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又一茬高校新闻专业学生将结束学校生活,踏入工作岗位。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面对理想与现实,他们会有很多困惑,比如:学了多年新闻专业,毕业后能不能适合媒体的要求?老师传授的东西,哪些对今后的工作最有价值?在人人都能做新闻的时代,新闻专业还有优势吗?媒体在招聘人时看重什  相似文献   

2.
看到这个话题,虽感到有话可说,可也产生某种恐慌:我能说得清新闻人承受的"恐慌"吗?能为此提出可资参考的应对之道吗?显然,"恐慌"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遇啊.新闻人或多或少存在"恐慌"是不争的事实.对此我们只有正视它,从而克服它.  相似文献   

3.
粗鄙时代     
高雅与粗鄙,面对选择,人们的指向或是同一方向,反省自我;大家的行为或是另一方向。被时代熏习过的人,都难逃粗鄙化的命运。当人人都粗鄙化的时候,这个社会与这个时代就难以找到真正值得留下的东西。著名作家冯骥才近日著文写道:"我们一向自诩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但那是古代。而我们今天的文化却正在走向粗鄙化!""一个民族文化的粗鄙带来的问题,不仅是对自身文化的损害,而是影响着民族素质的下降,同时致使人们丧失文化的自尊与自信。而失去这种文化的自尊和自信才是最危险的。"中华文化正在粗鄙化吗?当下的中国人真的很粗鄙吗?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新闻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新闻爆炸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随时被海量的新闻信息包围着、淹没着,是新闻供过于求了吗?是,也不是.平庸的就事论事的新闻太多,而传播先进文化、见解独到、思想深刻的好新闻,不论在哪个时代都是紧俏品.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即事实是第一性.  相似文献   

5.
特约专稿     
《青年记者》2012,(31):27
新闻战线正在深入开展的"走转改"活动,取得了哪些成果?它的时代定位、理论基石和价值取向是怎样的?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尹韵公对此做了深入研究,请看《"走转改"的实践意义与理论思考》。长期以来,我们提倡新闻要写短,但新闻一定是短比长好吗?网络时代,又该怎样看待新闻的长短?大众报业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编辑魏武就此提出了自己的看  相似文献   

6.
侵权新闻应当由谁承担法律责任?这在“新闻官司”的审理中是一个重要问题。在1985年刚刚开始酝酿制订新闻法的时候,人们似乎把这个问题看得过于简单,主张“文责自负”。谁写的文章谁负责,好象也颇言之成理。但是一到实践中,问题就来了。在有些“新闻官司”中,原告人提出的不仅要告作者,而且要告发表新闻作品的报刊社。理由也很充分:新闻固然是作者写的,但要是报刊社不把它发表出来,它能在社会上传播吗?能造成损害后果吗?作者写作是一种行为,报刊社发表也是一种行为,行为人应当分别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受理法院把这个问题请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如下批复:“稿件如侵害  相似文献   

7.
东方已经在那儿了,谁去发现,发现什么,怎样发现?文化输出,有这个必要性吗?从20世纪80年代诗歌的时代,我们走向了小说时代、散文时代,现在又进入了传记时代。传记时代是新闻的时代,新闻已经超过了思想。于是花边新闻层出不穷,追新、求新、想新取代了对历史和自身的认识。所以我今天的发言是一个不合时宜的发言,也是一个可能悲观大于乐观的发言。  相似文献   

8.
轰动世界的事件未必每天发生,但轰动性的新闻每天都在诞生.许多时候,原本普通的事实,经过某些媒体的渲染,便可产生轰动效应.更离谱的是,一些传言或子虚乌有的东西,也堂而皇之地以新闻的形式出现.武警被拐骗到煤窑挖煤一年多,这样的"新闻"背后,是事实还是谣言?可信度几何?如果是谣言,它又是如何变成新闻事实的?  相似文献   

9.
经常有学生问我:"学新闻,未来还有出路吗?"我理解问话隐含两层意思:其一,今天已是人人手中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有人说是"全民皆记者"),在此情况下,新闻人还有优势吗?其二,高等学校的文史哲经法等文科专业甚至是理科  相似文献   

10.
温家宝同志曾在一个公开场合感慨:"一些大学功利化,什么都和钱挂钩,这是个要命的问题。"其实,这个"要命的问题"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一道伤痕。社会上急功近利成风,媒体能无动于衷?而今,"功利"已经渗透到新闻、社教、综艺类节目(版面)的采访、策划、主持、编辑、制作、编排等环节,几乎什么都与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档电视评论类栏目,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的策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它甚至是在新闻编导之上.我们坚持新闻选择在先,新闻策划在后.策划需要做的工作,首先是对一周来已发生的新闻进行梳理、判断、核实,这个过程,有点像记者调查,要先解决以下问题:这个事件是大家应该关注的吗?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前面讲了什么是新闻价值,以及构成新闻价值的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等五个因素。也许有人会说:新闻价值是资产阶级记者挑选新闻使用的标准,难道我们也能使用吗?新闻价道这个概念,确实是西方资产阶  相似文献   

13.
公信力,乃媒体生命力所在。曾几何时,媒体的声音代表了公正、真实,人们常引用"这是报纸上说的"之类的话来印证自己观点的权威性。而近年来,一些媒体或是为在竞争中求生存,或是打着所谓"新闻自由"的旗号,放松对新闻职业道德的要求,虚假新闻、低俗新闻随之出现,有的媒体的公信力遭到质疑。媒体的报道都可信吗?我们还能相信媒体吗?媒体的公信力是自封的吗?……一连串的问题引发我们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让我们回到原点:究竟何为公信力?媒体公信力从何而来?且听专家们探讨其源。  相似文献   

14.
从人到猿     
英国《不列颠新闻学评论》2011年春季号技术更新、资讯爆炸……这是一个传媒的时代吗?回答是,因为在这个时代人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媒介,我们无时无刻不沉浸在媒介所提供的虚拟现实之中。不是,则是因为人们对于传媒日益高涨的不信任感。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新闻怎样改革?当然,它离不开新闻改革的一般规律。同时,也不可否认,它要从自身的特殊规律出发。当理论的探讨尚未展开的时候,实践又一次走在了它的前面。人民日报和国家民委联合举办的大型采访活动《民族地区纪行》(以下简称《纪行》),像是一股清新的风,为民族新闻的改革传递出许多新的信息。如果说,新闻界对党的十三大的报道是新闻改革的一次成功的实践,那么,人民日报一年来发表的80余篇《纪行》,则是民族新闻改革的初次探索和成功的尝试。民族新闻能报忧吗? 谁都承认,就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言,少数民族一般要比汉族落后些,特别是与汉族的先进地区比,这种反差更为明显、强烈。那末,民族新闻能不能报道少数民族的落后呢?从理论上说,这是不成问题的.但实际上,却常常成为问题。因为,这个落后不是汉族(汉族也有落后面)而是少数民族。这就多了几层考虑:少数民族高兴吗?会不会影响民族关系?会不会违犯民族政策?其结果,几十年来形成了这样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新闻?什么东西值得报道?这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其实要真正搞清楚不容易.纵观通讯员的来稿,不乏精彩之作,却也有不少假冒伪劣"产品",其中突出的一种表现,就是把正常的工作当作新闻来报道.……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新闻?什么东西值得报道?这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其实要真正搞清楚不容易.纵观通讯员的来稿,不乏精彩之作,却也有不少假冒伪劣"产品",其中突出的一种表现,就是把正常的工作当作新闻来报道.……  相似文献   

18.
全民都在大跃进,新闻界也要来一个大跃进!许多新闻单位都在订规划搞措施,来促进思想上和工作上的大跃进!在这个时候,要请大家批判王中的反动新闻观点,有些人不免会发生疑问:大家正在忙着大跃进,谁有时间批判什么王中的反动新闻观点呢?这会不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呢?另一些人也许会说:王中的反动新闻观点算得了什么呢?还不是东凑西拼,乌七八糟的一盆杂烩吗?有什么值得大家批判的呢?另一些人也许会说:王中的反动新闻观点半年以前不是早就批判过了吗?为什么还  相似文献   

19.
王庆杰 《传媒》2016,(24):94-95
"媒体报道这个时代,媒体又何尝不就是这个时代新闻传播行业内的热点事件,不仅仅是媒体在唱独角戏,它们往往是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在这个行业的投影.哪一个热点不是这个时代鲜明的印记?记录下这些热点事件,也是从一个微小的角度,记录这个前所未有的时代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在主持人节目“金话筒”奖评选的时候,评委们常会遇到一个困惑,即谈话类节目与其他各类节目之间的界限不太清楚。参加谈话组的评委说:这一档不属于新闻类吗?那一档不是服务类吗?确实,把它们归到新闻、服务类里面去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