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今年的2月9日,我按照社里的统一部署,参加了总政组织的“记者蹲点看基层”采写活动。当时,我被分到驻辽西比较偏僻、艰苦的某集团军炮兵团指挥连蹲点。在蹲点的10天里,我了解到很多在编辑部了解不到的真实情况,采写了《“我们不愿这样投弹!”》、《商连长拒礼》、《阵阵清风扑面来》3篇题材鲜活的稿件。我是我们前进报社第一个蹲点的记者,也是第一个发稿的记者。稿件见报后,基层反响较好,总政宣传部在《宣传情况》中还表扬了我写的两篇稿件。结合这次采写活动,我有三点体会和感受——只有真诚地融入官兵才能看到真实的基层这次下基层连队蹲…  相似文献   

2.
离开我蹲点采访的“临汾旅”一营二连已经有段时间了,仍时时有“梦回吹角连营”之感。3月13日至25日,我有幸作为人民前线报社派出的首位记者,在具有光荣传统的“神枪手连”二连蹲点采访。10多天时间里,我睡在排房,吃在饭堂,和士兵兄弟站在同一个队列里,以亲历式报道形式,采写了《郭班长“解梦”》、《徐连长巧煮“夹生饭”》和《做战士的“成功之母”》等3篇稿件,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亲兵、爱兵、带兵的主题。睡在我上铺的班长竟然听得懂梦话我所蹲点的二连是一支英雄连队,1984年被南京军区命名为“神枪手连”。一走进连队,门前雕塑“我是…  相似文献   

3.
今年2月9日,我按照社里的统一部署,参加了总政组织的“记者蹲点看基层”采写活动。结合这次采写活动,我谈三点体会和感受??只有真诚地融入官兵中,才能看到真实的基层这次下基层连队蹲点,我的主要任务就是调查研究,了解基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真实情况,同时,作为军区机关人员,还有指导帮助基层的责任。了解基层、问计于官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刚到连队时,全连官兵对我这个机关干部毕恭毕敬,但看得出来,他们对我还是存在一种警惕和观望的态度,甚至个别战士还很冷漠,拒绝与我交流和接受采访。为了尽快融入连队生活,能够与官兵进行真诚的沟通,…  相似文献   

4.
今年初,解放军报记者部、政工部联合开办的《记者与指导员对话》(以下简称“对话”)专栏,与读者见面以来,因文章内容贴近读者、贴近基层、贴近当代军人生活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编辑部收到不少基层连队官兵来信反映,读了“对话”很解渴,很受启发。军报的“通讯员之友”专栏还发了评论性文字。  “对话”专栏是军报过去《记者蹲连》、《记者当兵》、《记者代职札记》等传统栏目的延续和发展,所不同的是,今年的这个专栏更着眼于基层连队的思想政治建设,主题来源于基层官兵的日常生活,语言非常朴实,文风非常亲切。应该说,这个栏…  相似文献   

5.
“面向实际、面向基层、面向战士”.是30多年前人民军队报社总结形成的并被总政宣传部向全军推广的办报理念。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我们按照中宣部“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要求.持续开展“到基层学基层写基层——本报记者业务擂台赛”活动,持续打造《基层服务窗》《军营大学生》和《战士眼中的新闻》等专版专栏.持续组织“记者走进边防连”“记者走进英模连”与“记者走进红军连”活动.赋予“三个面向”以新的时代内涵.在面向基层上锤炼作风、在服务官兵上形或了风格。  相似文献   

6.
南疆军区某部在2004年度报纸杂志征订中,把《军事记者》作为基层官兵读书学习成才的首选杂志,并将其订阅到每个班排,以保证基层官兵人人看上《军事记者》,受到官兵欢迎。图为该部勤务连官兵在一起学习《军事记者》。把《军事记者》订到班排@许军 @王东辉  相似文献   

7.
《军队基层建设纲要》重新颁发试行以来,军报按照军委主席江泽民提出的“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坚持深入实际,扎扎实实抓好基层建设的报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一是记者下连代职的采访报道。读者反映,这既是记者直接本与工作、体验基层部队生活的好方法,又是基层官兵面对面地向记者吐露心声的好途径。很多基层官兵来信说:以前记者到连队大多是兜一团就走,难得和基层官兵拉家常,咱们有些话不愿说。这次记者下连代职,一呆就是个把月,是咱们的战友,是一个锅里摸勺的人…  相似文献   

8.
《记者下连当兵札记》专栏,是本报继《记者蹲连》、《记者代职手记》之后,连续推出的又一个贴近基层官兵生活的专栏。一年之中,先后有9位记者下连当兵,写出了10组44篇当兵札记,感情真挚,朴实生动,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被赞誉为“最受基层官兵欢迎的栏目之一”。去年第四季度,该栏目又获得了社长奖。回顾开办这个专栏的过程,作为栏目的责任编辑,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是,记者们的精品意x与敬业精神,是办好这个栏目的可靠保证。一张报纸好比~家商店的橱窗,缺少“精品陈/jtl””、便会失去顾客光临,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竞争力。按理说…  相似文献   

9.
牟国云 《军事记者》2006,(12):37-38
金秋时节,总政在北京召开中央新闻单位及军兵种报纸“记者蹲点看基层”新闻作品评选暨颁奖活动。由《人民军队推荐选送的一篇我在世界驻兵点最高,全军海拔之最的喀喇昆仑高原神仙湾哨所蹲点采写的组稿之一《神仙日子不一般》,荣获优秀新闻作品二等奖,总政宣传部领导在颁奖总结会上特意表扬了我,“创下了军事记者在全军海拔最高的哨所蹲点采访时间最长记录的人之一”。当我手捧烫金的获奖证书,眼泪禁不住滚落下来。回想起今年5月在神仙湾哨所蹲点采访的日日夜夜,感慨颇多,思绪又飞到那“六月雪花舞、四季穿棉袄、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走转改”活动在全国新闻界如火如荣开展.作为山东新闻综合门户网站,大众网于9月16日在全省新闻两站中率先启动这一活动,首批10名编辑记者前往德州市陵县五李社区和芦坊社区展开蹲点采访,在6天的时间里,年轻的编辑记者走街串巷、钻大棚进鸡圈,共计采写发表来自最基层的新闻稿件72篇,照片近500张,视频声像十余次.活动期间,大众网注重蹲点与文化下乡相结合,为两个社区的图书室捐赠1000册科普实用图书,并挂牌成立了大众网记者基层实践基地.按照计划,大众网还将在青岛、泰安等地包村蹲点.“走转改”活动得到了大众网编辑记者的热情响应,十一黄金周期间,采访中心和编辑中心共同开展“大众网编辑记者国庆走基层活动”,发表一大批面向基层、面向普通人的新闻报道,采编团队体现出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1.
仰望阿里     
今年春节期间,在新闻战线开展的"记者新春走基层"活动中,我有幸成为人民军队报社第一个乘专机到达阿里,第一个在阿里边防过年的记者,历时12天,采写了《阿里官兵首次搭乘专机回家过年》《风雪中,走基层活动却让人回味无穷。登上地球之巅。就懂得了牺牲奉献。边防是军事记者的另一个“家”。士兵就是这个“家”里的“亲人”  相似文献   

12.
全国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广州军区《战士报》秉承军事新闻“面向基层、贴近基层、服务官兵”的优良传统,在推出《蹲点式采访亲历式报道——本报记者走基层》栏目的基础上,力求以鲜活的事实和朴实的文风,客观地反映军区部队新成就、新风貌;紧紧围绕主题主线。  相似文献   

13.
5月上旬,在军报记者部主任王士彬精心策划下,我带领8名记者深入广州战区调研,前后历时20余天,采写了一组7篇“战斗力标准大讨论·驻广州战区部队确立战斗力标准调研手记”系列报道。稿件刊发后,受到了社领导好评,在部队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我以为,这组报道受到好评,原因虽然有多方面,但关键之处在于稿件的思想性,抓住了当前部队战斗力建设的“命脉”,反映了多数官兵的心声。  相似文献   

14.
在部队采访,常碰到报道员为基层“小天地”写不出“登大雅之堂”的“大块头”报道而叫苦。苦从何来?基层“惊天动地”的事太少,“不足挂齿的”的太多。记者也曾有过这类苦衷,记得刚入伍在连队当文书那阵子,热衷业余习作,稿件虽说命中率不高,但一年下来也能在《人民前线》报上刊登二三十条“豆腐干”、“火柴盒”大小的稿件,也算得上是名符其实的“秀才兵”。曾记得有年春天,军区新闻处一位资深的新闻干事名曰下连当兵,实为下连采风。在连当兵不足一月,居然在《解放军报》上发表了一篇洋洋洒洒几千字的长篇通讯,令人折服。笔者更为之惊讶!…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新闻宣传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人民前线报始终把宣传的重点聚焦基层一线,聚焦基层官兵,真心实意为基层官兵服务。在成功推出“记者夜访连队”、“开训进行曲”、“记者走进训练场”等专栏后,近期又推出了“到基层碰新闻”专栏,每篇稿件写法新颖,现场感强,篇幅短小,题材广泛,很快成为报纸宣传的一个亮点,深受广大官兵的喜爱。通读这个专栏的稿件,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精心打造品牌栏目努力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宣传方式,是人民前线报近年来…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济南军区55074部队各营连的图书室内,一摞摞《解放军报》、军区报码放得整整齐齐,墙上挂着“报纸入库登记本”。官兵在这里能很方便地查阅到去年至今任何一天的军报。一年前,该部韩在亮政委在连队蹲点时,发现个别单位由于报纸管理不当造成军报丢失、残缺不全,影响了官兵读报学习,也给查找资料带来了麻烦。韩政委当即指示,在该部建立军报收发登记制度:班、排确定有“报纸管理员”、连里有“报纸入库登记本”,当月报纸当月入库登记,并指定专人负责;政治处定期组织检查评比。这项制度建立一年多来,各营连都至少能找…  相似文献   

17.
用心灵写兵     
金秋 《记者摇篮》2007,(9):13-14
士兵是军队的基础,是部队报纸的主要读者。怎样才能写好兵的新闻呢?近两年,我参加了“记者蹲点看基层”和“记者住班”两次活动,有了一点切身体会:沉入基层,要用心灵去写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空军报》“基层在线”专版中的《热线点击》栏目颇受基层官兵欢迎。2005年,该栏目获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暨全国副刊年赛栏目一等奖,该专版也获得版面二等奖。“聚焦连队话传统”系列微型调查中的《我帮厨,我快乐》一稿,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反响。这篇稿件的编辑过程说明:只有深入部队基层生活,才能提取出深受基层官兵欢迎的新闻主题。  相似文献   

19.
飞花拾零     
邓颖超同志审稿 1979年10月16日中午,邓颖超同志审阅了采访她会见海外侨胞的稿件后,对记者说:“你们的《中秋佳节话友情》,报上登了,我看过了。那篇文章里有两个地方不符合实际。第一,文章说‘人民大会堂江苏厅秋菊盛开’,你们看,这里摆放的‘秋菊’是绢制的,怎么能写成‘秋菊盛开’?第二,那天日本朋友唱了《在北京的金山上》和《歌唱敬爱的周总理》两支歌,你们的文章里却写成只唱了《歌唱敬爱的周总理》一支歌”。邓颖超同志还强调说:“我们的新闻报道一定要真实、确切!”  相似文献   

20.
2011年8月9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新闻实践活动在全国新闻战线全面启动以来,作为基层的区县级新闻媒体,重庆市《江津日报》推出“记者走基层”、“百姓故事”、“记者进社区”等栏目面向基层,新闻工作者们深入一线蹲点了解,坚持采访写作,关注民生、关注变化、以充满乡土气息的文字为特征,在提升吸引力和感染力上下足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