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给构造法唱点反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构造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解题中的构造法是指依据题设的特点,假借已知条件中的元素为“元件”,依托已知数学关系为“支架”,构造出一种新的数学模型,沟通数学模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转换命题,使相关问题得到迅速破解.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构造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解题中的构造法是指依据题设的特点,假借已知条件中的元素为“元件”,依托己知数学关系为“支架”,构造出一种新的数学模型,沟通数学模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转换命题,使相关问题得到迅速破解。  相似文献   

3.
构造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解题中的构造法是指依据题设的特点,假借巳知条件中的元素为“元件”,依托巳知数学关系为“支架”,构造出一种新的数学模型,沟通数学模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转换命题,使相关问题得到迅速破解.  相似文献   

4.
运用构造法解题可以使代数、三角、几何等数学知识互相渗透,便于完成矛盾转化、问题的解决,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类比、联想、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独到的功效.构造法的实质是依据某些数学问题的条件或结论所具有的典型特征,用已知条件中的元素为“元件”,用已知的数学关系为“支架”,构造出满足条件的数学对象,使原问题中隐晦不清的关系或性质在新构造的数学对象中清晰地展现出来,从而使问题转化并得到有效解决.用构造法解题,常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柳暗花明又一村”.  相似文献   

5.
一、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种意识,一种习惯,应当溶入血液,铸入灵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要转变观念.对数学教师来说,“讲清基本概念,抓住知识要点,培养解题技巧,解答学生疑问”当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创造,要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新的问题和新的解决方法. 二、数学教学中“创新”的内涵 1、“思考”的数学教育.创新的基础是理解,数学教学中的最大弊病是“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创新的第一步是理解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现今中考以及初中数学竞赛中,构造思想方法(下称“构造法”)有着广泛的应用.构造法的实质就是依据某些数学问题的条件或结论所具有的典型特征,用已知条件中的元素为“元件”,用已知的数学关系为“支架”,在思维中构造出一种相关的数学对象、一种新的数学形式;或者利用具体问题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2017年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多处提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发现:数学“构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构造”需要深度思考,属于数学高阶思维,构造法是高阶思维的重要表现,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培养高阶思维的载体.基于构造法培养高阶思维的主要路径有:“函数”的构造、“图形”的构造、“法则”的构造等,这些构造都可以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往往根据所给问题的背景、结构特点,通过观察、分析和联想,恰当地构造出相关的数学模型,从而在问题与问题的解决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由此通向解决原数学问题的目的,这种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我们称之为“构造法”.“构造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归手段,在数学解题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常使解题给人以“柳暗花明”之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本文就此作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数学中,有些问题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往往需要构造一个与之相关的命题,并将原来的问题转化为另一个新问题,从而达到简单、直观、易解的目的.这种解题方法就是构造法.构造法体现了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由繁难到简易的“转化”思想,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下面举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0.
你会构造吗?     
解题中的构造法,是依据题设的特点,用已知条件中的元素为“元件”,用已知数学关系为“支架”,构造出一种新的数学模型,沟通数学模型间相互关系,从而转换命题,运用构造法,常使数学解题突破常规,具有简捷、明快、精巧的优点,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今高中数学竞赛以及高考中,构造性方法(注:以下简称为构造法)有着广泛的应用。构造法的实质就是依据某些数学问题的条件或结论所具有的典型特征,用已知条件中的元素为“元件”,用已知的数学关系为“支架”,在思维中构造出一种相关的数学对象、一种新的数学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目标.构造法在解题时具有非常规性,所以构造的内容也不断变化,灵活性强,在不等式的证明中,从研究题目的条件与结论入手。巧妙构造方程、数列、图形、函数等进行解题,既能达到简化证明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3.
“构造法”是重要的数学方法之一,它是利用具体问题的特殊性,为待解决的问题构建一个合理的模型,通过问题原型与模型之间的映射与反演,谋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构造的过程是求异和创新的过程,它是培养学生创造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构造几何图形解决代数问题则是应用“构造法”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4.
解题时,通过观察联想,恰当地构造出某个数学模型,将欲解证的问题转化为对新构造的模型的研究,由此达到解题的目的,这种解题方法称为“构造法”.构造思想的核心是用模型来研究原型的功能特征及其内在规律,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它在许多数学问题的解题过程中显示着令人瞩目的特殊作用.下面就构造法在解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数学竞赛和高考中,构造性方法(注:以下简称为构造法)有着广泛的应用.构造法的实质就是依据某些数学问题的条件或结论所具有的典型特征,用已知条件中的元素为“元件”,用已知的数学关系为“支架”,在思维中构造出一种相关的数学对象、一种新的数学形式;或者利用具体问题的特殊性,为待解决的问题设计一个合理的框架,从而使问题转化并得到解决的方法.正由于构造法的这些特点与所要求的解题转化过程很好的吻合,构造法也就成为解题的主要方法之一,成为数学家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并且在中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学数学中 ,构造法解题已为常见 ,尽管教材中尚无“构造法”这个概念。用“构造法”解题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 ,开发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能力 ,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在解题过程中 ,根据问题的条件、结构等特征 ,创造性地构造出与之相关的数学形式 ,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以“构造”沟通已知与所求的方法 ,即为“构造法”。治学为用 ,构造法尽管表现为多种形式 ,但其本质终归一点——“用”。学不致用 ,如同不学 ,构造数学形式 ,就是运用数学形式 ,只有拿“用”的观念、思维和方法去指导和实施教学 ,才能用学了的概念、定理、公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17.
构造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在解题中被广泛应用;同时,构造法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构造法包含的内容很多,在解题过程中用得也是千变万化.本文将提供一些中学数学中常见的构造,并希望能带给大家小小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陈东磊 《考试周刊》2012,(20):63-64
数学方法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构造法是以已知条件为原料,以所求答案为方向,构造出一种人们更为熟悉的数学形式,把原本"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局面变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使得问题在新的形式下得到快捷的解决——用他山之石予以攻玉.构造法的目的是为了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化不熟悉为熟悉.这也是解答数学问题的共性之所在.通过巧妙地使用构造法解答数学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和创新精神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高中数学试题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学生不易找到解决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试题的能力,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依据试题的特点构造出典型的模型,从而有效地解决试题.构造法的运用,既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意识,教师需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构造法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灵活地构造出已知模型,顺利解决高中数学问题.文章将以具体的试题为例,阐述构造法的具体运用,旨在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构造法解题的技巧.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数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数学构造法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方法。文章从构造命题、函数、方程、恒等式、代数式、数、向量、几何模型、实物模型及“抽屉”等十个方面展示了构造法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