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我国图书定价随着经济体制变化已经走向市场,然而由于相当部分图书价格中水分过大。反造成一系列问题,应当引起出版社与图书馆采访人员的重视。文章通过分析、对比一些典型案例。探讨我国图书的价格问题,不仅查找产生图书价格虚高的原因,而且查询出比较合理的图书价格参考值,并提出一些改进书价虚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图书质量,争创品牌,是出版社倾力追求的目标.但是,出版行业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图书的质量和品牌上,还体现在图书的价格上.图书价格的高低,对于图书能否赢得读者、抢占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图书价格的确立又与图书成本直接相关.为此,各出版社在确保图书质量的前提下,为了降低图书的价格,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图书成本,以实现图书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曾几何时,随着图书价格的节节攀升、图书市场上"一折书"的出现和图书价格战、折扣战的此起彼伏,图书价格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那么,图书价格真的脱离了实际、真的超出了人们的承受能力、真的就那么离谱了吗?笔者认为,对于图书价格问题,我们不能只看到图书价格的表面上涨而不对价格问题作更深入、透彻的理性思考,不能因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对清代图书不同版本、书价与物价、俸禄、工价以及各经营主体之间的书价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清代图书价格依版本不同,价格有别.进而探讨清代图书价格总体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黄侃 《出版参考》2006,(8S):16-16
我们经常从贵刊以及其他刊物上刊登的书讯、书评中获得图书出版信息,了解一些图书的内容和特色,书评,书讯为广大读者选购图书提供了方便,但美中不足的是,绝大多数书讯都不介绍图书价格。这样,读者如果想购买图书麻烦甚多。  相似文献   

6.
李传胜 《新闻世界》2014,(6):272-273
在信息时代,科学文化知识已经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对象,图书作为知识的载体,其作用也显得越加重要,因此图书价格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的图书定价制度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三次图书价格管理政策的变化,国家已经逐渐放松对它的控制;但由于我国的图书定价体制不完善,导致大部分图书定价过高,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消费水平,从而抑制了读者的需求、助长了盗版的猖獗、加剧了无序竞争。据统计,图书价格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但是速度增长的同时,图书的质量并没有随之增长,价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严重不平衡。  相似文献   

7.
图书价格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日渐高扬的图书价格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与不良后果,提出了将过高书价降下来的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图书定价失范的表现 在我国出版业不断取得繁荣的同时,图书定价失范问题也日益突出.这种失范最核心的表现就是图书价格迅速增长,图书折扣越打越低.下面以1988年至1999年我国图书出版的相关指标来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图书价格关乎出版产业链的运转和利益协调。日本关于图书定价的转售价格维持制度规定出版社制定图书价格,经销商和书店需采取统一价格进行售卖,有效避免了日本图书价格的恶性竞争。该制度存续的运行逻辑包括图书作为商品的独特性、图书流通构造的经济性以及图书传承与保护文化的文化性等。我国图书价格立法应明确图书在文化层面的特殊属性,保障图书流通链条中多方主体的利益,坚持可持续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近20余年中国书价变动的总体态势和特征包括:从平均印张价格和单册图书平均价格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的图书价格处于逐年递增态势,图书价格上涨成为常态,但自1996年之后其增长趋缓;中国图书价格的变化与宏观经济发展、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升基本保持平衡,但图书价格的涨幅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整体价格的涨幅;中国国民对待图书的心理价位和购买预期影响了社会对于图书价格的整体认知。  相似文献   

11.
刍议图书馆采访的经济意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从图书价格的升降现象入手,通过分析研究,论述图书价格的结构、基本定价因素,提出鉴别图书合理价格的参考值,同时认为图书馆采访人员应当增强经济意识,采取新的举措应对市场经济环境与我国加入WTO后变化的形势,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价格是调节图书市场的一个重要杠杆,它不仅反映了图书市场供求关系的状况,同时也反映了图书生产和流通发展的状况和水平。因此,书价政策的变化是一个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自从建国以来,我国的书价政策也发生了多次调整,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1.建国初期,经济萧条,百废待兴,不法商人见利忘义,哄抬物价,而此时图书的价格也无标准可循。1951年,国家出版总署规定采用“人民币定价法”,规定图书按定价出售,不得随意加价,即图书售价一律的原则,首次在全国统一了图书销售…  相似文献   

13.
“估价”是估计物品的价格,反应在书目信息上指出版社按印刷成本、稿酬、发行成本及相关效益而估计的价格。“实价”是指图书已出版,版权页上所标出的价码。偏差指实价偏离估价程度。  相似文献   

14.
对图书编目著录规范统一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兴菊 《图书馆论坛》2004,24(2):131-132
分析了图书编目中有关版本、价格、出版社的著录不规范统一的现状,为力求著录规范统一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图书市场的价格秩序比较混乱,图书销售价格折扣战愈演愈烈,不仅严重危害了作者、出版社、销售商和读者在内的多方主体的实际利益,而且深刻影响了整个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选取欧洲的德国和法国、亚洲的韩国和日本作为坚持实行图书转售价格维持制度的典型代表,重点论述各国在面对这一问题时所采取的各种应对措施及实施效果,为完善我国图书价格管理制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曹培红 《出版经济》2004,(11):80-80
利润是图书出版永恒的追求,价格则是出版利润的双刃剑.有效的图书价格能够带来美妙的利润享受,过高的图书价格往往带给图书销售障碍乃至亏损,过低的图书价格则留给图书销售更多遗憾.  相似文献   

17.
图书价格由众多因素所决定。文章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得出清代图书价格的形成和变化为政治影响、社会环境、图书自身价值、制作成本、市场供求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甄西 《出版参考》2007,(10S):34-34
韩国的图书价格真是一团理不清的乱麻,可以说降价销售一直是出版物市场的“不和谐之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网上书店与传统书店图书价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波 《现代出版》2006,(3):38-41
据2005年7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1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目前网上购物的人数达到2000万人,通过网上支付购物款的比例近50%,2005年上半年网上购物累计金额达100亿元。图书作为“最适合网络营销的商品之一”。与网络销售相结合而产生的网上书店现在正逐渐地发展壮大。网上书店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对传统的图书营销方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图书购销体系中扮演着日渐重要的角色,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价格是制约网上书店发展的因素之一,它既可以成为网上书店发展的优势,也可能成为其发展的瓶颈。本通过对网上书店和传统书店的图书价格构成的比较分析,总结了现阶段网上书店图书价格的优劣及成因,并探讨了网上书店在形成价格优势方面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20.
书价结构分析与书价结构合理性研究□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阎京萌图书价格是图书市场的基本要素,书价高低是读者购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书价结构是否合理是关系到图书出版业能否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的书价建国以来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1988年以前书价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