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关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问题,是科学上最大的难题之一。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哲学界还是在心理学界都有过激烈地争论。由于观点的不同,致使对意识的理解存在着比较大的分歧。 在西方的心理学和哲学中,对意识的理解有所谓“意识神秘论、心理与意识等同论、唯心经验论、现象论、流动论、排除论、理化过程论、副现象论、场论、觉醒论、分泌论”以  相似文献   

2.
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论,主要包括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等问题,只有科学地回答了这些问题,才能深刻地把握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根本观点,才能正确处理哲学基本问题,同各种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划清界限,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3.
两种思维及其联系美学发展史告诉我们;两千多年前的哲人们就曾运用他们的智慧开始了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深沉的哲学思考,但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不论是唯心主义者,还是唯物主义者,都没有也不可能对美的本质问题的解决创造一个科学的认识论前提,因而,就象对社会历史领域内的其它问题的探索一样,人们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也只能是在黑暗中的摸索。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哲学,创立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从而为自然和社会领域内各种问题的研究奠定了一个科学的认识论基础,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哲学前提。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由此推论,  相似文献   

4.
以往的哲学脱离人的感性物质活动,把人理解为抽象的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说明了人的社会实践,把社会实践理解为人的存在方式、人的根本特性,这样马克思视野中的人才是现实的人;社会实践作为人的本质特性,它制约着人的其它特性的形成和发展;人的实践本质的确立拒斥了对人的本质的“知识论”式的追求,展现了人的本质的超越式发展的根本特性,从而找寻到了哲学对人之“终极关怀”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5.
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理论原点,它科学地揭示了人和社会的本质,科学地解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相似文献   

6.
意识论是以意识或心灵为对象的哲学理论,它集中探讨意识的起源、本质、特征与作用等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对心灵的本质、心理与大脑的关系、意识的作用与机制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所作的揭示与解答,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独特的心灵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费尔巴哈哲学是以人为核心的.与以往的唯物主义哲学不同的是,费尔巴哈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意识三个角度对人做了整体性考察,阐明了人是包含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完整的人.但是总体上看,由于脱离了实践的观点,他对人的考察是以人的自然属性为基础的,到处充满着自然主义的色彩,因而最终没有超越旧唯物主义哲学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意识的起源与本质的问题,曾经是科学和哲学上的最大难题之一.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唯心主义者利用当时科学还不能解释物质是怎样产生意识的这个困难问题,散布了许多谬论.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完全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怎样在高中《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的教学中讲清这个问题,从而有助于学生去正确地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自觉地坚持无产阶级世界观呢?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们的一点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9.
在对意识本质问题的研究中,当代认知科学和哲学都碰到了一些诸如心理因果性之类的难以逾越的障碍,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意识研究存在着方法论上的缺陷。借鉴当代西方分析哲学的研究方法,从心理语言的种系发生开始,来探讨意识的源头——原始灵魂观念的生成,可为科学地把握意识的本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朱荣英 《天中学刊》2011,26(1):41-45
马克思哲学由于克服了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增添了为旧唯物主义所不曾拥有的辩证性内涵、历史性逻辑、人类学思想和实践性本质,因而成为最具科学性、革命性并在实践基础上获得内在统一的现代唯物主义的最高形态。恩格斯与列宁出于特定历史原因对唯物主义一般原则及其认识论基础的捍卫与发展,在他们关注的主题及思维方式上与马克思哲学的确存在差别,但这并不足以表明恩格斯和列宁对马克思哲学做了退行性理解并使之近代化了;他们基于反驳特定论敌的现实需要,将马克思哲学的这一方面或者那一方面内容提到首位并加以强调,也不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取舍,而恰恰是马克思哲学唯物主义辩证性本质与实践性品格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1.
哲学彻底性的根本标志在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解决是否彻底。而要彻底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关键在于以什么为基点和出发点。哲学基本问题的本质意义,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它植根于人类实践,贯穿于人类认识,是表现着人类与其生活环境之间本质关系的一个基本矛盾。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解决,只能立足于人的实践和实践的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欧洲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人的实践和实践的人这一根本立足点提供了素养。唯物史观的创立,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科学地回答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基本的观点,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和精髓。它的确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同一切旧的哲学区分开来。同时,马克思实践观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各自从独特的理论视角对马克思实践观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语言起源问题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受到课题难度、科学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语言起源问题曾一度被视为学术研究的禁区.受体验哲学的影响,语言学界在语言起源问题的研究方面又有了新的思路,解开语言模糊性之谜也成为可能.根据体验哲学的观点,语言起源和语言的模糊性是同时发生的,二者都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语言的模糊性根源于人类语言对实践活动反映的片面性、不完备性,同时还受活动主体、认识客体、认识主体的情感因素等方面原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教育的本质在于发展。”科学教育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应当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科学教学离不开实践.实践离不开环境,脱离了实践、脱离了环境的科学的教学只是一潭死水。所以。回归自然开展科学教育的意义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5.
费尔巴哈的"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命题有着丰富的理论蕴涵,相较于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黑格尔哲学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有着巨大的进步。但是,费尔巴哈毕竟没有彻底走出旧哲学的窠臼,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揭示最终是由马克思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教育哲学是一门理论学科,但它并非脱离教育实践的"纯理论"研究.对教育哲学存在的误解主要在于没有很好地理解教育哲学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而误解了教育哲学研究的理论本质与实践特性.教育哲学不是脱离实践的研究,它以理论的眼光关注实践,它的研究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对于“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这一命题,黄楠森先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主要论据有:一、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恩格斯最终与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而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标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创立和建构具有决定性意义;二、实践观点虽然不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回答,却正是以科学的实践观点为基础的;三、并非来自实践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都是以实践的观点为其首要观点的.但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有一个重大的区别,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觉地、明确地、公开地申明和强调实践观点对于其自身的形成和建构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其哲学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被修正的曲折过程.第二国际理论家作为马克思学说的正统继承者,在同唯心主义和修正主义的斗争中,竭力维护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理论上对马克思的思想进行概括和阐发.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和对马克思哲学的误读,他们未能从根本上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质及其在哲学史上的深刻变革作用,未能看到马克思哲学中蕴含的当代意义,依然把马克思哲学当作近代哲学来看待,因而磨平了马克思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原则界限.在他们的解释模式中,马克思哲学的本质特性被遮蔽起来并被"实证化"、教条化,因而阻滞了马克思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李约瑟难题”的再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是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是文化的核心,科学是一种文化过程,因此科学、哲学和文化是三位一体的。由于哲学和文化是多元的,所以科学也是多元的;由于中西方的哲学和文化之间存在重大差异,所以中西方科学之间也存在重大差异。这是正确理解“李约瑟难题”的一个前提和关键。国内外许多学者之所以在“李约瑟难题”的有关问题上产生了种种误解,使这一难题迟迟得不到正确解答,其原因是由于他们混淆了中国科学与西方科学、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经验、经验技术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20.
《湘南学院学报》2020,(1):19-24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哲学思想最为集中的概括。马克思在其中提出了其哲学最为基本的概念,即实践。对象性结构是实践中最为本质的层面,只有深入到这个层面才能把握到马克思的哲学与一切旧哲学,特别是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实践概念的基础之上,马克思阐述了人的本质的思想,批判了旧的哲学以"理解物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人的本质的错误观点。最后,马克思提出了哲学"改造世界"的观点,而这一改造不仅仅是改造世界的行动,更为重要的是"改造世界"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