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故宫100》是一部以故宫为蓝本,通过镜头表现元素展现故宫的建筑、人物、历史的100集系列纪录片。片中运用拍摄角度、影调、运动镜头等表现技巧,为观众呈现出故宫的历史和现实,并通过线条的勾勒,表现故宫的建筑构造和格局。动画的渗入,一方面再现当时情景,另一方面让镜头的表现更为直观,而对比技巧的应用,使得电视表现的内容更加丰富饱满。  相似文献   

2.
<正>"往事堪回顾。叹陆沉、国之瑰宝,烽烟南渡。万里间关箱过万,黔洞川途秦树。说不尽,几多风雨。辗转西行欣无恙,故宫人、辛苦凭谁诉。十七载、无双谱。从来中土遗存富。更明清、琳琅内府,萃珍瑶圃。蓦地离分无限憾,默默思牵情愫。永保用、文明步武。热血殷殷浓于水,中华心、一海焉能阻。统一业、本根固。"这首《在台北怀故宫文物南迁》,是故宫博物院前院长郑欣淼所作,以此回顾上个世  相似文献   

3.
故宫是一本书,融合着中国最古老、最智慧、最精彩的建筑与历史,一砖一瓦一砾仿佛都在倾诉着明清两朝帝王的奢华生活,记忆着一幕幕明清朝政与宫廷生活的图画。本画册以故宫的四季晨昏为时间点,通过展示故宫不同季节,晨昏最美时段的景致,并配以简洁的文字介绍,给读者展现一个不一样的故宫,一个普通参观者很少能看得到的故宫风采。  相似文献   

4.
琉璃瓦打中盗宝贼 "珍妃之印"有惊无险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想借"破四旧"之名毁故宫文物的大有人在,周恩来下令关闭故宫博物院,并派了军队把故宫保护起来,所以,尽管"天下大乱",故宫的珍宝却安然无恙.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候,故宫重新开放.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的展览、文创产品、文物修复师,乃至故宫里的猫,都成了"网红"。"石渠宝笈特展""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两个现象级展览先后引发万众争睹名家画作的"故宫跑",并在网络被热议;朝珠耳机、顶戴花翎官帽伞等故宫文创产品让网友惊呼"脑洞大开""萌萌哒";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Bilibili网站爆红,在豆瓣评分高达9.5,超过《琅琊榜》和《舌尖上的中国》等热门电视剧和纪录  相似文献   

6.
于淼 《青年记者》2016,(17):95-96
纪录片《故宫100》用每集6分钟的时长讲述了关于故宫的100个故事,继2003年的12集大型纪录片《故宫》之后,又一次将故宫的细节与恢弘、历史与当下呈现在影视语言中.与12集《故宫》不同的是,它将故宫的元素拆散重组,用短小精练的方式讲述细枝末节,用微纪录的方式放大鸿篇巨制无法触及的角落,将建筑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加以升华,将故宫打磨成为一座穿越时空的全息影像博物馆,让布满岁月风尘的紫禁城焕发崭新容颜与魅力.  相似文献   

7.
<正>1937年至1946年间,故宫文物为避战火在四川乐山、峨眉及巴县等地秘藏数载。1946年夏,四川省美术界人士以"抗战七八年来,故宫文物虽与四川人民近在咫尺,皆因空袭频仍,川民无缘亲睹皇家艺术品"为由,函请四川省府转请中央及管理当局设法在成都举办一次故宫文物展览会。1946年11月至12月间,100件故宫书画在成都少城公园民教馆展出,引得川省民众踊跃参观。四川方面将这场展览名为"故宫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鲸吞东北,虎视华北.北平,这座历经沧桑的历史文化名城黑云压顶,日寇铁蹄的跫音已是清晰可辨!国难当头,深藏于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馆的珍贵文物、档案、文献等的安全问题已成燃眉之势.  相似文献   

9.
《兰台世界》2015,(7):3
<正>沈阳故宫,是后金入关前的沈阳(盛京)皇宫和清朝迁都北京后的盛京行宫(或称奉天行宫),始建于1625年,初成于1636年。至乾隆时期又有较大规模的改建与增修,占地约6万平方米。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等。整座皇宫楼阁  相似文献   

10.
赵巍 《今传媒》2016,(10):105-106
百集“微纪录片”《故宫100》以每集6分钟时长讲述了故宫博物院内100座建筑的命运,兼具演绎故宫建筑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其创新性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赢得了观众的青睐。相较于传统纪录片的内容呈现和表现手法,《故宫100》从镜头语言、解说、配乐、动画以及情景再现几个角度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创作构思。  相似文献   

11.
画面可谓是纪录片的灵魂,一幅幅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瑰丽图景,才是纪录片最终的追求,十二集高清电视纪录片《故宫》,是第一部全部采用高清特色电视技术制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纪录片《故宫》播出以后,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与高度评价,《故宫》的特色是以全新的电视创作理念、上乘的电视画质和声音效果等,为广大观众讲述了故宫的历史故事,充分显示了当今中国高清电视的制作水平,被称为中国电视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之  相似文献   

12.
近期.在乐山市委机关院外展出了由乐山市文广新局、乐山故宫文物南迁研究会、安谷故宫文物南迁博物馆等单位举办的“故宫文物在乐山”展览,故宫博物院为此提供了生动、翔实、丰富的图片及实物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13.
《故宫》展示历史真实与艺术再现的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录片《故宫》从建筑艺术、使用、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等四个方面,全面展示故宫的辉煌瑰丽、神秘沧桑的宫廷建筑、馆藏文物,讲述宫廷人物真实鲜活的命运、历史事件和宫廷生活。翔实丰富的资料、生动鲜活的形象,给观众带来了充分的视觉  相似文献   

14.
沈阳故宫是清朝入关前的皇宫,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处理日常政务、生活起居之地,被称为“一朝兴王地,两代汗王宫”.2004年7月沈阳故宫申遗成功,与申遗活动有关的大量满、汉文档案成为珍贵的世界遗产档案,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查考价值,也是沈阳故宫维护其作为世界遗产的完整性的依据,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本文介绍了沈阳故宫世界遗产档案的保存情况及管理与保护措施,以期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陈瑾 《现代视听》2012,(2):48-50
2005年,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历史人文巨作《故宫》,3年之后又推出其"姊妹篇"《台北故宫》。这两部历史题材巨作迥异于之前纪录片的风格和理念,呈现出纪录片创作中的一种新趋势。而这两部"姊妹篇",在各自拍摄理念和呈现风格上,各具特点,却又不乏联系。本文试从这两部纪录片的视听语言、技术、叙事、意象、配乐等角度分析其风格衍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全国新书目》2023,(3):32-33
<正>本书作者通过研究故宫和古建筑总结出了“九大特征、七个细节”,简明扼要地将故宫以及中国古建筑有关材料、工艺、结构的技术谜底全盘托出,将技术和实用美学合一,也将故宫的“理性之美”解释得清清楚楚。书中梁思成的简洁和林徽因的优美两种风格的解说互文成趣,带领读者深入认识故宫以及北京古建筑,理解故都、故乡的深沉意蕴。  相似文献   

17.
<正>文德坊、武德坊,又称"牌坊"或"牌楼",建于清崇德二年(1637),是沈阳故宫早起建筑之一,位于大清门南东西两侧,既是皇宫界域的标志,又有门阙的作用,二坊均为四柱三间三楼柱不出头式牌楼,屋顶以黄琉璃瓦为主,近脊、檐处及勾头、滴水用绿色瓦件。两座牌坊高10.1米,相距117米。摄于1938年。  相似文献   

18.
沈阳故宫的工艺,北京故宫的壮阔,台北故宫的宝藏……从北到南,空间将它们分隔三地;从甲骨到典藏,时间的痕迹印证着同宗文化生生不息的传承。  相似文献   

19.
马里奥·博塔,当代著名现代主义理性建筑大师,从瑞士来到中国,徜徉在北京城的故宫建筑群落里,对中国建筑师说下这样一句话:"你们没有必要生搬西方的东西,只要把故宫研究透就够了.你看,故宫只有两三种色彩、两三种建筑材料,就是用这么简单的东西就营造出如此震撼人心的建筑环境!" 这让人联想起1978年贝聿铭率美国代表团访问中国时的一幕场景.贝聿铭站在北京景山之顶,凭栏远望,灿烂的阳光下,故宫嵯峨俊朗的建筑群显示出万物谐和的辉煌与安详.蓦然回首,贝聿铭微笑着对他的美国同行说:"我是一个中国人."  相似文献   

20.
刘凡 《兰台世界》2005,(5):89-90
《黑图档》是清朝政府衙署内部往来的行文档案。“黑图”为满语,意为纵横之横。《黑图档》现藏于辽宁省档案馆。它上讫清朝康熙初年,下至咸丰时期。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诸朝,前后记录了六位皇帝统治时期各部间的行文。它共计1340余本,其中包括纯满文档约190余本,还有满、汉合壁并用及满文档案汉文粘单等。前期以满文为主。康熙朝基本是满文,乾隆后期及嘉庆、道光时期,汉文逐渐增多,乃至咸丰朝大部分就以汉文为主了。所以《黑图档》是一部满汉文历史档案。它分为:京来档、京行档、部来档、部行档四种,其中内容包罗万象。按类别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包括:打牲、特产、建筑、修缮、贡品的种植、选择及纳贡情况;制作、领取及用途,等等。因此,它是研究清朝历史极其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多年来,许多学者运用它解决了很多历史研究中的疑难问题,澄清了很多历史事实。《黑图档》中涉及沈阳故宫的历史、文物、建筑、陈设等方面资料,仅占其极小部分。但就这一小部分,对研究沈阳故宫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黑图档》在研究沈阳故宫早期建筑——“凤凰楼”、“翔风楼”、“飞龙阁”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作以简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