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滑行”技术是游泳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但在游泳教材序列中,仅被列为启蒙游泳教学中的熟悉水性阶段的教材内容,因此在四式技术教学中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本文在对滑行技术对游泳技术教学的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后,对该技术的意义和作用作出了客观的评价,充分肯定了这一技术在游泳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作者还根据自己的研究,将滑行技术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五个类别,并指出该技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一年来对婴幼儿进行游泳教学和实验研究,初步总结整理出一套适合婴幼儿熟悉水性和学习游泳的基本方法.实践证明,游泳对婴幼儿身体形态和机能发育有良好的影响;能较好地增强婴幼儿的体质.  相似文献   

3.
自由泳教学,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普遍游泳教学的难点,教学所花费的时间较多。本文提出,完全可运用自由泳10小时教学法,使学生基本掌握自由泳技术要领;并从自由泳教学的熟悉水性、分解动作和配合动作阶段,腿、臂动作与呼吸配合阶段,巩固、提高阶段等分段分析入手,对自由泳10小时教学的具体教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游泳——是一项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喜爱的运动,改进游泳的教学方法,达到在短时间内掌握游泳技术,对初学者甚为重要。现国内在蛙泳教学时,一般是采用:陆上模仿练习——水中熟悉水性——蛙腿教学——蛙臂教学——臂腿配合游教学——加呼吸动作的完整配合游练习的教学程序。按一般的教学情况,从不会游到能游25米——50米,大多数人要用16—20学时才能完成。主要原因是初学者不会浮体和呼吸,从而无法在水中进行连续的反复练习。如何解决初学者下水后不沉、又能自如地呼吸,从而能在水中进行连续反复的练习,是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我们研制了用塑料浮木条制成的活动式蛙泳速成教学板,简称“速成板”,在初学者的身上以增大浮力(见图一),使初学者下水后基本能浮于水面,并配合教学法的改革进行了初步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普通高校女生游泳课的熟悉水性教学中 ,运用程序教学法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把握教学难度、进度和质量 ;学生可以了解学习程序及练习方法 ,并通过信息反馈掌握学习情况 ,强化了学习效果和动机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根据北京体院游泳馆池水加深后普修教学的需要,对初学者在深水条件下从不会游泳到学会蛙泳并能连续游50m 的教学方法、过程进行了设计研究。实验以新创的陆上强化技术动作方法为主,加上简化熟悉水性,改进配合顺序、辅以浮漂、坚持集体教学形式等方法,取得了明显的实验效果。该教法符合初学者心理、生理特点和游泳教学的特点,具有安全、所需课次少,进度齐、技术规范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高校新生蛙泳目标分解教学及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新生中许多人人学前基本的水性还不具备,大多数人的动作极不规范,表现为部分同学在水中畏畏缩缩,不敢行动;有的则见水兴奋,手足乱动。对此,老师抓住熟悉水性这一入门关键,对总体蛙泳课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分解,加强练习,来克服怕水的心理障碍,在水中能行动自如,然后练习滑行,做到平稳,有较长距离,再进行技术教学,一定能够成功。  相似文献   

8.
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正如游泳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水性,球类运动员要打好球必须熟悉球性,搞音乐的人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要学好用好英语,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人们在语言运用中有时感到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但又说不清其原因,这…  相似文献   

9.
再议模仿练习在游泳教学中的作用与运用张瑛(电子科技大学体育艺术系成都610000)1模仿练习的作用模仿练习是游泳技术、技能学习和入门的向导,这不仅是游泳教师、教练从多年的游泳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而且还是完成符合人的认识和游泳动作技能形式的规律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10-2014年游泳教学训练数据资料的对比研究,探索游泳训练过程中预防水中抽筋专门性练习的有效动作组合模式.研究表明,做好游泳训练前的水中专门性练习可以有效降低游泳教学过程中的抽筋意外,并能够自我救护,脱离困境或赢得救援时间.  相似文献   

11.
游泳是季节性较强的教学课目,由于受环境、设施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教学周期很短,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上好游泳课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水中健身操锻炼价值分析比较,以期为提高游泳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1研究方法采用实验法,以随机抽样法,将98游泳(1...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校女生游泳课的实际情况,在游泳教学中尝试结合水中有氧健身操的全新的教学方式,对黑龙江科技学院2009级女生游泳选修班运用水中有氧健身操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游泳课中结合水中有氧健身操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女生游泳的教学质量,取得显著效果。探索在女生游泳教学中结合水中有氧健身操的思路与方法,旨在提高教学水平,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模仿练习是依据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与动作技能形成规律而采用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教法手段。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游泳教师、教练员所须了解的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以期对各级学校的游泳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在游泳教学中一堂课的密度大小,总的授课数量的多少,每堂课之间的连贯性好坏,都会对游泳教学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通过教学实验分析,得出了一个相对合理的游泳教学课程安排。  相似文献   

15.
游泳项目不同于一般的体育项目,是一种需要在特殊场合拥有特殊技能训练才能够加以运作的体育活动项目。在国内高校开展的游泳课程中,固定时间阶段内能够开展的游泳教育课时十分有限,而学习游泳技术又可不局限在实际演练的层面上,因此多数高校便都会选择利用学生的碎片时间加以微课教育的辅助。下文就将以高校运用微课教育模式为分析重点,以碎片化学习为背景,对其游泳微课教育结构和创设要点展开分析,建立一个属于高校游泳的微课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动量"的概念是游泳理论中的另一个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综合评估游泳选手的专项技术和身体素质。受试者为健将级选手和体校中15~16岁专业游泳选手。研究方法包括使用了电子测力记录仪来测定游泳选手的划水动作。游泳选手划水动作记录装置是首次在这些研究中使用。游泳选手在自由完成练习时实施电子测力的平行研究。一名游泳选手系上绳索完成游泳练习,对如下参数进行了分析:力量特征、速度-力量特征、力量耐力、游泳技术(基于协调系数的计算)。根据这些数据的综合评价结果,确定出游泳选手的身体素质水平。一名选手在不同阶段划水动作的力量和时间特性首次以图像和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是研究外部动力特征和流体动力学的新方法。该研究使人们能够识别一次划臂中"动量"的定量指标,而这在竞技游泳教科书中还仅是一个理论基础。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还将就更多的细节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游泳,是体育学院体育系学生的必修课,但在学时分配中,由于全局和局部的矛盾,使该课程的计划学时数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全面掌握游泳技术的需要,致使我院大部分本、专科各届学生只能掌握蛙泳一种技术。这种现状是不利于普及和提高我国游泳运动,不适应学校体育发展需要的。因此,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体院游泳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从过去体育学院普修游泳教学的经验看,较好地掌握蛙泳技术,需20~30学时;掌握仰泳技术,需30~40学时;掌握爬泳技术,需40~50学时;掌握蝶泳技术,要60~80学时,但游泳教学仅为68学时,要使学生全面地掌握四种竞技性游泳技术,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18.
竞技游泳泳式的技评是评价体育院、系学生游泳技术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但是,在目前各体育院、系的游泳教学中怎样进行竞技游泳泳式技评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人们对竞技游泳泳式进行技评时所应考虑的因素也不完全相同,人们对同一泳式所考虑的重点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降低了技评这一指标的有效性,给学生的评分其可靠性也大大地降低了。多年来,人们对竞技游泳泳式技评中是否应该考虑游速这一因素或若考虑这  相似文献   

19.
游泳教学是部队一项重要的训练课目之一。通过研究游泳与心理的关系,着重阐述了心理训练在游泳教学中的运用,从而达到提高训练效果和心理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厌水(亦称腻水),是干扰游泳教学训练的严重障碍,是教、练双方共同的潜在之敌。在游泳训练中,一旦厌水现象出现,不仅影响运动员对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运动成绩的提高,甚至使教练员、运动员的长期努力功亏一篑。因此,在游泳教学训练中,必须对此现象的出现予以极大的关注。为了认识和避免这一现象,笔者作了以下一些调查研究和探讨: 一、产生厌水原因从理论上来看,厌水是一种保护性的条件反射,是练习者通过自身对训练和训练环境的的感知所形成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综合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