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说,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是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几年来,电视民生新闻的迅速发展,确实在电视新闻传播中形成了一道耀眼的光辉。但另一方面,电视民生新闻是有缺陷的,这些缺陷有些是电视民生新闻与生俱来的,有些是它后天发展过程中偏离初衷带来的。本文结合社会传播学知识以及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对电视民生新闻在实践中的一些误区以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反映了时代发展的需要,电视民生新闻概念的提出将话语权交给了广大受众。体现了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标志着电视新闻业的一大进步。本文试图以乌鲁木齐地区电视民生新闻《大事小事》为读本,解读电视民生新闻的内涵、发展背景,对乌鲁木齐地区电视民生新闻提出一些积极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力量何以渐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潮"让民生新闻着实火了起来。但是,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不断增多,部分民生新闻走进一些误区。新闻的同质化、报道缺乏深度、采访与编辑形式的弱化都是导致民生新闻力量走弱的因素。笔者认为电视民生新闻只有在众多的赞誉声中清醒地认识自己,不断改进报道内容和形式,走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才能避免滑向平庸化、粗俗化。  相似文献   

4.
目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低俗化,舆论监督失衡。为了更好地使电视民生新闻引导舆论,发挥作用,强化媒体责任和社会意识,电视民生新闻应将报道对象定位于市民与农民并重,搞好电视民生新闻的舆论监督,创新电视民生新闻的表现手法,并且以特色求发展,打造电视民生新闻的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5.
作为电视传媒的新生劲旅,电视民生新闻浪潮给媒体带来令人惊诧的收视率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媒体简单定义民生新闻,片面追求收视率,从而出现了严重的媚俗倾向.民生新闻其实和时政新闻一样,同样具有重要的舆论引导功能.应该从理念、实践、手段三方面入手,切实提升民生新闻的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电视民生新闻也在不断的飞速发展,同时节目的形态也得到了不断地丰富,目前被很多地方电视台以新闻播报的形式广泛应用,而且这些形式具有明显的特色.虽然电视民生新闻已经有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随着各种民生新闻的出现,也发现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节目过于庸俗、过于泛滥等等.因此,我们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需要反思一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其品质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广播电视网与互联网的相互融合,媒介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电视民生新闻也随之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时期。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媒体担当力、舆论影响力、传播有效力、议程设置力以及情感表现力,有助于激发电视民生新闻的内在活力,从而使其转化成为电视民生新闻后继发展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2002年,随着《南京零距离》的红火,电视界形成了“民生新闻”现象。时至今日,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已经成为了各大省市电视台的节目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虽然经过了几年的发展,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试图从叙事角度出发,探讨一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亲民化”叙事的误区,并给出几点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河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民生新闻栏目《民生大参考》为例,着重分析了电视民生新闻在当前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存在的同质化现象,以及同质化现象中呈现出的民生语境的形成和差异化竞争特点和今后电视民生新闻公信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我国电视传播领域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民生新闻"运动,反响巨大。电视民生新闻在新时期的新闻传播发展进程中究竟处于怎样的一种历史方位,需要很好地探究。  相似文献   

11.
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最大的特点就是本土化气息比较浓厚,它是一种彰显本土特色的新闻节目。地方电视立足于民生新闻,讲述的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事情,因此深受好评。本文将对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就其如何实现本土化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繁荣,人们更加关注它的发展与走向,电视民生新闻的生命力到底在哪里,它的追求指向何方?笔者从民生新闻的内涵、成长试分析其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3.
电视民生新闻的误区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许多电视民生新闻受到观众的青睐,但媒体从业人员中对民生新闻的理解和实际操作存在许多误区。应在认真分析当今民生新闻的基础上,探究电视民生新闻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4.
王旭 《华章》2011,(29)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以历史学、社会学、传播学的观点看,用纪实手法解释历史、分析现在、预测未来的纪录片,由于审视并再现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无疑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重要传播手段.一些电视学家认为,在电视进入到每个家庭的今天,由于纪录片运用独特的表现手法揭示出深刻的内容,因而得以用“画面思维”形式打破传统的“文字思维”方式.而同样打破传统新闻模式的“民生新闻”,已经成为一种电视新闻传播形态,但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无论是制作理念抑或实践环节都面临考验、遭遇发展瓶颈,已经步入一个历史“拐点”,为求生存,“民生新闻”不仅从制作角度,以及创作理念上都应该有一个长足的改变.在长期的摸索中,不少新闻工作者们发现,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手法,往往会不经意的渗透到“民生新闻”的创作中去.却使得“民生新闻”更具有可观性,以及趣味性,使得新闻语言更具创造力.本文在对电视纪录片的简单梳理的基础上,对“民生新闻”的创作内涵,特别是在制作、以及新闻理念上受到电视纪录片的影响,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阐述,同时对日后两者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以滁州电视民生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深入阐述民生新闻;分析从中央到地方电视民生新闻产生的原因;电视民生新闻现状和发展趋势;滁州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以及开展“走转改”活动后显示的福射效应,为电视民生新闻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2002年元旦江苏电视台拉开电视民生新闻的序幕后,全国各地电视台城市频道纷纷开辟类似栏目。现这一类型已走过六年的路程,在十七大把民生作为重点来关注的背景下,探索电视民生新闻,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特殊意义。文章试图以乌鲁木齐电视台《大事小事》为例,在总结该栏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积极建议,以期打造电视民生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17.
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是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不断推进的结果,也是受众需求转变以及媒体市场激烈竞争的产物。然而,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兴盛与发展,其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场利益和媒体竞争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倾向以及新闻道德原则和立场被消解的倾向。对于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决:一是树立人文理念,倾注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人的尊严、理性和价值;二是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新闻把关,同时利用舆论引导技巧引导受众辩证地看待问题;三是实行差异化的市场竞争,突出节目本身的个性特色,强化栏目设置的差异化以及强调解读视角的差异化以避免同质化的竞争,力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相似文献   

18.
电视民生新闻是近十几年来产生的一种新的新闻形式,此类节目在社会反响和收视率等方面,屡创佳绩,主持人凭借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平民化的表达,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取得了较大的优势。另一方面,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在节目主持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欠缺,如何有针对性地完善提高,发挥其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是当前新闻传播事业建设所要探究的一项课题。  相似文献   

19.
曾几何时,"民生新闻"成为社会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随着新闻本位和受众意识的确立和增强,民生类节目在大众传播中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于是,近年来电视画面中出现了一大批突破传统电视思维的新节目,其中以民生类新闻资讯节目最为抢眼。  相似文献   

20.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媒体亲民有信的公众形象.目前,全国不少地方台都在兴办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但是,民生新闻并不是一种成熟且具有独立新闻品质的新闻样式,如何正确认识和报道好民生新闻,如何在把握好民生新闻民本理念,值得同行们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