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两年高考,材料作文在沉寂数年后,出现在全国Ⅰ、Ⅱ卷中。根据高考命题保持稳定、三年一小变的规律,各地加强了材料作文的写作训练。但是,由于写惯了话题作文,考生对材料作文写作适应较慢,内容上呈现了很多问题,成为制约学生作文成绩的瓶颈。  相似文献   

2.
郝昌明 《中学文科》2004,(11):46-48
03年北京春季英语高 考率先增加了 开放式作文;04年北京春季英语高考继续考查开放式作文;04年高考英语试题全国卷Ⅰ 考查半开放式作文。开放式作文可以给考生以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充分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拉开考生分数档次,便于高校分层次选拔人才。这种形式的书面表达代表着高考英语写作命题的发展方向。本文初步探讨开放式作文的写作五要素: 一、分析所提供情景,落实开放之处 开放之处即放开之处,就是书面表达可放开来让考生进行发挥性写作的地方。要弄清书面表达的开放之处,必须认真分析材料所提供的情景,落实已知信息与所求信…  相似文献   

3.
卢桂平 《考试》2009,(4):27-27
进入高考考场后,考生们往往对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难以区分,以致写出的文章内容混乱。其实,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在命题角度方面是有所不同的,只要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能够把握两者区别,就可以在构思作文时准确把握两种作文的写作区别,准确地写出符合出题者要求的比较新颖的作文来。  相似文献   

4.
正纵观近几年江西高考作文可发现,从江西首次高考自主命题以来,命题内容既强化了对文本教材的回归,又与时代、社会、考生实际相贴近。就作文而言,高考试题更偏重于对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考查,所以议论文写作常被视为高中作文训练的重点,如何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的能力也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师积极努力的方向。下面就谈谈教学实践中学生议论文写作的弊病与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曹保顺 《高中生》2010,(6):10-11
新材料作文是近几年高考出现的一种新的命题形式。它提供一则或多则材料,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写作。这种命题形式一出现,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那么.在写作新材料作文时,考生应如何构思成文呢?  相似文献   

6.
语文第三轮复习作文部分的重点在于整合和提高。作文水平的提高要靠考生多年写作训练的积累,相较于其他知识点,考生常常无所适从,甚至觉得平时练一练就行了,第三轮复习中不必准备什么,也不知道该做什么,"静等"高考来临。其实,作文复习"听天由命"是不行的,这里结合2019年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的命题情况,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7.
一、材料型作文的特点 2006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卷舍弃了延用6年之久的话题作文,采用材料型作文的形式,此外,山东、湖北卷也采用了材料型作文形式.材料型作文能避免命题作文猜题、押题的弊端,避免话题作文泛泛而写的不足,具有综合考查考生读写能力的优势,具有开放性与限制性的双重特点,既给考生以充分的写作空间,又设定一个合理的规定维度.因此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可是,由于近几年考生已经习惯了话题作文的写作,再加上平时写作训练中对材料型作文重视不够,因而高考时,不少考生错把材料型作文当作话题作文来写作,导致高考时失分不少.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重视材料型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8.
左民 《语文知识》2000,(11):66-67
给材料作文因具有渎写结合、不易押题的优势而成为高考作文的一种最重要的命题形式。据统计,自1978年以来的22次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有19次就属于这种形式。可以预料,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给材料作文仍将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给材料作文的训练虽已受到了应试指导老师和广大考生的重视,但笔者在评卷中发现,不少考生写作中仍然常常出现一些较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湖北省高考语文作文命题一般是供料作文,有时给话题,有时不给话题,尤其是2006年、2007年给丰富的材料,不给具体的话题的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高考阅卷后所反馈的信息,许多同学选择议论文写作时审题上的失误及构思上的混乱很令人痛心,一部分作文因审题上失误,偏题跑题,归人四类;一部分因内容单薄、层次混乱而归入三类。事实上,有许多同学可以做得更好,这需要在议论文写作中严格按三步走来训练或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10.
马竞 《辽宁教育》2000,(11):28-30
高考语文试题中,以作文分占的比重最高,“一篇文章定乾坤”在某种意义上概括了作文在高考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上,考生下的工夫最大,投入的时间最多。但长期以来,许多语文教师在作文训练时,只重视体裁和题材的训练,重技巧,重材料,而忽略了对考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从近10年高考作文的实际情况分析,我们可以大致发现一种走势,  相似文献   

11.
[高考解读]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开放性作文命题形式,它的开放性体现在考生根据作文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这“三自”给考生存作文内容、题材、形式和手法上以充分的施展才华的余地,它允许运用各种形式、使用各种方法、利用最擅长的手段表达各种各样的主题。话题作文虽具开放性,但仍有一定的限制,“作文要求”规定和限制了行文的范围及关联对象,作者必须涉及或围绕指定话题写作,而不是信马由缰毫无约束的。这种有限制的开放性作文体现了鼓励创新、张扬个性的命题新思路。怎样用好这块“余地”而使行文不偏离话题,正确立意是写好话题作文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总评]2007年的高考作文终于尘埃落定,19道作文命题呈现如下特色:(1)引导考生诗意地生活,诗意地写作,绝大部分作文题颇有诗意;(2)引导考生关注自我,抒发自我体验,考场作文进入有"我"时代;(3)引导考生用写作表达情感,其中适合写抒情性散文的作文题占了较大比例;(4)引导考生重视写作基本功训练,这也预示着今后高考作文的命题走向,对未来某一年度的作文命题主导更难预测,也许任何形式的题目都可能在某一年的考场上独领风骚.下面就对2007年的19道作文题逐一加以评析,希望能对未 来的高考作文命题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材料型作文题型使用时间不长,在写作中学生有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论述类文章重复材料显豁的倾向性意见,二是记叙类文章提及、点击材料方式不当。我们分析江苏省2013年高考优秀作文,从考生优秀作文中开发解决学生问题的具体写作策略。  相似文献   

14.
“审题”.即弄清题目要求。对考生来说,就是确定什么可以写、什么不可以写以及怎样合理地写、灵活地写。尽管高考作文试题的本质是开放的.但毕竞是考试,总要有些限制,所以,考生就必须学会将“自由写作”巧妙地安放在统一命题之中,既符合题目要求,又展现出个性才华。可是,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审题”戍了面目最为狰狞的一件事,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审题”甚至变成了宣判“这也不能写”“那也不能写”的大砍刀.削得我们完全失去了写作的自主性,沦为高考写作的奴隶,  相似文献   

15.
高考作文.命题者总是期盼考生能有话可说.有材料可用,最大限度地避免作文的虚构,希望能检测出考生的真正水平。于是.作文命题形式灵活多样,异彩纷呈。但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是平时考生缺乏实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考场上只得东拼西凑,作文成了一种负担:二是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对考生写作方法的指导、写作习惯的养成。忽视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等。  相似文献   

16.
受高考作文连续三年采用话题作文形式的影响,2000年各地中考作文命题形式也起了变化,材料作文比较少见,话题作文有取而代之之势。不少考生对这种命题形式还比较陌生,写作时往往套用材料作文的写法,结果写得不伦不类。考生要走出这一误区,首先必须通过比较两种命题形式的异同进而掌握写作话题作文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彭琳 《广东教育》2008,(6):12-12
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的作文题,不再采用话题形式,而是以“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的形式出现,开了新材料作文命题形式的先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命题形式,被越来越多的命题人看好。在这里笔者想就新材料作文写作给广大考生提个醒。  相似文献   

18.
袁东升 《现代语文》2007,(1):116-117
话题作文从1999年闪亮登场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全国高考作文连续七年都采用话题作文的考查形式,高考单独命题的省市也绝大部分要求考生写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三自”(自由命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学生的手脚,较之传统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更有利于发挥考生的写作特长。这是话题作文的长处。但是,话题作文的易宿构、不利于客观公正地评分等弊端也在几年后暴露无遗。于是,人们便寻找一种新的作文考查形式,力求使考生作文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拢。  相似文献   

19.
黄琼  江高波 《初中生》2006,(11):8-11
近十年来,武汉市中考作文试题从命题作文到长达五年的话题作文,再到包含话题作文作选项的选题作文,采用材料作文形式是头一次。但是,这种材料作文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材料作文——传统意义上的材料作文,要求写成一事一议类文章,并且必须用上命题者所提供的材料;现在的材料作文,材料仅仅设置了一种情景,寄托了一个或者若干个话题。也就是说,将写作话题的明示改成了暗示:写作话题必须由写作者根据材料去确定。这对考生来说,无疑是一大考验。  相似文献   

20.
江剑锋老师在贵刊(2004年第二期)发表的《高考话题作文新探》一文有不少有见地的论述,而且江老师关于“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只是给考生提示了一个写作内容的范围,用不用都无所谓”的阐述,进一步佐证了梁言老师、河北聂益锋老师(“把视点锁定在话题语上”,以免“被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定了目光”)、四川雷声老师(“材料只是话题产生的基础——在写作阶段,我们则完全可以抛开材料来进行写作。”)等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