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私小说是产生于日本,影响到中国现代学的一种小说形式。中、日私小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日本私小说的“自我”是自我封闭、不求进取,内向深深的反省;而中私小说中的“自我”却在渭叹感伤中潜伏着进取、反抗、并伺机向外扩张个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作家的个人境遇、社会化和时代背景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在与中国新学相关的外国学中,日本和中国的现代学的关系极为密切,私小说就是这种密切关系的具体例证,本分析了中,日私小说中“自我”的差异并揭示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私小说”是日本现代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学思潮、其形式独特,影响广泛。苏曼殊是中国近现代独具特色的“诗僧”.一生在日木学习、生活时间较长.大部分作品写于日本。创作时期又正是私小说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研究苏曼殊的文学创作.不能忽视私小说对他的影响。 1.“自叙”的形式 “私”是日文“我”的意思。“私小说”即“自我小说”。自1907年田小花袋《棉被》开始.“私小说”迅速在日本发展起来。久米正雄在《文  相似文献   

4.
私小说是20世纪初形成于日本的独特的文学样式。它体现出了日本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描写“自我”是私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在文学史上,有其进步性的一面,也有其严重的弊端。  相似文献   

5.
在“五四”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深受日本“私小说”影响的小说新样式——“自我小说”。鲁迅是最早创作“自我小说”的作家。他的《一件小事》,不仅符合小说的基本要求,是小说而不是散文,而又与日本“自我小说”的理论和创作实际相符,是一篇典型的“自我小说”。同时,《一件小事》发表的时间又最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自我小说”。  相似文献   

6.
私小说是日本独特的文学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国"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活动,然而这两者在社会意识的表现上存在着差异。文章通过比较"五四"时期中国"私小说"作家的文学创作意图和日本私小说作家的文学创作意图来探讨这一问题,得出结论为:日本的私小说不具备社会意识,小说中的自我形象是缺乏社会性的。  相似文献   

7.
“一切艺术都是时代与环境的产物”。由于日本学传统和学理念的影响,日本私小说不可避免地有着“无法具有社会意义”、“素材狭隘”等局限的一面。郁达夫受到私小说的影响,但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原因,又使得他超越私小说。反映出中国“五四”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侧面和他的民族意识,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修改与风格。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与葛西善藏在作品自我形象的表现上。具有相通之处。郁达夫有意识地采用了日本私小说的方法,但他并没有象以葛西善藏为代表的日本私小说作家那样成为“逃亡奴隶”,而是努力克服私小说的局限性。表现出对时代和社会的关注。塑造了“社会化的自我”。私小说和社会意识不是对立的概念。文学作品的社会意识不是由题材、主题、方法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作家的人生观及其对人生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在"五四"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深受日本"私小说"影响的小说新样式———"自我小说"。鲁迅是最早创作"自我小说"的作家。他的《一件小事》,不仅符合小说的基本要求,是小说而不是散文,而且与日本"自我小说"的理论和创作实际相符,是一篇典型的"自我小说"。同时,《一件小事》发表的时间又最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自我小说"。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自叙传”小说接受了日本私小说的真实观,不仅强调取材的真实,更注重作家心境的真实表现。但同时,由于中日两国的文学传统、社会背景与作家艺术观的不同,郁达夫“自叙传”小说对艺术虚构采取了更为宽容的态度。可以说,郁达夫“自叙传”小说对艺术真实的执著追求,从一个侧面实现了对日本私小说的艺术跨越。  相似文献   

11.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文坛不容忽视的存在,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芥川龙之介的死,标志着大正时代的结束,也标志着日本近代文坛的落幕.芥川龙之介与中国文学和文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拟从芥川龙之介与中国古典诗歌、其取材于中国古籍的小说以及其与中国文坛三个方面探讨芥川龙之介与中国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小说创作一开始,就与以“娱乐,消闲”为主要目的和追求的通俗小说,大众文化区别开来。他指明,自己所写的是严肃的“为人生”的小说,这正是鲁迅所开创的“五四”新小说的最本质的特征。鲁迅所提倡并身体力行的“为人生的文学”,是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的,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的真文学;是注关下层人民,着重揭示病态社会的人的精神病记的文学,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而它他最终指向的是绝望的反抗。作为一个无限丰富却又充满本体性的困惑的灵魂,鲁迅是在真实与说谎的矛盾的张力中来进行写作的。正是时时面对这样的写作的困境,就决定了鲁迅小说写作上的一系列的特点:本体性的隐喻性,“复调性”和音乐性。鲁迅在自评小说时,提出了一个审美标准:“从容”还是“逼促”。这是鲁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13.
李劼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相当出色的长篇小说家。他的三部连续性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渡》无疑是中国现代长篇历史小说的开端。小说在结构模式,人物塑造,风俗特征。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突破。它根植于法国19世纪小说,以“风俗史”、“非英雄”的审美追求,展现出了现代历史小说新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小说与古代日本汉文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汉小说是日本小说中一个独特的类型。它们是日本小说作家以汉字为叙述语言,描述日本本民族故事、反映日本人民民族感情的一种独特创作。多年来,由于这种小说形式上的“汉化”和内容上的不相一致,致使它们同时被排斥在中国和日本小说的研究视野之外.其面貌不为人所知。事实上,它们虽然从学疆域划分的角度上属于日本,但无论其语言风格、体形式,还是小说旨趣等等,它们又的确深受中国小说的深刻影响,甚至是自觉模仿。这一切,显示了处于化强势地位的中国小说对域外小说强大的影响力,及其在学交流中不可取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呐喊》与《彷徨》小说是叙事结构剖析文本的个案。围绕元小说创作倾向、双构叙事和复调文本叙事三个方面阐述其成因,凸现鲁迅作为现代小说大师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在文学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贡献颇多。该文以鲁迅及其影响下的乡土小说和左翼、东北作家群、京派等创作的乡土小说为研究对象,仅就启蒙的文化批判主题、左翼文学中乡土小说的社会政治视角、精神家园的追寻三个方面阐述中国现代小说中"游子还乡"母题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岛崎藤村作为日本自然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说作品一直被视为日本近代文学的源泉,通过仔细剖析岛崎藤村小说的创作特点,进一步分析岛崎藤村的创作思想,从深层次去把握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实质和内涵,为研究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探索一条崭新的研究道路。  相似文献   

18.
李银 《鸡西大学学报》2007,7(3):72-74,87
本文通过对台湾现当代小说整体扫描,分别以台湾日据时期乡土文学、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现代派小说、七十年代的主流文学和八十年代新世代都市小说为对象,探讨小说中“城市”形象和城市意识的演变过程,进而捕捉在台湾现代化进程中,都市小说的形成脉络和“人”对“城”态度变化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获得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和<废都>获准再版的消息引起读者和研究者对这位著名作家的再度关注.他写小说"借鉴西方文学的境界",探讨"如何用中国水墨画写现代的东西",其得失无论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转型和新文化的建构,还是对我国当代文学的创作和发展均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井上靖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擅长撰写历史题材小说。他的小说被日本文学评论家称之为"中间小说"。以井上靖的中国历史题材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他的中国历史题材小说代表作品的剖析,探寻井上靖创作中国历史题材小说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历史小说史观、鲜明的文学特色、精巧的艺术风格和高度的美学意义,对日本当代文学发展的贡献以及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