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历史学及历史教学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值得探究、思考的问题——或宏观或微观,层出不穷。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学生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会时时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各类考试,往往更能直接间接地暴露和反映历史教学过程中许多或意料之内或意料之外的悬疑、谬误、漏洞与问题。  相似文献   

2.
源于法国并活跃于20世纪中叶的年鉴学派在历史主义问题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历史是人类的活动,其特征是进步,表现在文明的连续性与多样性上,而其动力则是抉择,即"回应",亦即对来自于地理、经济、社会与精神等不同方面"挑战"的反击;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及其所构成的社会,其任务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则、构建客观性的历史事实,其性质为科学,其功用在于思想与精神的审美、理解现实及其缘由、构建人文学科知识,提供社会学研究的独特方法;历史认识的基石是时段,包括"短时段"即"事件史""中时段"即"社会史"与"长时段"即地理环境史,其认识方式则是基于社会学上的总体史学,或者说是整体史学,它要求用分门别类、条举件系的形式描述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其方法则是问题史学,即历史学家抱着"求知释疑"的动机,针对现实生活中所涌现的人类社会各方面出现的问题,"历史学从事物发展的角度予以阐述解释","从历史中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3.
吴小伦 《河南教育》2013,(12):36-37
历史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对社会与个人都有巨大的价值。在高校中,除历史专业外,非史学专业也应立足学科基础,灵活开设历史课程,并采用多样有效的传授历史知识及思维的方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相似文献   

4.
历史学被视为"科学"学科之一而享有"历史科学"之名.历史研究中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是以证据为基础的逻辑论证,而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是逻辑论证和试验验证,二者缺一不可.历史研究的主要特点是:主要证据(文字记载)大多具有客观性的不完备和数量的不充分;研究者不能完全摆脱自身既定因素(个人经历、倾向性、情感等)的干预和影响;结论无法进行重复验证.这些特点使历史学区别于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各学科.历史学和其他人文学科一样,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非仅仅取决于它含有部分科学因素(逻辑论证),更取决于它对人类生活价值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尘埃落定》中主人公"傻子"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作者将"我"—民族—历史融为一体,进行了冷峻的历史思索,将目光置于更广阔的人类社会与人类历史,给人一种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两课",存在着历史知识缺失,或者历史知识运用不科学的问题。在"两课"教学过程中,引入历史学专业学术内容,包括历史学界讨论问题、历史学观点等,不但可以改变以往历史学只是单纯地为"两课"提供时代和事实背景的现状,而且可以使得历史学成为进入理论、政策分析、讲解等领域的有效观点和知识。  相似文献   

7.
人类发展至今已有60余万年的历史.从孔子删订的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春秋》算起,我国也已有两千多年的史学史了.但是,到底什么是历史和历史学?古往今来,却有许多不同的讲法.在我国古代,"史"最初的含义是史官,是人,而非历史或史书.西方则有所不同,西欧最早的"史"字即希腊文的"Historia",其初义为"真理的寻  相似文献   

8.
基于本雅明吸收唯物主义历史学和弥赛亚主义的历史概念所建构的批判理论,表明艺术实践是一种与生产实践不同的技术性活动,其目的在于人类精神的自我实现,从而达成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理解。艺术与技术所构成的"辨证意象"是历史运动之合力的表征:技术作为艺术生产力决定了艺术作品的进步性,艺术则表现为在技术上无产阶级的集体经验与乌托邦意象之间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有重视历史学的传统,各种历史典籍可谓汗牛充栋。但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算机、外语等科目的强化,大学与中学的历史课程都在萎缩,历史教师的数量在减少,学历史的学生在减少,历史学的作用也在质疑与拷问声中被冲击着,历史学的价值也在多元与实用中被削弱着。然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恰恰相反,历史学是一门亟待加强的人文科学。本文拟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论述历史学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价值定位。  相似文献   

10.
问题背景 心理历史学,又称历史心理学、心理史学,是心理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结果,是历史学的一部分,是历史学的一个学派或分支,是历史学借助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理解和把握历史的一种努力。其主要标志是,明确自觉地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探索人类过去的种种行为,把不被传统史学注意的因素如童年经历、性格、情感、  相似文献   

11.
人类在保存记忆和学习记忆中进化发育。历史学是人类知识和智慧体系中最古老的学科。在西方,历史学的源头要追溯到荷马史诗。公元前5世纪,希罗多德就为人类留下了宏篇巨制的《历史》。在中国,西周至春秋时代出现的《诗经》、《尚书》,已经孕育了史学的萌芽。孔子所作《春秋》,是第一部宫修编年史  相似文献   

12.
徐杰舜教授《从多元走向一体:中华民族论》,吸收了前辈在民族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加以融汇,从多角度、多层面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建构原因和结构进行细致论述。它的多元与一体是理解中华民族民族认同的概念工具,历史与多元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和而不同",现实与一体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不同而和"。  相似文献   

13.
就读体验 历史学是一门使人明是非、知得失的学科.历史学通过对古、今、中、外人类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和记录的研究,让人们可以汲取人类数千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知识,为社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早在中学时期,我就深深地被历史老师讲述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所吸引,精忠报国的名将岳飞、空前绝后的女皇武则天、神机妙算的军师诸葛亮……...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从蒙昧而古老的远古时代到繁荣而现代的今天,经历了无数次的变迁,斗转星移的结果是给一代代的历史学家不断带来新的课题。同时,历史科学也以其广博、厚重、深邃而散发着它特有的魅力,它记载了人类历史上无数的辉煌和人类过往的足迹,给后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正确分析历史学的功能,认识历史学当代的意义,是促进历史科学发展和繁荣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使人们正确认识历史学对于社会和人的发展之重要意义的必要条件。史学的当代意义可从史学的学术功能和社会功能中得到充分证实。  相似文献   

15.
马文君 《甘肃教育》2011,(16):74-75
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是以史料为基础的。史料是指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历史学上通常将史料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等。所谓实物史料,是指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保留或遗留下来的前人创造历史的场所和前人创造文明的有形物品,主要包括人类化石、遗址遗物、墓葬等。  相似文献   

16.
历史浩如烟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犹如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记载着炎黄子孙创造历史,敢于探索、勇于献身的伟大品格,反映着世界风云的迭荡起伏,同时也演绎着如歌似梦的天地玄妙,创造出一朵朵世人瞩目的璀璨奇葩。然而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一提到历史,往往会给人深远悠长的感觉,一种深厚的沉积感,的确,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而通过历史课堂对于历史知识的传授形成了传统的历史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处于中心位置,是知识的发送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和课本是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历史是在时空中展开的.人类社会历史的这一特征决定了对历史的把握,除了必须从时间角度进行贯通性考察外,依照空间的不同,分地域展开研究,也应是不可忽略的一个视角.这一历史观念对历史研究的实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无论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都成为历史学家孜孜探求的对象,于是在历史学内部就形成了国别史、区域史和地方史等一系列重要的分支.尤其对于地方历史的研究,在20世纪更成为一个热点,吸引着许多历史学家专注于某一地方历史的探究,在特定的领域中精耕细作.这在西方以及我国历史学的发展演变进程中,都是十分典型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历史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特点在诸学科中最为显见,真可谓"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我们的先贤纷纷感慨:"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天地间无非史而已"。面对史学对象的浩渺、90后学生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在司马迁看来,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天人之际"和"古今之变",其任务是"成一家之言"。历史学是属于政治性的学问,其功用就是政治教化与鉴戒。历史是人类自身的活动,尤其是那些杰出人物的活动。但是人并不能完全主宰历史,人在活动中必须遵守其规律,必须考虑时势、经济、仁智与传统等因素,否则终将受到历史的处罚,被历史的滚滚洪流所淘汰。历史是可以认识的,其形式有文献、考察与口述等,其范畴为"天人""古今"与"始终";衡量历史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为历史事实和历史文献。司马迁以仁义为核心价值,其研究方法主要展现在历史类比、文明史观和理论分析三个方面。在史料编纂方面,遵循宗法政治、仁义与智慧的编纂原则,采用"述而不作""雅驯"和"论其轶事"的编纂方法。凡是有专著传世的学者,都可以看作是历史学家;史家的伟大是基于论著中历史规律的揭示,从而指导人们的历史活动,尤其是政治行为。整体上看,《史记》具有官方史学藩篱中的社会史学性质。  相似文献   

20.
云南是一个民族大省,民族文化的研究角度丰富多彩,更多的学者关注的是民族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等问题,从生态利用的角度来关注人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并不多。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的,人类在过去的历史进程中,大多是大量利用生态来促进自我发展的,从而在不同生态环境孕育出不同文化特征的多样性民族文化,苦聪人也不例外。利用历史学研究的方法,对镇沅苦聪人传统文化进行梳理,从苦聪人的神话、传说中发现苦聪人思想中的生态意识,认识和了解苦聪人传统文化形成过程中生态利用的作用,使人们更深入、直观地了解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生态利用的重要性,激发人们保护、珍惜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