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5年11月4日,南京国民党政府颁布实施“币制改革”方案。方案规定: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后增加中国农业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此后,所有完粮纳税、公私款收付,一律使用法币。所有白银都要在限期内到银行兑换成法币,实行白银国有。  相似文献   

2.
这次币制改革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外因是美国“白银政策”给中国造成金融经济危机,内因是由于长期发动内战,庞大的军政开支带来巨大财政赤字,财政经济陷入危机。国民党政府就是为摆脱这种双重危机而改行法币政策的。  相似文献   

3.
法币,也称为法贷,是国家以法律赋予强制通用力的货币。法币政策,是国民党政府于一九三五年颁布实施的将银本位制的银元改为外汇本位制的纸币的一次币制改革,它是近代中国货币史上的一件大事。但是,在已经出版的经济史、现代史著作中,绝大多数对国民党的这一政策持否定态度,笔者认为这是不妥当的。本文试就国民党实行法币政策的原因、内容、意义和影响,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就教于史学界、经济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内经济混乱,通货膨胀,纸币大量发行,号称“法币”。如果交易量稍大,便会用金条支付,每10两为一条,名日“条子”。当时,有些汉奸为了减免自己的“汉奸罪”,便串通律师,并用法币和金条贿赂法官。于是,有人就巧用两句成语写了这么一副联语:  相似文献   

5.
明朝货币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朝的货币政策主要体现在纸币“大明宝钞”和铸币铜钱的发行上,但政府对通货不能有效管理,最终以纸币的贬值与铸币的混乱而告终。这一结果有利于白银在中国社会经济和国家财政中主币地位的确立;但同时也给明朝的政府财政、金融体系和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加紧反共,扩大内战,军事费用的支出急速上升,财政出现巨额赤字。1947年财政总收入为13.83余亿元,而财政支出40.91余万亿元,财政赤字约达27.8余万亿元。仅军费开支就达21.31余万亿元,占财政总支的52%。1948年下半年度的财政预算,7、8两个月就花完了。南京国民政府负债累累,1947年度,内债1.858多亿万美元、外债8.5750多亿万美元;1948年度,内债1.759多亿万美元、外债8.66亿万美元。为了弥补赤字,摆脱财政困境,国民党政府大量发行钞票。1945年8月到1948年8月的短短3年间,法币的发行额猛增到640万亿元,为1937年6月发行数14亿元的45万倍。1948年6月,美钞1元值法币400万元,银币1元值法币200万元。通货膨胀促使物价上涨,上海地区,白米一石(100市斤)涨至法币6500万元,据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行联合  相似文献   

7.
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改革,规定中央、中国、交通三行为法币发行银行,作为“四大银行”之一的中国农民银行未被包括。探其原因:一是中国农民银行不符合法币发行准备金规定;二是中国农民银行无外汇准备金;三是中国农民银行没有好的社会信誉,不被社会和国际所承认。  相似文献   

8.
1935年11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财政部改革币制令》,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发行的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商民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包括金银及银元在内),违者全数没收,以防白银之偷漏。从此,抛弃了沿袭已久的银本位制,实施纸本位的法币政策。有关这次币改,近年来学术界多有评述,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法币政策的起因、意义及社会效果诸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研究,为我们对这一次币改的了解和认识,起到了积极作用。笔者多年从事民国金融史档案资料的编研工作,认为对于这一次币改尚有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梁启超纸币发行思想为线索,介绍了梁启超纸币发行思想发展演变的过程。梁启超以解决财政困难为目的,希望在中国建立国民银行制度,通过纸币发行为政府公债打开销路,并藉此解决长期困扰中国社会的纸币滥发问题,但现实使他最终认识到中央银行制度才是中国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0.
王秋波 《老年教育》2008,(12):16-17
“海星号”运送第一批黄金到台湾 1948年8月,国民党政府宣布“金圆券政策”,限期兑收老百姓持有的黄金和白银。民众没有想到,用黄金白银兑来的金圆券迅速贬值,黄浦江畔的大上海,一时怨声载道。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和通货膨胀政策,致使币值极不稳定,鉴此,马寅初提出了稳定币值的经济理论,即货币发行应以维持货币流通规律为限,为了稳定币值,他认为国民政府应采取收缩法币、不滥发纸币以及对发国难财收取重税等措施,尽管他的这些见解和主张受到了国统区人民的拥护和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但并不能真正解决战时经济条件下国民政府的财经问题。  相似文献   

12.
旧中国,在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由于滥发纸币发生的恶性通货膨胀,达到骇人听闻的程度,如:1937年100元金圆券可买牛2头,IMS年8月11日只能买3粒大米,用滥发纸币搜刮民脂民膏。人民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是一种纸币,人民币虽然是由国家发行的,但发行的数量不能是任意的,人民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计算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的公式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二一一一一一.--------------。。。。、。。。前衡绍端葱葱人氏印刷发计量越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出现人民币…  相似文献   

13.
1939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物价已开始上涨,法币则逐渐贬值,市场上出现了黄金、白银、美钞的投机买卖。在这种情况下,财政  相似文献   

14.
金圆券改革,是国民党政府在全面崩溃前夕演出的一场闹剧。这场闹剧,自1948年8月19日颁布试行起,年11月31日草草收场,前后仅维持了七十天,便告夭折。其势之猛,其亡之速,在世界币制改革史上均属首屈一指。为什么国民党政府大肆鼓噪的这一场币制改革竟如此脆弱、如此短命呢?本文就此问题略作述评。一第三次国内战争爆发后,南京反动政府在政治上极度孤立,军事上节节失利的同时,经济上也陷入财源日趋枯竭的危机,南京政府计无所出。不得不凭籍发行巨额法币的手段以抵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纸币制度产生于北宋,历经南宋、金元得以发展。其间金代纸币制度的厘革在中国货币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金立国一百二十年,发行纸币的历史有八十年之久,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关于纸币的理论也较为贫乏,但金代在纸币制度方面的一些创举却为后世所沿袭,纸币膨胀的教训也曾被后代统治者引为鉴戒。可以说,金代为纸币制度的完善提供了不少正面的经验和反面的教训。因此,研究金代纸币制度的利弊得失实属必要。本文打算就金代发行纸币的历史条件、过程、以及纸币膨胀的情况来探讨金的纸币制度,不当之处,望给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王茂荫一生正直敢言,居官清廉,不但品行高尚,而且颇具经济头脑。为了解救清王朝的财政危机,他于咸丰元年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币制改革方案,主张发行纸币以弥补金属币之不足,强调要使纸币与金属币保持一种合理的比例,庶可“以实运虚”;要保证纸币可以随时兑换现银,以便于流通,并建设将发行纸币事宜交由商办,以减少弊端。清政府不顾王茂荫的反对,发行了一批兑现的银票,铸造了一中实不符的大钱,引起了通货膨胀,他又于咸丰四年建议清政府拿出一定数量的银,钱,供持有纸币者兑现,以疏通纸币的流通渠道,制止通货膨胀,结果反而遭到朝廷的申饬。王茂荫的货币思想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曾引起马克思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1929年的资本主义大危机使各资本主义国家遭受重创,为摆脱危机造成的影响,攫取世界金融霸主地位,美国通过了《白银收购法案》.中国银元大幅升值,造成出口困难和巨额贸易赤字.国民政府被迫进行币制改革,实行法币.在经济全球化,各国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汲取上世纪30年代美国白银政策的教训,以更加慎重和更加具有战略性全球性的眼光来看待各国的货币政策显得极为必要.面对美国发起的新一轮“货币战争”,中国应当不屈服于任何压力,坚持独立自主地汇率政策,适当地逐步地上调汇率,并根据国内经济发展情况独立的执行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8.
所著的<中国钱票>,是中国第一次正式出版有关私人发行纸币的专著.该书以百科全书式的风格介绍了中国早期银行券.作者戴建兵,作为研究和收藏中国早期发行银行券的专家之一,他的早期著作包括<中国近代纸币>和Ⅸ中国近代商业银行纸币史>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纸币的简史──兼评《贷币银行学概论》凡丁中国最早的纸币产生于北宋初期的四川,当时由十六户富商共同发行了‘交子’,这种”交子’可直接流通,也可以自由兑换,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纸币。金人曾发行许多纸币,引起通货膨胀,因此时常改钞票名称,种类较多。元朝...  相似文献   

20.
1935年国民党政府的币制改革,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完战其对全国金融垄断的重要措施;也是国民党政府在英美日争夺中国货币权的斗争中进一步投靠英美的重大步骤。对当时国民党统治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有利的作用。但也演变成国民党政府垄断金融、滥发纸币、制造通货膨胀、搜刮人民的特权。 1929年秋,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他们不仅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还要进一步独占中国的货币权。他们的办法,就是把殖民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