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推动下,高校新媒体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高校共青团正以全新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正确把握新媒体脉搏,将其合理运用到共青团日常工作,是高校共青团急需解决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特点分析,进一步明确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根本任务,提出高校共青团工作网络化转型对策。  相似文献   

2.
黄畅 《科教文汇》2014,(24):176-177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推动下,高校新媒体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高校共青团正以全新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正确把握新媒体脉搏,将其合理运用到共青团日常工作,是高校共青团急需解决的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特点分析,进一步明确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根本任务,提出高校共青团工作网络化转型对策。  相似文献   

3.
公共图书馆作为信息交互、文化交流阵地,应提供正确的网络舆情引导。如何利用公共图书馆拥有大量信息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舆情引导作用,拟从公共图书馆网络舆情引导构建为着眼点,对网络舆情引导的价值以及如何利用网络舆情引导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提供对策分析,以期提高公共图书馆网络舆情引导的效能,为信息高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网络舆情引导建设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沈全  高洁静 《科教文汇》2012,(33):17-19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网络舆情调控和引导是高校德育工作无法回避的问题,舆情引导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和谐稳定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存在舆情主体缺乏引导性、舆论监控缺乏常态性、舆情研究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基于高校德育视角的高校网络舆情的策略与机制,需要从技术支持、队伍建设、提升网络话语权等角度系统考察,强调网络德育运行的畅通、网络危机应对机制以及管理服务一体化互动机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在逐步取代传统媒介的同时,已日益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机遇和发展,团中央十七大指出,"在共青团的各项工作和建设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特别要把新媒体作为青年思想引导新的突破口,努力把握网上思想引导的主动权。"本文将通过对"口袋大学"(Pocket University,PU)等新媒体在高校团组织的使用现状,以及结合高校运用新媒体的实际情况来探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新媒体,提高团工作的科学性、时效性、互动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对舆情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舆情进行监测有助于相关舆情管理部门对舆情信息传播进行有效引导,促进舆情事件良性发展。[方法/过程]本文基于信息熵理论,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估指标体系,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监测模型,针对舆情指标隶属度结果对监测等级进行分类。本文以新浪微博舆情热点话题"鸿茅药酒"作为数据源获取数据进行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监测指标体系分析。[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热点话题"鸿茅药酒"事件的影响力级别为Ⅳ级,需舆情管理者及时监测舆情发展和走势。通过最终监测值对照监测级别可以帮助政府及相关舆情管理者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监测和引导网络舆情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舒婷 《科教文汇》2014,(24):187-188
本文从微博“碎片化”特征入手,反思微博兴盛背后,其碎片化特征可能对高校网络舆情带来的消极影响,并归纳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探索性地提出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以进一步提升在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基于目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现状和问题,构建以领导主体、管理主体和执行主体为核心的三位一体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体系,探析舆情潜伏期、爆发期和消退期三个演变时期的应对策略和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微博"碎片化"特征入手,反思微博兴盛背后,其碎片化特征可能对高校网络舆情带来的消极影响,并归纳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探索性地提出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以进一步提升在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造成舆情凸显新的问题,在网络成为人们日常交往平台的条件下,网络恶搞、炒作等非理性行为也迅速蔓延,这对执政党牢固意识形态领导权,提高执政能力构成挑战。十八大提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这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把握舆论导向指明了方向。为此,要积极研究舆情传播规律,提升舆情应对有效性,做好新媒体条件下的舆论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微信环境下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分析和探讨了微信时代高校图书馆网络舆情引导创新。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7,(14)
新媒体时代,自媒体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要实现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与自媒体的良性互动,不仅要努力克服新媒体带来的负面效应,同时要将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与自媒体的特征紧密结合起来,探索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引导路径。在学校层面,要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内容,完善教育路径,加强对学生理性公民意识的教育和引导。在法律层面,要建立健全和完善自媒体传播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探索网络虚拟空间的管理模式,建设健康、良性的网络环境。在社会层面,要建立健全意见领袖的发现和引导机制,建立起及时有效的自媒体舆情导控机制。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突发事件成为网络舆情关注的焦点。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具有速度快、范围广、破坏性大等特征,因此,探析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的现状及引导对策研究,对提高高校管理部门的应急管理能力、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鑫  宋宁 《大众科技》2013,(11):135-137
当前,各种微博、QQ、微信已逐渐成为大学生发表舆论的重要场所。大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具有直接性、爆发性、隐匿性、表层性以及广泛性等特点,对大学生网络舆情进行有效控制和正确处理,对于实现高校校园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应对研究,准确把握其特点,及时防范和管控,掌握和采取确实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方法,形成一套防、管、控机制,有效化解危机,同时做好网络舆情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产生着重要影响。大学生是国家、民族的未来,也是新媒体最广泛的使用者和影响者,还是西方社会与我国在"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中争夺的主要对象。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极大、极深,对其价值观的形成,特别是对党和国家、政府、社会和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对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影响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政策,是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就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通信技术的进步,新媒体成为当今社会信息高度发展的主要载体,各种应用层出不穷,对当代团员青年的生活、学习都带了一定的影响。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网络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造成的影响角度论述其作用,积极探索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为更好地服务青年团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信息化高速发展和互联网应用技术日渐成熟的时代,基于传统媒体、数字化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海量的网络信息成为科技舆论的聚集地和发散地,不良科技舆情引起的突发事件容易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科技舆情的传播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对科技舆情的监测现状进行梳理,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得出科技舆情的正能量引导及应急方法,总结经验以期提高科技舆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呈现出直接性、突发性和非理性的特点。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互联网表现出明显的"微"特征,网络舆情被赋予了新的特点。研判和处置是高校管理者进行网络舆情治理的两大具体措施。在舆情研判中,我们要着重建立分层分级的研判工作制度,构建全方位的舆情信息网络,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研判队伍。在舆情处置中,预警是重点,要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工作预案;引导是关键,要培养合格的舆论"把关人"和"意见领袖";公开是保障,要强化信息报送和反馈机制。同时要做好善后工作,最终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网络舆情治理大格局。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和终端设备的普及,网络日益成为当下社会舆论的主要源头。对于大学生而言,面对触手可及的网络,他们往往选择网络来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大学生网络舆情已成为大学管理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征,并提出了从构建专业队伍、自觉运用媒体、拓宽信息渠道到完善制度机制四位一体的舆情监测和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20.
袁冬梅 《科教文汇》2014,(31):191-192
伴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和终端设备的普及,网络日益成为当下社会舆论的主要源头。对于大学生而言,面对触手可及的网络,他们往往选择网络来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大学生网络舆情已成为大学管理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征,并提出了从构建专业队伍、自觉运用媒体、拓宽信息渠道到完善制度机制四位一体的舆情监测和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