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康德的教育学就是以哲学和教育学的内在关联为立足点,以实践哲学的基本内容来彰显教育学的本质.与其他教育学家不同的是,康德对"教育艺术"的内涵作出了奠基于判断力批判上的阐释,揭示了教育艺术中自由与强制的悖论,并最终指向天意教育中所蕴含的人的教育的终极旨归.康德的教育学思想和哲学思想本身所具有的互融互生品质,就表明康德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康德关于“美的艺术”的理论不仅触及了艺术的本质因,也协调了他在对美作纯粹分析时提出的看似矛盾的理论。席勒的“人性论”和李泽厚的“建立新感性”理论更清晰地揭示了艺术与人的深层关系,为人的自由的实现寻到了依托,也使“美的艺术”的探讨更为完整。康德发现了“人——艺术——自由”的艺术本质因,为艺术找到了人性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3.
艺术天才理论是康德美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判断力批判》一文中,在对纯粹审美判断进行演绎时,康德提出了“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继而对天才进行了论述。康德讨论的天才是指某些人具有的某种与生俱来的特殊才能,这种才能为艺术制定法规,使艺术得以现实地产牛.  相似文献   

4.
作为艺术的电影,是诞生于众多古老传统艺术如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等之后年轻的艺术.它吸取了多种艺术门类而形成综合性的审美特性,就其实质来说,它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有机综合,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综合,具有可以融合视听两者之长的优势,成为一门最富群众性的艺术形式.而如今越来越多的暴力、色情等非艺术的东西充斥着电影,艺术和非艺术之间变得越来越混乱.充斥着色情、暴力、犯罪等所谓社会问题、探讨人性扭曲的电影在对人们的感官进行猛烈的刺激之后,留给人们的无疑只剩下躁动、恐慌和心灵的迷失.  相似文献   

5.
本文立足于康德物自体理论中一个悖论的解决,分别从思维和存在两个维度探析了物自体在思维内展开以及自身存在的方式。从对悖论前一种形式的解决可知,物自体的存在只是不可验证,但足以说明;其存在具有不可证性和目标性。从对悖论后一种形式的解决可知,物自体作为康德设定的存在就在思维之内,只是不能经验,即不是知识的对象,而是信仰的对象;物自体在思维之内具有不可知性和悬念性。总之,物自体以预设方式被思维,以超在方式存在。最终,将康德简单归结为不可知论者的传统看法得以纠正。  相似文献   

6.
艺术天才理论是康德美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判断力批判》一文中,在对纯粹审美判断进行演绎时,康德提出了"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1],继而对天才进行了论述。康德讨论的天才是指某些人具有的某种与生俱来的特殊才能,这种才能为艺术制定法规,使艺术得以现实地产生。  相似文献   

7.
纸莎草作为古埃及传达信息的工具,同时也作为艺术创作的一个元素发挥着它的作用.从埃及的古建筑探究它的艺术灵魂,埃及人来自于自然的灵感和伟大的造型能力,给我们以深刻的反思.这些伟大的作品也成为我们探究图形艺术不可忽略的瑰宝.  相似文献   

8.
油画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它之所以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因为它的每一块笔触都体现着人的个体特征和审美取向。在荷兰画家凡高传奇般创造的前所未有的油画式样中,他将人性内观的真实与自然客观的真实相融于油画笔触之中,使他的油画笔触具有了与众不同的形态神韵和灵性。  相似文献   

9.
原始舞蹈可以分为两类,即“操练式的跳舞”与“模拟式的跳舞”。舞蹈是原始艺术中最普遍存在、最容易使人兴奋和快乐的一种艺术形式。原始舞蹈除了可以发泄情绪、产生快感,它在原始社会中还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康德的艺术论强调天才在审美领域里的主体地位,认为作为美的创作主体的天才以想像力为心理根源,体现出交织着社会性的自然性,是不可复制的独创性与具有规范作用的典范性的结合,想像力依据理性原则与知性力等心意能力相汇通。康德的艺术天才观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它为我们重新思索当今大众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寻求解决途径,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1.
儒家美学以孔子为发端,以“仁学”为基础,由孟子和荀子各从一端将其发展为一种与伦理学和心理学联为一体的儒家美学思想体系。在儒家美学的诸多标准中,“中和”为美是最为基本的。基于此,在艺术领域,儒家充分肯定审美和艺术在陶冶人的性情或协调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价值;在人格美领域,儒家一方面肯定个体人格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强调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意义;在自然美领域,儒家主张“比德”说,倾向于从伦理道德和人格心理结构的角度去观照自然景物,惯于将其比拟为某种人格品性的象征或隐喻性表现。儒家美学正是通过这些方面,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自然美对美学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关学的兴起,对以艺术作为主体的传统美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突出的是自然作为在先的被给予性。自然关对艺术美的突破在于,消除艺术美中主体性的膨胀,回复人与世界原初的肉身交融。自然美对美学的深层启示在于:关是对在先的被给予性的感性确认。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探讨崇尚自然派艺术的审美情趣,着眼于“真”与“美”的概念剖析,以崇尚自然派艺术实践和理论为依据,从文学史和美学史的角度,审视崇尚自然派求真求美的艺术情趣以及自然、平淡的优美风格.崇尚自然派认为自然本身就是最好的艺术,在以自然物为描写对象的艺术创作中做到景象真切,情感真挚自然.崇尚自然派标榜自然、平淡的优美风格,认为真正引起美感的东西就在于斯,这是自然派区别于其他流派最鲜明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人性是人的先天自然因素与后天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塑造出来的属性。人性可以分为五个层面,即物性、感性、理性、德性、灵性。由美的对象引发的愉悦感就是美感。美的本质就是审美对象的审美特征与审美主体的审美理想二者之间的契合性。如果用更加形而上的语言来表达,那么美的本质就是存在的合理想性。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的自我欣赏,起源于对人类在模仿、表现、巫术、劳动、游戏等多种活动中显现出来的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欣赏。艺术的本质是人类人性升华的感性方式。艺术的根本任务就是用艺术品的感染力去推动人性的丰富完善,推动人性自由和谐发展,以艺术品之美激活人性之美。  相似文献   

15.
美学从一开始就被限定在直觉-情感-艺术的领域,它的基本问题一般被表述为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而按照马克思的理解,美学基本问题应为人与自然的统一.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康德讲的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从这一点出发,美学应该给予自然美,即自然的鉴赏以更多的关注.在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今日,人与自然的统一已是美学不能不面对的最为迫切和重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建筑设计是一种艺术的体现,它可以把有限空间打造得更加完美,运用上合适的装饰材料,会给人视觉有力的冲击。自然材料具有自身特殊的纹理图案,人工很难以制造出完全相同的,在应用时应尽量发挥自然材料的特殊品质。装修基础是以正确选择装饰材料为前提的,是室内装修工程的物质保障基础,才能装修出舒心、有设计感的居住空间,完美体现装饰材料的性质和功能美感。  相似文献   

17.
中西美学的三个主题是美、艺术和美感。在美的方面,中国古代的美是实用的美善和伦理道德的美善两个层次的,他们最终被定型为儒家的政治伦理模式和道家的自然宇宙论模式;古希腊的美是人体之美的观看对象,并将其提升到对上帝或彼岸的爱的追求。在艺术方面,中国古代的"艺"的地位一直不高,"乐通伦理"和"文以载道"成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主流;西方艺术精神的主流则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模仿论。在美感方面,中国儒家归之于合乎礼教的"众乐",道家则归于与大自然相通的"至乐"和后来的妙悟、兴趣;西方则一方面有非理性的"诗的迷狂",另一方面有理性的"认识的快感"。在所有这些方面,中西美学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18.
自然景色是美的,音乐欣赏是美的,绘画艺术是美的,这些美原本就呈现于外在,人们非常自然就能想到。从美学的角度讲,另一种美体现在事物内在的结构和谐统一上,需要大脑经过加工才能形成美的意识,这种美就比较抽象。科学美就是这样一种美,而物理学的美就体现于科学美之中。通过物理课堂对学生进行美学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求,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也是教师综合能力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用无功利美或审美界定艺术并不符合艺术发展实际,也是对康德"审美无功利"思想的误读、误用。审美无功利主要集中在审美主体的态度上,侧重自然美,并非艺术美。康德曾较为明确地指出了艺术美属于"依附的美",并非"自由美",并且认为"依附的美"才是"美的理想"且高于"自由美"。康德对"美的艺术"说明和划分及其对无功利审美原则的应用,只是一种类比和尝试,并非成熟的艺术理论。  相似文献   

20.
针对陈方既关于书法美的本质的观点进行商榷,并提出书法是一门艺术,应该具备艺术的基本属性,书法美是一种艺术美,必然符合艺术美的本质特征;书法美的本质在于充分利用书法的特有元素表现出形式美的悦目和内容美的赏心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