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因经历厚重而精彩,这一点在朱穆之身上体现得很透彻。当我们品读这位将近百岁老人的人生阅历时,仿佛置身于时光隧道,不断感受着历史的心跳和激荡。同时,朱穆之作为新时期对外宣传工作的开拓者,让人感觉他就是一部展开在眼前的外宣史书。阅读中,我们不断感受着外宣事业脉动过程中处处闪烁的穆之同志的勇气、智慧与风采。  相似文献   

2.
朱穆之 《对外大传播》2009,(5):15-15,24
曾担任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的朱穆之同志,是中国新时期对外宣传事业的开拓者、推动者。今年已93岁高龄的他,一直心系中国的外宣事业,2008年先后接受了《对外传播》采访、亲自为本刊撰写稿件,他的观点给我们外宣工作者以启迪——针对传播效果问题,他鲜明地提出"以我为主,就是不能被人牵着鼻子,随人家的意思转。有的放矢就是要弄清对象,对象不明,就是无的放矢。放矢还要中的,放矢不中的,等于没放。"针对外宣工作者素质培养问题,他特地将为国务院新闻办《青年通讯》创刊撰写的文章转发给本刊,从这篇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青年外宣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3.
大书架     
《朱穆之论对外宣传》一书,已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朱穆之同志是我国新闻、宣传、文化界的老前辈,曾长期担任中央对外宣传部门的领导,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对外宣传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这本文集,收入了朱穆之同志自1978年至1995年6月期间关于外宣工作的讲话和文章。  相似文献   

4.
1978年,改革开放将中国与世界的大门开启。从此,东方文明古国的生命芯片被激活,亿万人民开始行动起来,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被书写。寻找30年外宣事业的时空坐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第一任主任朱穆之首先进入了我们的视线。今年92岁高龄的朱穆之,先后担任过新华社社长、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从1980年中央成立中央对外宣传小组起,至1992年底离休,他一直担任中央对外宣传小组组长;  相似文献   

5.
今年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的《对外传播教程》,是长期从事外宣工作的资深专家沈苏儒的作,是1990年由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对外报道业务基础》的增订版。当年,朱穆之同志看到这本书的写作提纲后说:“对外宣传很需要这样的基本教材,它的出版对培养和提高对外宣传工作的业务水平会有很大的作用。”而赵启正同志在看书后给作写信说:“我发现这是我需要读的书。”  相似文献   

6.
《对外大传播》计划组织一批稿件,记录中国外文局各种出版物的业务经验,这是很好的设想,也就是继往开来吧。在谈到《今日中国》的经验之前,先说三句话。第一句和第二句都是外宣老领导朱穆之同志的话。他说:“外宣工作是朝阳工作,前途无限,前景广阔。”他又说:“做宣传工作就要看对象,内宣和外宣不同就是对象不同嘛。当然,内宣和外宣有不少是相通的,这应该承认。但是中国跟外国不一样嘛,中国人跟外国人不一样嘛,怎么可以在宣传上不分内外呢?”  相似文献   

7.
朱穆之同志曾经这样慨括外宣针对性的含义:“我们需要外国读者了解的和外国读者想了解的。”前半句的内容我们心里非常清楚,后半句的情况就要复杂些,尤其对于画报的报道这是一个实际的问题。目前,画报以15种文字印刷,读者分布在180个国家和地区,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都有差异,对中国的了解程度和兴趣点也有所不同,但是由于种  相似文献   

8.
《对外大传播》2004,(1):5-5
《人民日报》(海外版)编委王谨同志代表海外版的常务副总编李德民及编委会接受了本刊记的采访。他说,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对外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把外宣工作作为新时期的六大战役之一。同时,这次会议邀请了各部委参加,第一次把媒体与各部委召集在一起,可以说这是一次直接面对面沟通的现场办公会,这样可以使媒体在今  相似文献   

9.
原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同志生前在担任领导职务的近20年里,他身居领导岗位,心系人民群众,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廉洁从政,艰苦奋斗,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真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赞誉。郑培民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2003年3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向全党同志提出向郑培民同志学习的号召。郑培民同志非常关心《对外大传播》杂志,并且在他任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时曾为我们写稿,本刊1998年第7期刊登了他的文章《努力营造大外宣格局》。今特意再次刊登,以表示对郑培民同志的怀念之情和向其学习之意。  相似文献   

10.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对外宣传工作,是各级外宣部门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和体会,我们认为做好外宣工作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到位对外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阿坝州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少数民族地区而言,进一步树立外宣意识,切实加大外宣力  相似文献   

11.
把好编辑和翻译两道关不断提高外宣品的质量(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外宣品的编写,有两本书已经谈得很清楚了。一本是段连城同志写的《对外传播学初探》,另一本是沈苏儒同志的《对外传播学概要》。从事对外书刊宣传,如果能把这两本书研究透,基本要领也就掌握了。在这里,我只想强调两个前提。  相似文献   

12.
2007年7月9日,《对外大传播》记者随中央外宣媒体采访团赴1956公里的青越铁路沿线采访,历时10天。  相似文献   

13.
《对外大传播》2004,(1):4-5
新华社对外部副主任周宗敏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其中有一大部分讲到了外宣工作.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国家高度指导新时期外宣工作的纲领性件。”  相似文献   

14.
应广大读者要求,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本刊开办了《前沿访谈》栏目。这是本刊为加强地方外宣报道而开设的一个新拦目。本刊记者将深入到地方外宣战线的“前沿阵地”,通过对省一级外宣办主任的访谈,挖掘出他们身上那些充满智慧的外宣理念和经验,精心采撷那些行走在路上的鲜活的故事,以期为我们的外宣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本栏目与中国网合办,采用平面煤体刊登与视频直播或录播曲方式同步进行.殷切期望读者关注此专栏.请各省(区、市)外宣办主任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拨冗接受采访。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个栏目会朝着大家预期的目标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为呈现地方外宣亮点,加强地方外宣的报道,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在2006年7月开办了《前沿访谈》栏目,读者反响热烈。本刊记者深入到地方外宣战线的“前沿阵地”。通过对省一级外宣办主任的访谈,挖掘出他们身上那些充满智慧的外宣理念和经验,精心采撷那些行走在路上的鲜活的故事。以期为我们的外宣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本栏目与中国网合办,采用平面媒体刊登与视频直播或录播的方式同步进行。栏目开办以来,河南、内蒙古、陕西、河北、广东、江西、西藏、湖北等外宣办主任的访谈文章已相继在此栏目中刊载。感谢各地方的外宣干部关注这个栏目,请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外宣办主任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拨冗接受采访。在我们的努力和读者的支持下,愿此栏目越来越朝着大家预期的目标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6.
于淼 《对外大传播》2006,(12):20-23
应广大读者要求,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本刊开办了《前沿访谈》栏目。这是本刊为加强地方外宣报道而开设的一个新栏目。本刊记者将深入到地方外宣战线的“前沿阵地”,通过对省一级外宣办主任的访谈。挖掘出他们身上那些充满智慧的外宣理念和经验,精心采撷那些行走在路上的鲜活的故事,以期为我们的外宣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本栏目与中国网合办,采用平面媒体刊登与视频直播或录播的方式同步进行。殷切期望读者关注此专栏,请各省(区、市)外宣办主任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拨冗接受采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相信这个栏目会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为呈现地方外宣亮点,加强对地方外宣的报道,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在2006年7月开办了《前沿访谈》栏目,读者反响热烈。本刊记者深入到地方外宣战线的“前沿阵地”,通过对省一级外宣办主任的访谈,挖掘出他们身上那些充满智慧的外宣理念和经验,精心采撷那些行走在路上的鲜活的故事,以期为我们的外宣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本栏目与中国网合办,采用平面媒体刊登与视频直播或录播的方式同步进行。栏目开办以来,河南、内蒙古、陕西、河北、广东、江西、西藏、湖北、新疆、重庆等外宣办主任的访谈文章已相继在本栏目中刊载。感谢各地方的外宣干部关注这个栏目,请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外宣办主任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拨冗接受采访。在我们的努力和读者的支持下,愿本栏目越来越朝着大家预期的目标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8.
调研的启示     
若干年前,我们就开始讨论外宣刊物市场化的问题,但几年来,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际操作层面,我们的外宣刊物在这方面一直缺乏突破性的进展。这次参加中国外局“灯下亮工程”调研,到各地走了一圈,从办刊的角度得到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外文局受地方外宣部门的委托,每年都组织几批记者前往各地采访。实践证明,组织记者团集体采访不失为一种好形式,但由于各地做法不一,效果也常常有所差异。怎样使记者团的采访获得最大的成功,无疑是记者也是各地外宣部门所关注的。杨珍同志的这篇文章,对大家也许会有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20.
20载峥嵘岁月,见证了中国对外传播的发展,也见证了《对外传播》杂志的起步与成长,驻足回顾,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中国对外传播事业的发展催生了《对外传播》杂志。在有关领导机关、中国外文局领导的关心与帮助下,依靠对外宣传战线同仁的支持,杂志编辑部的同志们排除万难,悉心经营,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转型",使杂志从以反映我国外宣战线情况和信息为主,往理论和学术方面不断开拓,从而在对外传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结合方面有了一定的发言权。本期刊登了朱穆之、曾建徽等一批领导干部和社会知名人士对杂志创办200期的祝词,以及访谈、专文,从中可以看到各界对于杂志的肯定和期许,鞭策编辑部继续努力,不断创新,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对外传播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