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艳红 《科教文汇》2014,(34):139-140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语言的使用与该语言所在民族的地域政治、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谚语、思维方式、个人价值观、行为准则等有着密切的关联,因为语言反映一个民族、地区、国家的特有文化。本文围绕中西之间的文化差异,从四个方面探讨中西之间的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语言的使用与该语言所在民族的地域政治、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谚语、思维方式、个人价值观、行为准则等有着密切的关联,因为语言反映一个民族、地区、国家的特有文化。本文围绕中西之间的文化差异,从四个方面探讨中西之间的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黄亚蕾 《科教文汇》2011,(35):172-173
谚语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语言的精华,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沉淀的结果,有民族文化的"活化石"之称。它负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中日一衣带水,语言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由于所处环境、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两国谚语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本文试图通过对中日谚语的含义、结构和作用等多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对中日文化的发展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谚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文化的产物。受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思想观念等的影响,汉希谚语中的动物形象有着相近或完全不同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汉希谚语中的动物形象,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和希腊的文化差异,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语言和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5.
浅谈英汉谚语衍射出的东西方文化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莉 《科教文汇》2010,(20):64-65
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习语谚语,作为语言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折射出一种语言所代表的地域风貌特性、历史习俗传统、民族心理意识和文化形成过程等一系列因素。英汉谚语的差异现象正体现了东西方民族的独特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谚语的极大部分是人们对长期生活经验的科学总结,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所在;歇后语为汉语所独有,是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出的一种语言,有着类似于谜语特殊结构。因此,谚语与歇后语的英译往往成为翻译中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汉语的谚语与歇后语有哪些特点,在英译的过程中如何能既使译文符合英语的思维方式,又能保留汉语的文化内涵,就是本论文主要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文明灿若繁星的民间审美文化形态中,谚语是一种审美文化特殊的表现形态。谚语在藏、汉、英三种不同的语言文化中之所以能够广泛流传,生生不息,显示出超越时代的魅力,其主要原因除了三种语言当中的谚语都通俗简练、寓意深刻、饱含哲理,是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智慧、文化、习俗、风尚的一面镜子。文章通过对民间口语、文化典籍以及宗教文献的查阅和分析,对于藏、汉、英三种语言中谚语的起源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对藏、汉、英谚语的起源进行穷根溯源对于揭示三种语言文化背景下的谚语所反应的生产、生活历程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杜金有 《科教文汇》2009,(36):261-261,264
谚语,语言文化世界里的奇葩,它,简洁凝练,形象生动,在各民族语言文化中担当着重要角色,这些语言里的谚语各有特色,又有一些相似之处。本文将从谚语的来源和谚语的修辞这两个方面来比较分析英汉谚语。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谚语是语言和文化的结晶。由于地理、文化、历史、政治及宗教等因素的影响,英汉谚语中的思维及表达方式既有共性也有各有的独特性,这也就造就了英汉谚语翻译方法的多样性。运用不同的翻译手段,以期达到最终实现这种语言及文化的转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蒋超 《科教文汇》2020,(7):191-192
在我国语言不断发展和转变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丰富语言特色的谚语。通过将特定的词或句进行融合,实现通过简短的意思表达食物,实现提升语言的精髓以及语言的内涵。谚语是民族文化的智慧与结晶,因此在翻译谚语的过程中,翻译者首先需要了解谚语的特定语言表达特点,其次还要了解谚语所表达的原文含义,同时要注重谚语所处在何种文化差异下,尽量在翻译的过程中保留谚语的特色、意境以及本质。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如何运用西班牙语进行谚语翻译,在用西班牙语翻译谚语的过程中,应当融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熟练地应用和掌握相应的西班牙语翻译技巧,以便能够更精准地实现汉语谚语的正确表达,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成语是语言中的精华,而且还是各个民族文化和地方语言精华的载体,同时也明显的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必须先了解这门语言的精华所在——即成语的文化内涵。如何正确理解和翻译成语也就成了学习外语者的一大难题。不同文化对跨文化翻译过程中对成语和部分谚语的翻译和理解不同,引用某些具有文化特色的成语和谚语的原语及译语,来体现语言学习过程中离不开成语学习,并从汉英文化对成语及谚语的理解和翻译中,了解成语和谚语的翻译对跨文化交流的作用和影响,加深我们的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2.
廖雪莲 《科教文汇》2009,(13):113-113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英语语言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非常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文化渗透的重要性,接着阐述英语语言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内容,并提出了进行文化渗透的方法。对于提高和促进英语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颜色词黑和白两个对比色入手,分析他们在不同语言中所承载的不同的文化信息和文化内涵,从而认识到他们不仅有着其本身具备的基本意义,还有着更深刻的象征意义。这种不同语言之间象征意义的差异正是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而产生的。因此我们应分析、研究不同文化对颜色词的影响和作用,更好地进行跨文化的谚语交际。  相似文献   

14.
赵奔奔 《科教文汇》2011,(25):109-110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语言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相应的文化,对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授课时间的纵向性和教学内容的横向性两个方面论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5.
谭芸 《中国科技纵横》2011,(3):235-235,240
语言文化、翻译三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是帮助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必经之路。因此翩译不仅是翻译语言也是翻译文化。  相似文献   

16.
张妮 《科教文汇》2014,(11):101-102
谚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自身的生活经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紧密联系。英汉谚语鲜明地体现出各自的民族背景、语言特色和地域色彩。本文在文化差异的框架下,从地缘因素角度出发,通过英汉两种语言中谚语的对比,分析其在地缘因素中的体现,探究其存在的差异,进而为英汉语言文化的交互提供一定的认知依据。  相似文献   

17.
动物生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民族语言中有大量有关动物的习俗语和谚语,这些语言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不同民族对动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态度。文章从中国文化中十二生肖动物谈起,主要对汉语和英语语言中有关动物的成语、习俗语、和谚语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两种语言中动物所代表的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避免语言交际中的误解。  相似文献   

18.
赵冬玲 《内江科技》2008,29(4):48-49
谚语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语言的精华,学习和研究谚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在学习日语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单词、语法、句型,还要注意谚语的准确翻译,本文试图通过对中日谚语的比较,希望能对增进中日两国文化的了解及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习用的固定语句,是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来反映深刻的道理。谚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语言学习的很好材料。把英语谚语巧妙地运用在教学中,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在学生掌握词汇、句型、语法和写作上也十分有帮助。同时通过谚语也能渗透英语文化,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陈敏 《中国科技信息》2008,(3):112-112,115
谚语是意义相对完整的固定句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作为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谚语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来理解和认识其背后的文化。本文就是从人文思想、道德观念和宗教思想三个方面对英汉语中的谚语进行比较,以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