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特色发展”已成为教育界的热词.管理者、学者和实践者在一个问题上做的文章太多了,常常就会出现因果不分甚至本末倒置现象.学校特色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到底是学校的特色还是特色的学校?显然,学校是本,特色是末.那些鼓动学校寻找“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之类所谓特色的文章均易把学校带入舍本逐末的思维窠臼和行动陷阱. 在对学校特色发展的现实观察中,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人有”并不排斥“我有”,“我有”也不排斥“人有”.同样,“人无”的未必是我的特色所在,“人有”的未必不能成为我的特色.学校在特色选择、形象策划和目标描述上,均不存在“人无”才“我有”或“我有”必“人无”的逻辑.以此类推,“我新”、“我特”之类的说法也纯属电脑前某些打字者的想象或与会中某些发言者的快感,与现实实践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2.
总结近几年来的中考作文试题,命题者都有着同一个着眼点:立足于考生“我”的视角。同绕这个视角,所命之题都是以考生“我”为圆心,以“生活”为半径,形成“我一我和家庭一我和学校一我和社会”这样的“轨迹”。或者说,作文无非是写“我”、“我”的家庭生活、“我”的学校生活、“我”的社会生活,极个别题目还延伸到“我”的想象世界。  相似文献   

3.
赖高明 《福建教育》2023,(43):36-38
<正>有校长问我:“你履职新学校后做的‘显著’工作是什么?”我无以回答。是啊,我到这所学校工作确实没有给学校做过什么“项目”式事情,这样看似乎是“没有什么大做为”;但令我欣慰的是,同事对我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反馈是“你有给学校带来‘无痕’的改变”。梳理这种“‘无痕’的改变”,或许可以从“改”稿子与“画”海报说起。  相似文献   

4.
陆新辉 《江西教育》2007,(10):28-28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学校和家一样,有“和”方有发展。作为一所学校的管理者,我成天思考的主要问题,就是不仅要把学校“做大”“做强”,还要将学校“做久”,即可持续发展。学校要发展,构建和谐学校是途径、根本。何谓“和谐学校”?我的认识是,学校体现民主管理,各项工作稳中有序,校长、教师、学生之间和睦相处。近年来,我以“家”的理念构建和谐学校,积极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今,我深切地感受到校园里充满了浓浓的“家”的味道,散发出浓浓的“家”的芳香。  相似文献   

5.
张丽钧 《河北教育》2011,(10):47-47
见到一位很久不见的退休老教师,我说:“您都好久不来学校了。”他说:“我也想来,又怕来了耽误你们工作啊!你不知道,我有时候从学校门前走过,我会远远向她鞠躬。——我太在意这所学校了!我人生的好光景都跟这所学校揉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6.
建设现代化优质学校是学校管理者的共同追求如何让学校走向优质、奔向卓越?我认为,只有找到优质“基因”,才能“孕育”成功。优质学校既要“五育并举”,促进全面发展,又要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学有所长,从而彰显办学个性。“并举”与“所长”兼备,就是优质学校的“基因”。  相似文献   

7.
不欺骗老板     
最近,我的两个孩子分别去新学校就读。从他们的背包底部,我救出了几张皱巴巴的纸头。那是学校发的文件,告知学生家长有关校规。其中一张纸上,写有“一起”、“价值”、“鼓励”、“成功”、“支持”,“祝贺”和“合作”等词汇。这所学校期望学生“展示每  相似文献   

8.
幽默与笑话     
校长的话 甲:“假如校长不收回他今天早晨说过的话,我就离开学校。” 乙:“他说什么了?” 甲:“他叫我离开学校。”  相似文献   

9.
围绕“做最好的我”办学特色,学校从管理者、教师、学生三方面,依据“做健康的我”“做智慧的我”“做文明的我”“做尚美的我”“做国际的我”五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你一看见“大学校”三个字,或者要疑心我想谈一谈“中央大学”①—类的学府,其实我心里所想说的并不是这样的学府,而是比这样学府要大二三十万倍的大学校。这个大学校,自二十四年十二月九日起,己经开学,还没有取名字,我姑且送它一块校牌,叫做“民族解放大学校”。  相似文献   

11.
增城市派潭中学创建于1943年,座落于广东省省级风景名胜“白水仙瀑”景区。学校以“教师成长,学生成才,学校发展”为办学理念,发掘“三勤办学”的文化内涵,弘扬“我行、我能行、我肯定行”的派中人精神.  相似文献   

12.
培训中,我有6周的时间在胡桃谷学区,走访了8所K—12年级的学校,近距离接触了学校的校长,访谈了大量工作在课堂教学最前沿的教师。我发现,美国教育的运转模式是校长“包学校”,中学教师“包教室”,小学教师“包班级”。  相似文献   

13.
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因此,学校应以人为本,把教师当作学校的主体,激发其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一、民主开放,激发教师主人翁意识(一)加强师德教育,树立“我是学校主人”意识一个教师,只有在“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崇高信念的支配下,才能自觉贯彻教育方针,教好书,育好人。只有在“我是学校主人”的意识支配下,才会处处为学校着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因此,我校始终把“我是学校主人”作为师德教育的核心,坚持“创、树、献”师德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比工作态度、比劳动纪律、比师德作风、比贡献实绩”的“四比”竞赛。多年来,校荣我荣,校衰我耻”这一理念深深地铭记在每位教师心中,为学校争光”成了我们工作学习的准则。大家都把学校看成自己的家。学校开展活动,大家都能踊跃参加,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二)重民主管理强化“我是学校主人”意识开学初,我们开展“我为学校献一计”的活动,鼓励全体教职工畅所欲言,共同描绘学校美好的蓝图。每周例会,全体领导经常与教师倾心交谈,商讨学校的问题与对策。教代会上,组织教师民主评议领导干部,撰写合理化建议。一条条合理...  相似文献   

14.
王洪伟 《江苏教育》2007,(17):55-55
从国家对校长的管理制度改革来看,中国的中小学校长角色定位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校长是在目前校长选拔、任用、评价制度下被“相中”而配置在某所学校的管理者。其主要心态是组织上“要我干”。一个“薄弱学校”或者“一般学校”的校长,其成长为“好校长”的路径是经上级“配置”到“重点学校”去,而重点学校的“好校长”“配置”到“薄弱学校”或“一般学校”有时会引起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15.
<正> 我是人人惧怕的“非典”病毒。因为我,人类的生活秩序全被打乱了,还有不少人被我害死了。哈哈,捉弄人类,是我最大的快乐! 今天天气不错,一大早,我就飘浮在空气中,准务寻找“猎物”。正游荡着,我忽然看见一所学校。哈,学校里的“小猎物”最好,免疫力差,又不讲卫生!我赶紧向学校飘去。  相似文献   

16.
张磊 《今日教育》2009,(12):10-12
今年上半年,为了落实薄熙来书记关于“唱读讲传”活动的指示,学校决定参加重庆市教委举办的直属学校片区“讲故事”比赛,同时也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我。能代表学校参赛,我感到无比光荣,但当“半个月准备,要体现时代精神,最好是原创”这三个要求在我脑海中不断闪现的时候,我唯一的感觉就是:这将是一个时间紧、难度大、“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然而,我终究还是开始准备了。  相似文献   

17.
真正的教育是什么?学校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我又是谁?要带着我的学校向哪里去?作为校长,我常常这样拷问自己,它们让我在根本性的追问中,进入一种哲学思考,让我发现“学校生长”的原点,让我厘清校长的角色和职责,让我获得对“办好学校”的深刻洞见,以坚定我要做一名好校长的信心与使命。  相似文献   

18.
学校本是文化的圣地,能称为“百年名校”的学校,必有其文化的积淀。每所学校文化底蕴的深厚程度和学校的“亮点”都会因学校文化传承轨迹的不同而有差异。如何使学校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我认为,从学校文化的角度来谈,必须在积淀学校文化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着力地锻造学校精神。我自1993年起任南开中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校史从1904年算起。因这时学校开始了“新式学校”的课程体系,包括国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英语等系统课程。我以天津南开中学百余年长盛不衰的内因分析为例,说明锻造学校精神,可使学校持续发展。对“文化”、“学校…  相似文献   

19.
“我”是教辅书,人们对“我”可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近几年来.“我”似乎一直“生活”在令人羡慕的光环里。社会、学校、家长、老师和学生对“我”宠爱有加。其实,你们也有所不知,说句心里话,“我’’是既烦恼又困惑,社会上盲目选购“我”的现象真让“我”欢喜让“我”忧。今天“我”想坐下来和大家聊聊天,所谈话题的关键词是:社会、学校、家长、教师、学生和“我”(教辅书)。  相似文献   

20.
我曾读过许多校训,但湘西凤凰县文昌阁小学的校训,还是让我耳目一新:“学校要有学校的样子;领导要有领导的样子;老师要有老师的样子;学生要有学生的样子。”凤凰县是沈从文的故乡,文昌阁小学就是沈从文曾经就读的学校。这所小学位于凤凰县城南虎尾峰下,原为文昌阁旧址。清末,凤凰县留日学生田星六归国后在此创办“蒙养学堂”,后改名“模范国民学校”,现则称为文昌阁小学。无论学校规模还是学生人数,文昌阁小学都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学校。我非常喜欢和赞成这所学校的校训。学校要有“育人”的样子;领导要有“表率”的样子;老师要有“师表”的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