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010年6月2日,网上传文坛重磅人物金庸"逝世",惊动全国媒体记者,金庸好友倪匡、潘耀明等当晚接到无数求证消息的电话,他们均表示此为谣传,金庸创办的<明报>也明确表示所谓金庸去世是谣传.在此之前,杨丞琳,任达华,琼瑶,刘著,余秋雨等名人不是暴毙,就是自杀,均在网络上"被死亡"了一把."被死亡"已经不是一个单一的个案,而是一系列虚假的"死亡消息"经网络广泛传播后呈现出极大相似性的暴力事件.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2009,(3)
<重庆晚报>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毋庸置疑 中国报业网总裁中国媒体大会秘书长黄菊芳 2008年<重庆晚报>获得"中国晚报十强"这是值得祝贺的.作为中国媒体大会的秘书长,我们中国媒体大会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出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都市报,<重庆晚报>能够连续两年入围中国媒体大会影响力的行列,在较大程度上体现了<重庆晚报>在当地的主流媒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刊登在<工人日报>2001年8月2日上的消息<郑州:罚单"赶"走首家擦鞋店>一文,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消息3等奖.评委们之所以青睐这篇消息,因为它是一篇成功的短新闻.从写作上来说,它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几点可供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正>在多元化媒体并重的今天,受众习惯于各类娱乐、新闻、时事等形式。甚至一些受众热衷于"八卦",并形成趋势。如当前流行的一句话"且行且珍惜",或某一线影歌星结婚、离婚,在微信上点击率超高,也就有一些媒体迎合而上。但笔者做了二十多年的地市级党报记者,却略有不同的感觉。笔者认为,受众希望主流媒体能对某些报道做深层次的分析,以帮助他们对事物获得深层次的理性分析,而不是一味地叙述表象。无论是对国际、国内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以下简称<规则> )正式颁布实施 ,它提出了完全不同于传统立卷方法的文件级整理思路.大大简化了整理中的手工操作 ,适应了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操作 ,笔者发现 ,目前有些人对<规则>的理解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有"卷过时"、"废卷兴件"、"一刀切"等观点 ,要么完全抛弃立卷环节 ,单纯按照"件"来整理文件 ,要么任意扩大<规则>的适用范围 ,用于机构生成的各种载体的文件.所以如何准确理解<规则>中的有关条款就至关重要.在<规则>理解中 ,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  相似文献   

6.
<重庆晨报>报道,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在重庆市领导干部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与媒体应时培训班演讲称:"封锁消息,在网络时代,是完全过时的做法了".  相似文献   

7.
梁越 《编辑之友》2010,(11):57-58
<理解媒介>(商务印书馆2000年10版)是麦克卢汉的传播学巨著.书中麦克卢汉所谈的"媒介"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媒体".这个"媒介"的范围更为广阔,它是一切延伸人类器官的工具、技术和活动.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不仅是空洞的、消极的、静态的信息、知识、内容的载体,也是对信息、知识、内容具有强烈的反作用,且积极的、能动的信息.因此麦克卢汉首要的,也是最著名观点即是"媒介即信息." 这里的"信息"又不同于我们日常在媒体或生活中接收到的信息内容.无论是选择还是放弃,麦克卢汉都不以媒介文本作为考察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将媒介本身的特点、效用、影响力与其某些决定性因素当做观察对象.媒介或技术的信息,是由它引入的"人间事物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  相似文献   

8.
2010年6月2日,<新京报>以<炒蒜高手掷千万买走百斤金条>为题,报道了"某投资客近期去炒大蒜小赚了一笔,因此大笔购金以分散风险"、"之前炒过一阵大豆、绿豆"、"5月31日,刷卡购入56公斤金条"等消息.随即,一些媒体和网站纷纷转载和评论这篇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前一段时间,我写了两篇文字:一篇是<评商品广告的"新闻化"现象>,另一篇是<评新闻作品的"广告化"现象>,先后刊于<中国记者>今年第二、三期上.文章一出,赞同的不少,可也颇有不同的声音,那就是"我们要吃饭".做广告的商家这么说,刊登广告的媒体也这么说.  相似文献   

10.
在央视并不是不能做评论.关键看我们怎么说! 在央视傲评论?这个问题如果一年前提出来,可能很多做评论的同行都会笑出声来.但3月24号,<新闻1+1>栏目迎来自己一周年的生日.这一年,评论界多数都知道电视媒体中有了一个<新闻1+1>,它做过的一些节目也曾经引领舆论,这是令人欣喜之处.事实证明,只要处理得当,在央视并不是不能做评论.关键看我们怎么说!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在欧美一些国家早就开始了,美国新闻节目<60分>的原制片人史蒂芬,喜欢把好的新闻称为"Story",而不是"News".①我国的电视新闻故事化应该是从中央电视台率先开始的,领军代表是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栏目.  相似文献   

12.
近读<报刊文摘>(第2584期),头版头条上有这么一段话: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庆强直言,某些部门"忽悠"人大代表和媒体……在执法检查中,被检查单位发给媒体的材料和发给代表的材料是不同版本……发给代表的是汇报材料的全文,发给媒体的材料却把反映问题的部分全部删除了.  相似文献   

13.
当下"剩男剩女圣斗士"群体越来越壮大,相亲逐渐成了适龄男女青年完成终身大事的重要方式之一.电视媒体也堂而皇之地把以前上不了厅堂的隐私话题摆到了观众面前.从有12年历史的<相约星期六>,到北京卫视的<今晚我们相识>、四川卫视的<特别心动>,相亲类节目牢牢占据了晚间黄金档.浙江电视台推出的电视相亲节目<相亲才会赢>,也在杭州本土节目中具有相当高的人气.  相似文献   

14.
“第一个吃螃蟹”的《今日美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凡彬 《传媒》2005,(1):59-60
"<今日美国>,替全美的报纸上了一课,它教导它们使用彩色印刷没有错,使用图表强化新闻也没有不当,除了<今日美国>的体育版之外,它的气象版可能是全美新闻界最广泛模仿的一个特色,纵使你不曾读过<今日美国>,你也可能在你自己读的报纸上,感受到它的影响.你的报纸也可能因为它的影响而更精彩,或许<今日美国>应该为它的这一贡献获奖."以上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媒体评论员彼得·鲍埃的一席话.  相似文献   

15.
2008年4月3日,<南都周刊>副总编长平在<金融时报>中文网上发表<西藏:真相与民族主义憎绪>一文,文章称"拉萨事件发生以后,小道消息讯速传开,但是国内媒体照例噤声,很多人通过境外媒体来获取更多消息……希望除了官方的定性之外,能不能允许媒体自由讨论以进一步揭示真相?"不料,此文在网卜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中华网网友从第二天即开始连续发贴: <警报!南方都市报正在蜕变成反华媒体反华势力的国内代表人>、<南方都市报的反动是有历史根源的>、<奥运前夕南方都市报鼓噪罢工意欲如何?>等,猛烈批驳长平先生及其观点.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两称"<21>")现在已成为一张每周发行5期的日报,但在报纸定位上仍强调深度报道.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21>以深度报道起家,其渊源可以追朔到<南方周末>,"遗传基因"决定了这张报纸不可能主发那些消息类的新闻;二是,报社的决策层意识到,作为一张传统的报纸,在速度上无论如何没办法同网络竞争,但读者手拿一张报纸阅读深度报道的愉悦感却是纸媒体的优势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仙鹤湖发现神奇生物》题材不新,甚至算是一个老题材,之前多家媒体都曾进行过同类题材的相关报道,只不过新闻点大多仅仅锁定在了表象上。包括当时和我们同时获悉该新闻线索的当地权威报社,也只是在其民生报刊《淇河晨报》上刊登了一篇消息文章。但是,我们却在第一时间从这条"旧题材"中嗅出了"新味道",最终做出了极有看头的"大文章"。  相似文献   

18.
以责任意识践行主流化转型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报类媒体的主流化转型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主流化是都市类媒体的责任担当 早在1999年,第二届全国都市报总编辑年会暨理论研讨会上,就有代表提出"迈向主流媒体"的概念.之后,包括<华西都市报><钱江晚报><南方都市报>在内的一些都市类媒体,率先开始探索主流化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联播>节目改版的消息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对于<新闻联播>这次的调整,内地媒体普遍解读出了这样的信息:"国际新闻时长增加了、舆论监督要加强、氛围不要那么严肃……"其中,<华西都市报><潇湘晨报>等25家媒体在报道<新闻联播>节目改版时,在关注增加国际新闻的同时均提到了加强舆论监督、新闻批评的报道,且后者比前者更受关注.  相似文献   

20.
以副刊提高报纸文化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专家曾经说过:"如同报纸的理论版代表报纸的理论水平,报纸的副刊反映报纸的文化品位."这句话恰到好处地概括了副刊在文化宣传方面的作用. "提高报纸品位,抵制低俗文化"绝不仅是口号,更应该是传媒人的理念与行动.不久前,<青岛晚报><青岛早报><半岛都市报>等媒体连同山东22家晚报生活类媒体共同发出倡议,抵制媒体低俗之风.这一举措在业内和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提高副刊文化品位方面,<青岛晚报>通过实践,提出了营造健康向上的"绿色文化"的办刊口号,并总结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