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察     
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发布教育部目前发布了《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处理办法将首次在即将举行的2004年高考中使用。处理办法将考生可能发生的违规行为具体分成“违纪”9种和“作弊”4种,将监考等考试工作人员可能发生的违规行为具体分成“违纪”9种和“作  相似文献   

2.
1.教育部于2004年5月发布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将考生可能发生的违规行为具体分成“违纪”9种和“作弊”种。考试中考生携带存储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和使用通讯设备的行为被明确列为作弊行为,规定作弊考生当次考试无效。答:14各科成绩2.由中国政府和共同发起的全球扶贫大会于2004年5月26日至27日在上海举行,会议发表了《上海减贫议程》。答:世界银行3.2004年6月3日,内地9省区政府行政首长和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在广州签署《区域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中国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区域经济合作正式启动。泛珠三角区…  相似文献   

3.
1.教育部2004年5月发布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将考试工作人员及考生可能发生的违规行为具体分成“违纪”9种和“作弊”14种。考试中考生携带存储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和使用通讯设备的行为,被明确列为作弊行为,规定作弊考生当次考试各科成绩无效2.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于2004年9月16日至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3.2004年10月1日,西气东输工程全线投产。4.2004年10月24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了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考为我国重要的国家级考试,从报名、考试到评卷各个环节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各级教育考试主管部门每年都会出台详细的政策和规定,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18号令)更是从法律的角度将考生可能发生的违规行为具体分成9种违纪行为和14种作弊行为,进一步严格规范了违规行为的处罚,使之有法可依。每位应考考生都应遵守这些考试规则和要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研究》2004,(6):52-52
安徽省招生办公室自即日起正式推出合同形式的《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凡不签署承诺书的考生,不得参加今年安徽省的高考。这份考试诚信合同,分考生守则、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节录、考生承诺三部分。考生守则对考生明确提出了考试要求,如进入考场严禁携带各种无线通讯工具、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涂改液等物品,开考15分钟后考生不准入场,考试开始60分钟后方可交卷出场,以期最大限度减少作弊的可能性。该承诺书将教育部刚刚出台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关于考试违纪、考试作弊、干扰考场秩序等违纪行为的处理办法以“合同”形…  相似文献   

6.
《河北自学考试》2009,(5):12-12
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18号令)对高考中考生的违规行为认定和处理有如下规定: 第五条考生不遵守考场纪律,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的安排与要求,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违纪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对考生遵守考试纪律的教育,减少违纪舞弊现象的发生,教育部要求考生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前阅读“诚信考试承诺书”并签字认可。2004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其中第三十条规定“教育考试机构应当建立考生诚信档案,记录、保留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考生的相关信息”。教育考试机构应当接受社会有关方面对考生诚信档案的查询,并及时向招生机构提供相关信息。“承诺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考生须知晓和遵守的有关考试规定、纪律要求,考生愿意在考试中自觉遵守,如有违反将接受处理。  相似文献   

8.
为规范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维护国家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保障参加国家教育考试的人员(“考生”)、从事和参与国家教育考试工作的人员(“考试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教育部制定了《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国家教育考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的系统性部门规章,是我国教育考试制度建设走向法治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信息     
《天津教育》2012,(6):15
全国教育部发布修订后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2012年5月14日,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修订后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考试机构,组织有关工作人员、监考教师认真学习,在国家教育考试工作中严格贯彻执行,对各种违纪、作弊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相似文献   

10.
2012年5月14日,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修汀后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考试机构,组织有关工作人员、监考教师认真学习,在围家教育考试工作中严格贯彻执行,对各种违纪、作弊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为规范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维护国家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1.
关于"考试违规",每一位考生在进入考场之前都应有所了解。诚信应考、主动杜绝违规行为是必须的;对许多考生来说,还要避免因无知导致的"不经意地"违规。目前,高考适用的、每一位高考考生务须了解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教育部在2004年制定、并以部长令的形式发布的。因此,该《办法》又被称为18号令。《办法》旨在规范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维护国家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保障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全国高考刚刚结束,期间出现的高科技作弊事件毫无悬念地再次成为各大媒体的报道对象.据了解,为规范各类考试,教育部2004年5月19日以教育部令第18号发布了《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为适应实践的需要,从2010年起,教育部组织力量对“办法”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教育部关于修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决定》,以教育部令第33号发布,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日前,就根据教育部令第33号修订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本刊采访了教育部政策法规司综合处处长杨志刚.  相似文献   

13.
全国政策     
《考试》2004,(12)
高自考作弊考生不服作弊判罚可申请复核 10月高自考作弊考生处罚,首次使用今年新颁布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这也使得不服处理决定的高自考考生获得了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权。  相似文献   

14.
为规范自学考试管理,严肃处理违规考生,我省自学考试委员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4年5月19日发布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十八号令),制定了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守则)和《关于对自学考试考生违规行为认定与处理的规定》两个新法规(见另文)。并决定从2004年下半年自学考试开始,对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出现的违规考生,按照我省制定的《关于自学考试考生违规行为认定与处理的规定》进行处罚。  相似文献   

15.
《中国考试》2004,(6):56-56
作为教育部长的第18号令《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处理办法》)将在今年的所有教育考试中执行。这个办法的颁布执行,无论是对于自学考试的考生.还是从事自学考试的工作人员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处理办法》分别对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做出明确规定和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6.
《辽宁招生考试》2004,(10):12-12
为进一步加强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严肃考试纪律,确保考试的质量和信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结合我省工作实际,省招考办制定了自学考试考生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办法的新规定。  相似文献   

17.
随着2005年全国研究生考试开考在即.为了维护国家考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给广大考生塑造一个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我省结合今年新出台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18号)及教育部其他相关文件,由省招生委员会、省教育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河北省200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安全保密和考风考纪工作的通知)  相似文献   

18.
教育考试处罚是打击违纪作弊等考试违规行为、实现考试公平的必要手段和有力保证,但在教育考试执法过程中也存在处罚不当的问题。引入并确立比例原则是弥补教育考试立法处罚实体规则不完备、规范自由裁量权以及保障考生合法权益的需要,其内涵包括考试处罚措施符合办考目的、实施特定处罚确有必要和处罚损益相互均衡三个层次。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契合依法治考的法治内涵,作为过罚相当的分析工具以及推进柔性执法三个方面。为保障考试竞争的公平性,应将比例原则纳入教育考试处罚立法的基本原则,细化违规行为处罚种类,构建专业化复核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9.
人事考试作为选拔各类人才的重要手段,得到国家高度重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作为人事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面向社会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考生考场作弊现象履有发生,直接威胁人事考试的权威性、公正性和严肃性,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成为人事考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认真防范考生作弊,是当前贯彻落实《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处理规定》(人事部令第3号),狠刹考场腐败歪风,整治考试环境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十年来国内考试作弊研究的回顾与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国家教育部发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刹住高等学校考试作弊歪风的紧急通知》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文件,可见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本研究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数据库(主要文献来源)和“www.Google.coin”为基础,对1994-2004十年间的考试作弊作一个回顾与展望,以期从理论上深化当前教育管理改革的研究,从实践上推动“考试作弊”难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