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十九个月大的女儿,对星巴克有一种狂热的向往。每次带她路过星巴克,她就抱紧我的大腿涕泪滂沱,声泪俱下:"棒棒糖,棒棒糖!"星巴克里五块钱一支的棒棒糖是她此举的最终目的。这情形,让我想起了2000年的冬天。那年冬天,她爹也就是我的前夫正在北京混得昏天黑地,每日里伸长脖子期待着风险投资的媚眼会抛到他那张青黄不接  相似文献   

2.
颜若 《报林求索》2009,(7):54-57
2009年6月,知名的国际咖啡连锁店星巴克被台湾网友发现,在其英文网站上,台湾被列为"中国的一省",消息曝光后,亲绿网友借机闹事,抵制拒喝。美国星巴克在绿营施压下,将"省"改为"国"。这一举动迅速引起大陆网友的强烈不满,遂又掀起了一轮抵制星巴克的浪潮。  相似文献   

3.
去看望新做母亲的女友,她向我展示一墙的霓裳艳影,全是梦幻的公主裙、公主鞋、公主发圈。女友说:“女儿要富养。我可不能,将来让一个穷小子,用根棒棒糖就把她给骗了。”我实在不忍扫她的兴,终于温和地说:“你不怕穷小子两句免费甜言蜜语就把她骗了,她还自带嫁妆吗?”  相似文献   

4.
《大观周刊》2010,(29):51-51
一些有关小资生活方式的文本中都提到这样一个现象:高级写字楼里的高级白领们一般都遵循这样一个日程表,上午在办公室,下午则在星巴克泡着。便有这样一句很经典的话:我不在办公室,就在星巴克.我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  相似文献   

5.
论文指出:营造“第三空间”是星巴克获得成功的核心因素.高校图书馆建设读者的“第三空间”具有在信息资源、物理环境和地理地位方面的优势,通过借鉴星巴克的经验,高校图书馆可从打造高素质馆员队伍、拓展教育功能、增强交流休闲功能等方面积极营造高校读者的“第三空间”.  相似文献   

6.
8年前,在世界各地喝一杯地道的星巴克咖啡,或许还能称为一件摩登的事情.如今情形已经大有不同.星巴克的快速扩张与随处可见正在成为其扼杀自我的一种致命慢性病.  相似文献   

7.
一杯咖啡引起了中国最权威媒体的关注,并引发了一场莫名其妙的争论。权威媒体挑起这样的争论,难免让人担忧,经济民族主义是不是悄然兴起?前不久,媒体报道称,一款在伦敦售价3.81美元的星巴克咖啡,到了北京,价格变成了4.81美元,提升了26%。而北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远远低于纽约、伦敦。报道说,星巴克在中国的利润率高于其他市场。对此,星巴克列举诸多理由,予以回应。这一回应引来该媒体第二轮批评,采访并对比了北京、伦敦、纽约、孟买的星巴克同款拿铁咖啡的价格,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8.
丁菲菲  马龙 《青年记者》2009,(16):107-108
某一天,当你坐在电脑前,打开星巴克的主页,一股浓浓的咖啡味道便萦绕在屏幕前,你是否抑制不住,想来一杯?不要怀疑,这种技术已在研制过程中,而此类广告也在应用中。  相似文献   

9.
眼前的幸福     
唐聪 《湖北档案》2004,(12):30-30
前两天,我大学时要好的一个同学星专程来看我,7年没见,她已在省城有车有房,和老公经营着一家药品营销公司,资产几百万,下面有20多名员工。  相似文献   

10.
某一天,当你坐在电脑前,打开星巴克的主页,一股浓浓的咖啡味道便萦绕在屏幕前,你是否抑制不住,想来一杯?不要怀疑,这种技术已在研制过程中,而此类广告也在应用中.  相似文献   

11.
星巴克的成功或许也是因为它的经营理念符合现代人享受生活、享受自然的消费理念,体现了新奢侈精神。那么,让我们来阅读星巴克吧。  相似文献   

12.
王莉 《今传媒》2012,(9):76-77
星巴克作为世界性成功咖啡品牌已在中国赢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及品牌效益,并且越来越多年轻人将其视为"小资"、"优雅生活"的标志之一。究其根本是在消费时代的背景下的消费符号作用的显现,本文从星巴克的诞生发展及其在美国本土的运作出发,在经济全球化带动下进入消费社会,商业产品也携带外来文化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被赋予了某些特定的象征意义,从波德里亚的消费符号理论及罗兰.巴特的大众神话理论解读星巴克的消费符号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现代高校图书馆读者和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都需要建立第三空间,因此,文章从星巴克的成功中探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途径——建立图书馆馆内书吧。  相似文献   

14.
去星巴克用笔记本或手机上网,可谓是时尚人士的标签。但是,星巴克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并且喝咖啡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更多的人希望,在城市中的每个角落,都能像星巴克一样可以免费无线上网。如今,人们似乎看到了希望。2008年6月25日,中电华通通信有限公司"北京无线城市"  相似文献   

15.
梅龙 《新闻传播》2005,(2):52-53
1996年3月31日。凤凰卫视中文台在香港诞生,短短几年的时间,她就在华语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一跃成为亚洲地区传媒业的一颗璀璨之星。  相似文献   

16.
孙冰 《报林求索》2012,(1):116-118
<正>当你在星巴克、上岛品着香醇的咖啡享受午后时光;当你在办公室冲上一杯雀巢、麦斯威尔来提提精神……你可能不知道,融入口中的很有可能是来自中国云南的咖啡豆。2007年前后,普洱茶的价格一飞冲天,之后又如过山车一般,一落干丈,到去年,普洱茶的价格较高峰时期已经下降了六七成。如此  相似文献   

17.
贬义小资     
王跃文 《出版参考》2004,(29):48-48
如今的小资,生命里到底有多少真实的东西? 如果你有大学文凭,中产收入,正当青春观念前卫或伪前卫,爱吃比萨而且言必称减肥,穿名牌休闲服,看欧洲艺术电影影蝶,"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那么,你可以称自己为小资了.  相似文献   

18.
一张建星热爱冬天。在他的许多作品里,都表达过对冬天的那种执著的爱。他说过:“与其说我热爱冬天,不如说我热爱一种性格;与其说我热爱一种类似冬天的性格,不如说我接受一种永远磊落的人生。”那是1983年秋,张建星刚刚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正为工作着落而四处奔走。富于幻想的张建星最大的志愿就是当作家,但最终,他却成了记者。直到今天,他还时时庆幸这个选择,使他不做案头把玩,游戏文字;使他与百姓的话题很少重复,格外新鲜。1984年冬天,张建星主动请缨,要求赴最艰苦的东北三省进行沿线采访。他不畏天寒地冻,…  相似文献   

19.
一天上午,我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里的声音显得很犹豫,她说:“你能给我订一份《生活报》吗?为这事儿,我在家想了一整天,真是不好意思!”听了这话。我没有犹豫,对着电话大声说:“行!没问题!”其实,我没有权利随便送人全年的报纸,只能自撺腰包给她订一份。可我觉得她的要求并不过分。因为她把我当成了她的儿子,我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妈。打电话的人就是商景超大娘。  相似文献   

20.
在"星巴克中国价格暴利"事件引发热议的过程中,社会舆论的矛头一开始是指向星巴克,然而伴随着媒体的诸多报道,星巴克的回应和公知们的评论,社会舆论的矛头向央视等媒体倒戈。媒体作为信息的发布者和提供者,在报道方式上存在问题,甚至以权威的姿态进行不准确不科学的传播,反而引起人们的非议和反感,损害了媒体自身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