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学生做题的过程",学生在解题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看到题目并不陌生、能做,但真正做起来就会出错,考试交卷以后总是说"这次考试我又‘失误’了很多"。教师常对学生的这种"失误"而感到惋惜,  相似文献   

2.
1前言 每次考试总会遗憾地发现,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只要教师再把题目读一读,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于是,教师在分析错题原因时,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心理学指出,粗心马虎是指自己理解且会做的事情,由于不仔细而出现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审题     
一、审题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类似现象:当学生接到教师刚批改的试卷时,很多学生会发生如此感慨:“如果我当时能仔细一些就好了……”学生所说的“仔细”是指考试中没有弄明白题目真正的意思而造成失误.笔者在所任班将密度、压强、浮力知识作了一次考试成绩统计,然后又在没有分析试卷的情况下,让学生通过“仔细”阅题,把应能考到的成绩打上,再作统计(如下表),并在卷上写明失分原因.  相似文献   

4.
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上课时听得懂,下课后不会做练习;考试时因为“晃”而发生错误,甚至于做过两三次的题,考试时还是做错。在高考物理复习时,这个问题特别突出。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是学生学习时,推理不够严密,分析不够全面。下面就习题课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能力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数学解题中的错误与数学学习如影随形,只要有数学学习,就会出错。错误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必经之事,但“错误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作为教师,要正确分析、对待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找到错误之所在,在此基础上探求正确的解答,变“错”为宝,合理利用好这些“错误”资源。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学生数学解题中的种种错误辨析与归因分析。学生解题出错,是不是就是人们常说的马虎粗心、疏忽大意?不少人将之简单归因于粗心大意是片面的,事实上,学生作业及考试中的错误往往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如概念不清、双基不实导致的知识性失误,数学素养差、解题方法不当导致的策略性失误,审题不清、书写不全导致的心理性失误等。  相似文献   

6.
仔细观察,学生在写作业的时候,尤其是在考试答题中常常会出现许多错误,而把他做过的试卷再发给他时,教师还没讲正确答案,学生自己就已经发现错误在哪了。这说明他们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没有正确的审题技能和良好的审题习惯。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得到重视。本文就如何培养中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成后元 《地理教育》2013,(Z2):98-99
学生每次考试后,总是哀叹又有很多失误。作为教师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课堂上讲过甚至做过作业,有的可能讲过、做过多次,但学生在考试中还是会出错。如何减少学生在作业和考试中错误的发生,最终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是中学地理教师主要探究的问题之一,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略作一些剖析。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出错?首先,学生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基本概念与原  相似文献   

8.
所谓“错误”,指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错误伴随教学过程的始终,只要有认识,就会有错误,错误中包含了认知个体大量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客观地反映了个体的心理特点.而在学生眼里,“差错”意味着失败,意味着耻辱.很多学生把错误和耻辱联系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认为差错是种耻辱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正因为如此,学生非常担心出错,甚至有学生会产生一种恐惧感,很多学生担忧会出错会受到同学歧视,因而不敢在课堂上发言.而在一些教师眼中,也往往会认为学生的差错,是自己教学的不成功.  相似文献   

9.
威廉·格拉瑟说:“我们无法强迫任何学生用功读书,除非他相信这么做会令自己感到满足.”其实这句话仔细体会下,实质就是学生自己的学习心态问题,学生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学习,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自己的理想,那么他就将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粗心是学生的通病,心理学指出,粗心马虎是指自己理解且会做的事情,由于不仔细而出现的错误。它是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的一个巨大的“绊脚石”,因此帮助学生克服粗心的毛病,养成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学风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天天姐姐: 您好! 我是一名初三学生,还有两个多月就要中考了。可我现在的状态却不是很好,总是心慌,整天不知所措,还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做题也不想做,总怕会出现错误,打击自己。还有,我一到考试就失眠,我总是想万一中考前一夜失眠可就完了,我该怎么办呢?希望您能帮助我!     孙小顺小顺:你好!中考是每一个考生所面临的人生第一次重要选择,也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次考试,随着考试时间的临近,压力感会逐渐增强。信中所描述的“恐惧”就是在这种压力之下而出现的紧张、担心。一定程度的紧张是会促进学习的,但是如果过于…  相似文献   

12.
1问题的提出 在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一个十分普遍却又常找不到有效解决办法的问题——学生的解题失误,很多学生进行试卷分析时,都会将失分归为两类:一类是由于知识或能力不足而导致的,他们称之为“错误”;另一类是所谓的不该出现的“失误”.对前一类问题,学生往往会比较认真地对待,寻找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而对于后一类问题,很多学生却不以为然,往往是给这一类失误简单地下一个结论,如计算失误、看题失误,或是归结到状态不好,导致不知怎么就做错了.  相似文献   

13.
解题失误是指并非由于知识和技能的欠缺而造成的解题错误.它是学生在解数学题过程中存在的带普遍性的现象.在各类测验考试中,由解题失误造成的失分占有较大的比例.常听学生于考试后哀叹:“唉,又因一个小小的失误而全题皆错!”据报载,参加数学竞赛的尖子生也不少因害有“职业病”——不慎失误而影响战绩.有意味的是,一些解题能力很强的学生,竞赛时往  相似文献   

14.
一、“疏忽大意”的错误教师都会碰到学生由于疏忽大意而犯的一些错误。比如,在考试中对于一些看起来很简单的概念问题,许多学生也会由于“疏忽大意”而出错。对于这些错误,学生和学生家长甚至教师往往都不会给予特别的重视,认为本应该能够做对,只是由于粗心而已,只要下次细心点就可以了。然而,这种错误总是一犯再犯。事实上,大学生甚至教师自己也常常会犯“疏忽大意”的错误。我们曾经用Hestenes等设计的一份“力的概念测试”对多个层次的学生和青年物理教师进行过测试。测试结果很能说明这一点。比如,对测试卷中的第20题:如图…  相似文献   

15.
连续几年,本人参加了中考化学评卷工作,每次阅卷过程中,心情都难以平静,深深地为考生们在试卷上出现的不该有的失误和非知识性的错误而感到心痛。以往,很多考生在考试结束后都感觉良好,当成绩下来后却不是很理想。为什么考试中的题都会做,可实际得分和自己的估分相差甚远,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平时不太在意的细节而枉然失分。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中学数学,涉及的知识面广,解题时稍有不慎,就容易犯“顾此失彼”的错误。每次考试前教师总是反复强调要仔细审题,学生也总是一再提醒自己要细心。但这类错误仍然不断出现,防不胜防,令师生双方都觉得头痛。本文想谈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和克服这类毛病的方法。以下几种类型的题,解题时容易犯“顾此失彼”的毛病。一、一道题同时涉及几个知识点近年来考试命题强调知识复盖面广,所以一道题常常同时涉及几个知识点,忽略其中某一点,会造成“顾此失彼”的错误。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存运算过程中要么出现符号错误,要么变形错误,或者所选方法繁琐而且运算最巨大,考试中知道怎么做,就是做不对,结果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形,这些现象教师不能简单归结为马虎、不仔细,其实足学生运算能力差,算理与推理不明造成的,运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平常教学中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课堂上接受很快,但考试时成绩总是不理想.仔细分析他们的试卷会发现,有些错误不是因为知识点没有掌握,而是不该有的失误造成卷面失分.那么怎么才能发挥出他们的真实水平,考出好的成绩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学生错误”是指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学生认识事物的角度、过程、经验不同,认识就会出现偏差。按照错误性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敬栋 《家长》1999,(11)
不少孩子在学习上总是粗心大意,常常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难题会做,易题常错”,每次作业、考试都不是令人满意的“合格产品”。孩子们也明白该仔细些,可错误总是在眼皮底下溜过去。所以,我认为家庭辅导不应只注意对具体知识的讲解,对具体差错的纠正,而应特别注重培养孩子仔细认真的习惯,提高孩子发现错误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