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穆青同志非常重视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工作.1956年,针对有记者对写问题报道有顾虑:"问题总是很复杂的,在未解决之前,既无办法又无经验,不好报道."穆青同志就旗帜鲜明地指出:"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著名记者穆青一向重视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实践伴随穆青的新闻生涯。本文从认识观和实践观两方面梳理了穆青的调查研究观。穆青对调查研究重要性的论断、对调查研究应有的态度、路径和方法的论述,对于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具有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确理解穆青精神在研究穆青、发掘和整理他的新闻思想和新闻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几十年新闻实践凝结成的"穆青精神"博大精深,意义深远.我们将"穆青精神"概括为四个方面:1.热爱祖国、"勿忘人民"的民族情感.穆青认为,无产阶级新闻记者必须对劳动人民怀着深厚的感情,因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新闻报道的主角,人民的活动是新闻的主要源泉.穆青对人民群众的深切感情和深厚的"报恩" "还债"意识,成为他献身党的新闻事业的激情和动力,他采写的新闻作品也往往因此而具有巨大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说起穆青,很多人会想到《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两张闪光的照片》等经典新闻名篇.因此,很多新闻界学者对于穆青新闻思想的研究纠结于此,难有更大的突破.笔者曾是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的一分子,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穆青对于中国新闻学的贡献不啻于此,其新闻思想——“勿忘人民”,是穆青新闻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新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2006年7月7日,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重走穆青路”大型采访活动第二阶段“追寻峥嵘岁月”开始启程,至26日,采访团成员从河南郑州出发,跨越河南、山西、陕西三省,行程3000余公里,走访了穆青从参加革命到从事新闻工作期间战斗、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采访了部分革命历史专家、八路军老战士、穆青生前报道过的典型模范人物的后人,以及在不同时期与穆青有过接触的各地群众近百人次,收集到大量的宝贵历史资料,初步了解了穆青新闻思想的形成过程,丰富了穆青研究的内容,制作了《追寻峥嵘岁月》的电视纪录片。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是在中宣部刘云山部…  相似文献   

6.
"与这样的人共事心里踏实" 我认识穆青是在50年代中期.当时,苏联舰队访问上海,我和戴煌奉总社之命去上海采访报道.我还记得,当时担任上海分社社长的穆青正在生病,面色苍白而虚弱.他躺在锦江饭店一间客房的沙发上,同我们一道研究报道.苏联舰队驶入黄浦江口情景的特写,就是他出的主意.戴煌搭乘一只小艇,冒着风浪颠簸,迎到外海发出第一篇新闻.另一次,则是苏军红旗歌舞团来华访问演出,我奉命随团采访再次到上海,也是在他指导下完成报道的.  相似文献   

7.
穆青以人物报道而著称。他的人物通讯集《十个共产党员》①收录了他在不同时期采写的人物报道,堪称传世佳作。“工人的旗帜”赵占魁,是穆青刚到延安《解放日报》工作不久采写的一个典型人物;《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是穆青人物报道中影响最大的一篇;“铁人”王进喜、“  相似文献   

8.
今天,新华社在这里举行<穆青传>的首发式,我代表中央宣传部、全国新闻工作者对<穆青传>的出版发行表示祝贺,向为编辑出版该书而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表示感谢. 穆青同志从事新闻工作60余年,给新闻宣传战线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穆青传>的出版发行,对我们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加强队伍建设,对推动全国新闻界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更好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我们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2006年7月7日,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重走穆青路”大型采访活动第二阶段“追寻峥嵘岁月”开始启程,至26日。采访团成员从河南郑州出发,跨越河南、山西、陕西三省,行程3000余公里,走访了穆青从参加革命到从事新闻工作期间战斗、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采访了部分革命历史专家、八路军老战士、穆青生前报道过的典型模范人物的后人,以及在不同时期与穆青有过接触的各地群众近百人次,收集到大量的宝贵历史资料,初步了解了穆青新闻思想的形成过程,丰富了穆青研究的内容,制作了《追寻峥嵘岁月》的电视纪录片。  相似文献   

10.
张豪 《青年记者》2012,(20):52-53
被誉为"人民记者"的穆青,其新闻作品总是那样震撼人心、让人读后难以忘怀,使20世纪的新闻史熠熠闪光.他何以能写出这样的优秀作品?为何在新闻作品数量越来越多的今天却少见这样的精品?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缺少刻骨铭心的体验则是一个重要原因.穆青之所以要写通讯报道,是因为"多少年来,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这种和英雄人物感情上的息息相通,水乳交融,有时是掺和着血和泪的.  相似文献   

11.
穆青住院和病逝后,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探望和送别时动情地说,穆青同志跟人民很有感情,尤其是跟农民很有感情.他是新闻界的旗舰、楷模,是"三贴近"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全党工作的指针,也是搞好新闻工作的指针。穆青同志曾经指出:“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的生命线,是新闻的生命线,是新闻队伍建设的生命线。”这段话深刻地表明了调查研...  相似文献   

13.
潘娴 《新闻世界》2011,(6):20-22
穆青,作为优秀的新闻记者,他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塑造了不同时期的重大典型人物形象。本文以穆青典型报道思想为核心,分析其新闻思想对我们当代新闻工作和新闻工作者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10月29日,全国"穆青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大学南校区召开.会议开幕前夕,记者采访了穆青研究中心主任、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董广安教授.  相似文献   

15.
穆青同志是一位从事新闻工作五十多年的著名新闻记者、长期担任领导工作的老新闻工作者,其记者的活动和成就是丰富而多彩的,有许多可供我们探索和学习的内容。本文拟仅就其人物新闻通讯,着重探讨他怎样报道时代主流问题的,作一番探索。 穆青同志新闻作品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或者说。它有什么特色呢?  相似文献   

16.
董广安 《今传媒》2010,18(10):7-9
"勿忘人民"是穆青新闻理论中最丰富、最核心的部分。穆青无论走到哪里,谈得最多的是"勿忘人民",题词最多的也是"勿忘人民"。1988年,穆青同志到新华社福建分社视察工作,为厦门支社题写"勿忘人民"。这是他第一次用这四个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我受命写作了一本书<穆青传>.在写作<穆青传>之前,我对穆青了解得很少,只是为他的文章而感动.偶尔在新华社的院子里与他擦肩而过,当时他留给我的一个最直观的印象,就是这个被新华社人称为"老头儿"(我们新华社的同志都叫他"穆老头儿",从来没有人叫"穆社长";虽然也在一些正式场合叫穆青同志,但最常叫的就是"穆老头儿")的社长真是非常朴实,不像"官儿".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一代名记者,在新华社工作了半个多世纪,在新华社领导岗位上工作了30多年,后期十年多担任新华社社长的穆青,在其50多年的新闻实践中一直身体力行调查研究,并对新闻实践中的调查研究深有感悟、极力倡导、颇多论述。他的与新闻实践密切联系的调查研究思想,既丰富,又深刻,是留给新闻工作者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当代著名记者穆青同志在他半个多世纪的新闻工作生涯中,无论是在延安,还是在东北做战地记者,无论是在新华社做领导工作,还是1993年离休以后,一直没有忘记手中的笔是人民给的,没有忘记去写人民,去写家乡父老,去写普通人。在他的笔下,焦裕禄、吴吉昌、王铁人、潘从正……这些人物,他写一个、响一个。穆青同志采写的人物报道,看后之所以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产生很好的传播效果,究其原因,是这些人物报道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个性。这些特色和个性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真情实感,有感而发。穆青的人物报道,看后之所以令读…  相似文献   

20.
一、战地通讯 穆青从事新闻工作初期,正值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年代。摆在他面前的任务是放弃文学创作中对人物的虚构,真实、感人地报道抗战一线的英雄人物,生动逼真地反映出热气腾腾的抗战场面,以鼓舞抗日军民和全国人民的士气。在这样的环境下,穆青迈出了他新闻工作的第一步——直接描写抗战第一线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