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到西部就业,不能太盲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焕 《教育与职业》2005,(19):15-15
鼓励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就业,依然是今年的热门话题之一。特别是教育部出台的一项新政策,凡是申请到助学贷款的大学生,毕业后到西部就业若干年限,其贷款就可以被免除偿还。这个消息,在大学校园内引发不小的反响。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难已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就业难导致大学生毕业后不能按期向银行还款;已毕业的大学生不能按时还款,直接影响到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导致银行对国家助学贷款产生“惜贷”心理,继续向高校提供国家助学贷款的难度进一步增大。有关专家呼吁,必须进一步完善当前大学毕业生借、还贷机制,加大高教改革,促进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在毕业时常常会谈到这样一个话题--“假如大学生活让我重新开始……“,并由此发出诸多的遗憾和感慨.更有人诙谐地将大学生活比喻成鲁迅先生的四本书:大一《彷徨》;大二《呐喊》;大三《伤逝》;大四《朝花夕拾》.从大学生毕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分化:有些同学如愿考上研究生;有些同学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有些同学却因成绩不合格,不能如期毕业;有的同学因为各种各样原因受处分,毕业时处分不能撤消,影响自己的就业.同样是大学生最终为什么有如此差别?分析其原因,没有好好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往往是导致失误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自1999年高校开始实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以来,已帮助超过千万个贫困大学生实现大学梦想,顺利毕业。但是贫困大学生到了该还本付息时,却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按照贷款合同的规定,按时足额的归还助学贷款,直接导致高校助学贷款违约率高,严重影响了银行对高校助学贷款的信心。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从事物的内因和外因的角度,对高校助学贷款违约情况进行剖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解决高校助学贷款高违约率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等的高职生毕业后生活、工作状况的调查,分析了制约受资助高职贫困生不能如期还款的原因,如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起点低、生活成本高、还款期限短、毕业后与学校联系少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受资助贫困生应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学校要进行正确的就业引导、企业应承担部分社会责任等建议,以降低受资助贫困生的违约率。  相似文献   

6.
又是一年高考时,又临一年毕业际.当看到今年将有700万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报道后,重新想起自己报考大学时的一个问题:我喜欢的专业哪儿去了?想一想当初自己面临专业选择时的困难,不禁要问:尽管今年面临特殊的经济环境因素,但是如果没有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就不存在压力吗?我们大学的专业设置是不是有问题?  相似文献   

7.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个集政策、福利、教育和金融的复杂混合工具,是帮助高校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具有明显政策性特征但本质上属于商业性贷款、一种以信用方式提供的个人教育消费信贷。同时国家助学贷款与其它消费信贷有很大的不同,表现在:一是因学生没有经济交易行为,银行不能通过信用手段来制约借款学生;二是助学贷款笔数多、单笔金额小、人数多,对贷款的审批、调查、催收等管理成本很高;三是大学生消费群体毕业后流动性非常大,“跳槽”频繁,不利于银行对学生进行贷后跟踪与管理,银行承担了较大的信用风险。以上情况最主要原因是我国目前缺乏一…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党和国家改善民生,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圆大学梦的重要举措。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从开始试点到全面铈开,历时近四年,从首批大学生签订贷款合同到现在,一部分学生的贷款也已经全面支付完毕,一部分贷款学生完成了学业,即将奔赴工作岗位,同时,也面临还贷问题。从目前各地的实际情况来看,借款学生及共同借款人信息变化较大、学生毕业去向不明、新的单位信息也不了解,致使银行和资助中心催还贷款难度很大,极易造成国家资产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和政府为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大学学业的一项政策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国家助学贷款体系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从国家助学贷款体系存的问题出发,对构建科学的国家助学贷款体系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今年秋季,国家推出了新的助学贷款政策。按照这一政策,普通高等院校全日制本专科生(含高职生)、研究生和第二学位学生,经济困难者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但每所学校的申请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20%。以湖南省为例,其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数量较多,一般占到了学生总量的20%,个别学校甚至高达40%。由于原助学贷款政策的制约性,导致绝大部分贫困学生无法得到助学贷款支持。新政策的实施,意味着仅湖南省就有10万多名贫困大学生可望获得这一贷款。 新政策中提到,还贷年限还贷压力有所减轻 可视借款学生毕业后就业情况调整,在1~2年内…  相似文献   

11.
王庆 《中国教师》2010,(15):16-17
<正>2010年3月10日,中央电视台"大家看法"的节目中,谈到了我国大学教育中的专业设置与社会对人才需求之间的对接问题,以及大学生所学与日后就业的关系问题。有一位毕业于某名牌大学的学生,为了就业不得不参加许多实用技术培训,因此他觉得自己的大学教育似乎没有多大用处。这不禁让人深思:大学教育和就业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12.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继奖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助学政策之后推出的一项资助高校困难学生的政策,但从试点工作起到2000年的全面施行,仍然是举步维艰,其瓶颈是对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防范没有把握,使国家助学贷款出现运行障碍。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助学贷款还款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帮助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完成学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影响助学贷款政策顺利实施的不和谐因素,突出表现在助学贷款的高违约率方面。之所以会出现助学贷款违约率高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有三点,首先是贷款制度不合理,这主要是政府层面的原因;其次是学生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是银行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大学生助学贷款偿还机制的政策建议。在这些建议中,制度完善是前提,推动学生就业工作是根本,诚信建设是保障,同时,要建立切实有效的贷款回收机制。  相似文献   

14.
经过紧张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大学新生跨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大学是人生中最关键和重要的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大学四年,看似漫长,实则短暂。在这四年,大学生们如何能够在平淡的人生中,撑起属于自己的那片蓝天呢?有的学生在回忆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时,常后悔没有对这四年进行整体规划,致使光阴虚度。那么,大学新生应该如何做好规划和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呢?总体来说,应做到以下“3个A”: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高职办学模式的运行及大学收费标准的提高,贫困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为了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帮助贫困生顺利度过大学生活,促其成才,国家实施了助学贷款政策。新事物的产生对正在大学攻读的莘莘学子震动颇大,广大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寄予很高的热情与厚望,多数贫困生在了解助学贷款政策后从思想上能够接受“贷款上学”这种新观念,积极申请助学贷款,而少数贫困生对于这种超前消费只是关爱有加,望而却步,没有申请贷款的信心和勇气,其原因莫过于担心今后没有偿还能力。如何使贷款政策顺利实施,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正是…  相似文献   

16.
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200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预计达到338万,比2004年增加58万。但是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并没有同步增加,再加上下岗失业人员数量的居高不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规模加大,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江西省将上网公布不按期还贷的大学生 最近江西省出台助学贷款管理新规定,今后贷款不按期还款的大学生,金融机构将其纳入到违约“黑名单”,除不再为其办理新的贷款业务外,还将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学历查询系统网站上公布其名单。四类运动员上大学可免考 2005年,曾获得一级运动员、运动健将、国际健将证…  相似文献   

17.
邓清华 《文教资料》2011,(9):188-189
国家助学贷款自实施以来已经成功帮助了数百万的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然而,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措施、部分学生还贷意识薄弱、就业形势严峻、就业质量不理想等原因,国家助学贷款出现了高违约率的现象。本文从政府、银行、高校三个方面探讨了降低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的对策问题。  相似文献   

18.
毕业之后该去哪儿?我相信不少大学生都听说过、看到过有关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之比较的种种。《中国青年报》(2012年第21期)报道中"最新的大学生择业观中偏好城市前三位的是:北京、广州、上海",而"毕业3年后你在哪"的调查显示,毕业半年后在"北上广"就业的大学生,有22.2%的人在3年后离开了"北上广",去往其它地区就业,46%的大学毕业生3年内转换了行业。  相似文献   

19.
不明确怎样指导学生活动?不确定怎样辅导学生就业?不知道怎样制作简历、找好工作?不知道专业的毕业出路?不晓得大学生活如何安排?不知道怎么寻找实习机会?快来咨询《中国大学生就业》起航就业热线吧:010-8233 5913.……  相似文献   

20.
正据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2014年6月19日报道,英国首相企业顾问扬勋爵(LordYoung)近日建议,使用毕业税数据建立大学生毕业收入和就业记录,以帮助学生选择专业。这一理念由英国大学与科学国务大臣戴维·威利茨首次提出,即利用税收和学生贷款数据,研究不同院校和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