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晚年的研究转向和新探索。马克思在深入研究史前社会、亚细亚生产方式、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并进一步丰富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东方社会理论,根据时代变化与东方国家实际提出了"跨越理论"。东方的俄国、中国实现了跨越,进入了社会主义。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独具深刻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大大丰富了他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作为其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正确理解马克思东方理论,总结当前社会主义发展经验,有助于我们把握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晚年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设想。邓小平真正领会和把握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精神实质 ,他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时代新特点出发 ,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发展为当代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晚年将其理论研究视角从西方转移到东方 ,形成了东方社会发展理论 ,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源头。邓小平突破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时代局限 ,创造性地解决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晚年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提出了经济化落后的东方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设想。邓小平真正领会和把握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精神实质,他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时代新特点出发,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发展为当代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发燕尾服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初步研究了东方社会的特殊性质、特殊发展前景和发展道路等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根据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实践,针对中国这一社会主义大国在实现跨越以后该如何建设与发展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进行了科学的扬弃与合理的创新,实现了全新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研究东方落后国家发展规律的学说,是研究不发达社会发展的理论基础,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把研究重点转向东方社会,对东方社会的特殊性质有了初步认识。东方社会理论是晚年马克思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马克思考察东方社会的历史轨迹出发,分析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结构理论是马克思探索社会历史发展之谜、把握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重要理论工具。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关于社会结构理论中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前瞻性阐释,对于我国探索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发展规律理论的再认识,可以对其中两大误解进行正本清源:一是通过对"五种社会形态"教条公式对马克思社会发展规律理论的误解的剖析,还原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发展道路的特殊性的辩证统一的本来面目;二是直面在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存在的争论,弄清马克思晚年关注东方问题的动因.  相似文献   

10.
于洋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7,21(11):94-95,103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是马克思晚年在世界历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通过研究东方社会特别是俄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而得出的成果.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的"跨越理论"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极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认为,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可以超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回答和解决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对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逐渐将目光投向了俄国、中国和印度等东方国家,尤其是对东方村社(农业公社)进行研究,创作出一系列重要著作,形成"东方村社"思想,揭示东方社会的独特之处。马克思强调东方国家可能会走出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研究"东方村社"思想不仅能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而且还能帮助我们坚定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信心,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晚年的研究视线逐渐转移到东方国家问题上来,从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观点入手,仔细分析了东方国家的历史延续与发展前景,特别是根据俄国所处的历史背景,提出俄国有可能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至社会主义社会的论断。饱经沧桑的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命题,并经过实践检验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4.
列宁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继承与研究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本文从列宁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入手,确认列宁的探索就是在俄国寻求一条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根本不同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列宁的探索在理论上、实践上以及方法论上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列宁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当然继承者。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相对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理论而言的, 它着眼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邓小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则 着眼于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后的中国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二者一脉相承。邓小平不仅继承而 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所提出的东方社会理论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道路多样性和特殊性的肯定,又为东方国家(俄国、中国等)走向世界历史道路(实现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中国模式"的成功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价值和意义,是这一理论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模式"的相互作用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二者的相互作用也将进一步深化和丰富。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特色的和谐发展模式是对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模式的丰富与发展,东方社会中印俄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和谐发展模式在当代中国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理论参考,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主要歧见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东方社会理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西方社会革命。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卡夫丁峡谷"设想的本义,是制度内跳越,而非制度间跨越,其精髓是对社会跳越发展条件的论述。马克思考察东方社会所使用的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19.
晚年马克思理论研究的重心从西方转向东方。他在《民族笔记》、《历史学笔记》和其它笔记中,明确界定东方社会特殊的社会形态,用“非资本主义生产”、“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概念来表述东方社会的特殊形态、结构和发展道路。毛泽东继承发展马克思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即具有中国特色的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邓小平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创建了初级阶段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和列宁的东方社会革命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异同之处。这里旨在分析马克思和列宁东方社会革命理论的内容,把握其理论的相同之处和相异之处,阐述列宁的东方社会革命理论和实践是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革命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