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敦煌研究院藏写本<国语·周语下>,存录<国语>正文802字,注文1190字.根据今传<国语>各本及韦注、贾注等与写本<国语>残卷正文、注文的对勘,发现写本<国语>残卷正文在用字等多个方面与今传<国语>有着诸多不同,且有正文脱漏、正文误植注文中等现象.写本<国语>残卷注文和韦注、贾注相较,互有优劣.通过写本注与贾逵<国语>注的辑佚条目对勘,完全可以断定残卷注文不是贾逵的.由于<国语>注唯韦注完整、贾注存世较多以外,其它各家注存世条目很少,无法与写本相关部分对勘,故无法确认写本<国语>注的作者.  相似文献   

2.
段玉裁为清代《说文解字》(简称《说文》)研究四大家之首,其对《说文》的校勘,人们赞誉有之,指误的也不少,但在总体上缺少符合事实的认识。本文将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卷与《说文段注》进行比较分析,从段氏校勘与唐写本吻合、优于唐写本和劣于唐写本等方面作综合统计,指出段注校勘的得失之比为二比一略强。  相似文献   

3.
章以吐鲁番出土唐景龙二年写本《论语郑氏注》经部分为材料,梳理其中的一些用字问题,从而略窥当时字的使用状况,尤其是大量存在的俗字异体,同时亦对传世《论语》有所补正。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传世文献与敦煌写本宅经和敦煌历日注的分析对比,认为敦煌写本宅经中阴阳宅的修造吉日是依天道运行而定的,而其修造忌日是据太岁出游而定的.  相似文献   

5.
《说文》是《后汉书》李贤注引用较多的一种文献。李注所引是大徐本和段注之前《说文》的一种重要写本,与魏晋南北朝及唐人注释中所引《说文》有一定的一致性,在许多方面优于大徐本和段注。掌握这些材料,对《说文》文本的校理及《后汉书》的整理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敦煌遗书伯希和编号二五六七、二五五二为唐人选唐诗写本残卷。其中李白诗四十四首,以今李白集本相校。集中悉存,但相异之处不少。考其异同及选目等,可得者有:今本阙,写本可以补阙;今本误,据写本可以勘正;今本多有异文异解,可据写本勘定;今本写本俱通,但多以写本为胜,可据而从善;写本误,当从今本;写本今本均可通,遽难定论;从写本编定时代、选目标准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等。自然,一首诗中,可能同时存在以上一种至几种情况。故只能就其大概,分别而述。一  相似文献   

7.
自《文选》学史上的两种主要注本即李善注与五臣注问世后,对其优劣的评价一直没有间断.散见于宋代笔记等著作中的札记在评价两种注本时几乎众口一词地褒扬李善、抨击五臣,其对五臣注的评价多采用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方式.通过对《文选》注释的详细比对发现,宋人的评价并非客观.宋代一般知识阶层中盛行的是五臣注,苏轼等人对李善注的褒扬,最终导致了《文选》合并本、单李善注本的刊刻问世.  相似文献   

8.
《文选》李善注所引《毛诗》极具考证价值。不过由于传世宋刊本《文选》多经后人窜易,往往难以采信,故本文以敦煌藏经洞出土唐写本李注《文选》为依据,对其中10条《毛诗》引文(含毛传、郑笺)与今本《毛诗》的异同加以详细考辨。  相似文献   

9.
《史记》三家注、《汉书》颜注与《后汉书》李注均为名注,然亦有张冠李戴、倒误、以引文之注语当为引文、以引者所引当为原文、据本文改引文及误合等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选>李善注的特色之一,是广泛征引唐前古籍解释字句典故,这其中就包括了现已亡佚的<韩诗>,因此,<文选>李善注成为我们了解<韩诗>面貌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由于自宋代以来<文选>迭经翻刻,异文丛出,这又给我们认识<韩诗>带来了不少障碍.由于<韩诗>原本今不存,仅凭李善注中征引的片言只字,对于这些异文很难做出判断.本文通过梳理<文选>李善注征引<诗经>的体例,辨明其选择征引<毛诗>或<韩诗>的理由,在此基础上,将单个的异文置入整个李善注的体例背景中去考虑,从而对于前人尚未辨清的一些异文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日本神田文库所藏裴注《史记.河渠书》残卷之论赞末附有一条《集解》,该注与《河渠书》论赞及正文全不比附,实是游离篇外。此条《集解》亦见于北宋景本以来的传世刊本《史记.河渠书》篇末,沿存至今。考察这条《集解》之来历,可知唐写本此卷祖本——六朝《史记》夹注本与徐广《音义》、裴《集解》所据本《史记》有异。唐写本《河渠书》残卷末的这条游离《集解,》为研究《史记》夹注本的源流及其与北宋景本以来存世刊本《史记》之传承关系提供了一项重要线索和证据。  相似文献   

12.
敦煌唐写本《西京赋》残卷校诂伏俊连(西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西京赋》残卷见敦煌写本伯2528号,最早由罗振玉《鸣沙石室古籍丛残》(1917)影印刊布。前部分残缺,起自“井干叠而百增”,“井干”二字仅存左半,至赋未李注止。末标“文选卷第二”五字,别有...  相似文献   

13.
陈延杰<诗品注>于1927年由开明书局出版以后,即受到同行学者的严厉批评.1961年,作者在旧注的基础上作了较全面的修订,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排印行.以后,又不断重版.但它仍是一本错误颇多,很不规范的著作.似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样的代表国家水准的出版单位,若再不断印行这样的著作也就不合"改革开放"的时宜了.因此,人文版<诗品注>应当重作.新版<诗品注>的主要问题有三第一是注释的讹误疏漏;第二是文献征引的不合规范;第三是文字校勘的疏失.新的<诗品注>本,应当在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纠正这些错误.  相似文献   

14.
陈延杰<诗品注>于1927年由开明书局出版以后,即受到同行学者的严厉批评.1961年,作者在旧注的基础上作了较全面的修订,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排印行.以后,又不断重版.但它仍是一本错误颇多,很不规范的著作.似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样的代表国家水准的出版单位,若再不断印行这样的著作也就不合"改革开放"的时宜了.因此,人文版<诗品注>应当重作.新版<诗品注>的主要问题有三第一是注释的讹误疏漏;第二是文献征引的不合规范;第三是文字校勘的疏失.新的<诗品注>本,应当在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纠正这些错误.  相似文献   

15.
谢德  谢祥皓 《滨州学院学报》2012,28(5):106-114,118
《宋史·艺文志》著录吉天保《十家孙子会注》为《孙子十家注》的原始著录,其源则为各家注本的出现,其中依次包括曹操、孟氏、李筌、贾林、杜佑、杜牧、陈皋、何延锡、王晳、梅尧臣、张预十一家注。吉氏成书后重要的刊本则有:明正统《道藏》刊《孙子注解》;明谈恺、李棣、黄邦彦等刊《孙子集注》;清孙星衍刊《孙子十家注》;及1961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影刊的《宋本十一家注孙子》。  相似文献   

16.
敦煌写本有汉文、藏文、回鹘文等多种文字,这里所要论列的只限于汉文写本,其他文种的写本有待于专家来谈。同时,这里所论列的虽然限于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写本,但也适用于吐鲁番出土的和历代传承的相近时期的写本。至于本文所说的“整理”,则包括辑、录、校、注、译等方面,后者目前所见主要是汉文对外文的翻译,而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成果不  相似文献   

17.
郑阿财 《家教指南》2006,(6):162-167
本文通过对写本学,又称为手稿学的界定及其对敦煌写本研究之重大意义为论点,充分论证了敦煌写本中出现的俗字与写本时代之间的关系,与写本真伪的关系以及敦煌写本俗字可供探究写本性质与来源的重要参考价值,以为写本学的建立,意义深远,既是研究敦煌文献的基础,也是研究日本古写经,乃至于汉字文化圈中的韩国、越南汉文写本的重要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中古文化史上,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以及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是非常重要的三部典籍.通过深入考察可以发现,刘义庆编撰《世说》时,取材上深受已经流传近十年的裴注的影响;而刘孝标在为《世说》注释时,也在体例和选材上对裴注多有借鉴.  相似文献   

19.
吐鲁番,敦煌发现的《三国志》写本残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片山章雄  季忠平 《文教资料》2000,(3):137-149,157
1991年日本的《东海史学》第 26号,登载了片山章雄先生的《吐鲁番、敦煌发现的〈三国志〉写本残卷》一文。该文全面介绍了已知的所有《三国志》写本的存在、发表及研究的情况。正如文中所说的那样,在该文发表之前,尚未发现对所有《三国志》写本进行集中介绍的文章。这是因为,过去的学者有的只了解一部分写本而不知道另一部分的存在;有的虽然对某些写本进行了探讨,但所公布的原始资料并不完全相同。这一切表明,对所有的写本残卷的情况加以介绍,对有关研究史加以整理,实有必要。因此该文的发表对于人们全面了解掌握有关《三国志》写本的信息有着重要的意义。据吴金华教授介绍,该文综述的6种写本中,为中国学者熟知的是3号和4号写本残卷;至于5号和6号写本残卷,虽然已为一部分学者所瞩目,但对它们的研究和利用并不充分;而1号与2号写本残卷在中国尚鲜为人知。因此该文对于今后《三国志》的整理研究,尤其是对古写本残卷作全面的探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也许是因为作者所见的写本影印件字迹不太清楚的原因,文中说到的“标点本一四六四页第三行的‘乞赦其一等之罪’的’赦’宇,写本的第十六行作‘可’”,据吴金华先生说,残卷的原文不是“可”而是“丐”()。但瑕不掩瑜,此  相似文献   

20.
尽管学界一致公认,最早对校唐写本《文心雕龙》残卷者为日本的铃木虎雄,其后才有赵万里的校记,但事实上,早在铃木文章发表前三年(1923),傅增湘即据董康自大英博物馆摄回的照片作过校勘;1925年前后,黄建中、黄文弼、容庚又先后对校唐写本《文心雕龙》残卷,赵万里校记所据即得自容庚校本并黄建中所摄照片,且完稿时间实早于铃木氏。澄清这段史实并梳理相关问题,于《文心雕龙》研究史或不无小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