放大课堂教学的效能,如何调动起社会力量参与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中来,已是摆在所有科学教师面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科学素养”并不是近几年提出的新理念。对于科学素养的解释,在不同的时代有所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科学素养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在科学技术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生活、改变我们周围世界的今天,具有科学素养是每个公民必不可少的能力。因此,生物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正>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目前各国在测度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时普遍采用这个标准。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异常重要。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论述很多。一、放开手——科学思维方式形成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翟志涛 《考试周刊》2012,(42):157-157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迅速提升,需要大量的具有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其中教育是影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主要因素,随着生物科学在自然科学中地位的提升,生物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将越来越重要。初中生物学教师对于培养较高科学素养的公民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建设科技强国不遗余力。  相似文献   

11.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俞慧琴  龚大洁 《考试周刊》2011,(37):177-178
随着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社会对公民的科学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版《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课程的主要目的和基本理念。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渗透与综合,并对学生进行STS思想教育,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3.
我们已进入了数字化、全球化为特征的时代,培养具有高度科学素养的人对于面临的这个时代,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正是体现这个时代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确立了把“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普通公民终身发展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并通过生物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体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在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训练与培养,也是完成课程教学三维目标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有意义的"。那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生物科学史教育呢?笔者在生物教学中的基本策略是: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的发展速度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以公众的科学素养为基础以及创新型人才的水平和数量的竞争.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来看,培养中小学以及公民的科学素养已经成为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攻尖领域之一.科学素养是一个现代人基本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职校生来说,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一定的科学知识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完善所需要的基本品质和能力,科学素养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相似文献   

16.
<正>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四大基本课程理念的核心内容,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型课程是学生置身于活生生的现实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感知世界获得新知,是学生亲身体验过程、促进知行协调发展的习得方式。实践型生物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增长生活常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养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观念,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构建实践型生物课程是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技术全面渗透并深刻影响人类生活的当代社会,公民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所以,初中新课程《科学》把"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列为课程的总目标。在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8.
未来的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特别体现在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上,现在的初中学生是新世纪的主人,他们科学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主要素质。在生物教学中对初中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讲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的复兴,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实验能力方面的培养,阐述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9.
正初中阶段是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关键时期。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既是现代合格公民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基础。因此,发展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知识的应用等科学素养是科学学科的重中之重。下面我就自己工作中的体会谈谈如何通过科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充分利用科技实践活动,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增进对提出问题意义的理解在学习九上科学探究酸的性质,由于演示实验氧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的核心,也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学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生物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和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大势所趋,也是学科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