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传媒与司法的冲突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旨在勾通和协同传媒和司法关系的研讨会也搞过几次, 传媒与司法的冲突似乎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我们需要拷问的是,传媒与司法的冲突真的是一个问题吗?如果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消解传媒和司法之间的“冲突”吗?  相似文献   

2.
“传播力也就是一个媒体的传播能力与传播效果。”笔者认为,传播力是传媒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传媒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必须构建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3.
传媒对司法的监督,既是传媒自身利益的追求,又是基于伸张和维护社会正义而作出的价值选择。传媒监督司法,一方面具有积极肯定和强化司法的作用;另一方面媒体囿于情感性判断而较少顾及司法的技术化、程序化运作方式,出现了“传媒判案”的不正常现象。客观分析传媒介入司法的动因,审慎评判传媒监督司法的价值与效能。既是传媒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司法独立与公正的价值需求。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中国传媒报道与司法审判时有冲突、碰撞的背景下,作者考察了二者产生矛盾和碰撞的原因。作者认为,一般来说,传媒报道是以道德为基准来追求社会公正,法院审判是以法律为基准来追求社会公正,传媒与法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大多体现为道德与法律的冲突。作者之所以如此判断,是基于对传媒道德观念与现代司法理念存在的差异和冲突的理性分析。本文以传媒道德观念与现代司法理念的冲突与契合为视角,澄清理念和制度上的误解,以求在二者之间的关系上做出更为合理的制度安排,促进传媒道德观念与现代司法理念在价值层次上的沟通与融合,以真正实现传媒的社会功能和法院的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社会,每提及公正的司法审判和传媒报道,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一对矛盾体。每当两者相遇,便会出现法律问题。媒体自由报道与司法公正是民主法治社会珍视的两种价值,二者在所追求的目标上具有一致性,而传媒活动与司法活动的本质特征又决定了二者具有天然的冲突性。这种冲突通常是由两种表面上相互矛盾的权利造成的。在整个世界传播法律与伦理下,皆是如此。本文将细述司法审判与传媒报道的关系,剖析两者间的冲突和契合,谋求公正审判与法庭报道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广播法制节目在题材的选择和深加工方面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导致节目内容空洞贫乏,形式呆板生硬,可听性差。随着中国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传媒竞争日益激烈,同质节目层出不穷,广播法制节目制作者必须树立高屋建瓴的创新意识,在选题上做严密的推敲和充分的把握,通过展现社会转型时期的新旧体制矛盾、人治与法治的冲突、司法理论与司法实践失衡等问题,为转型社会树立正义与公平,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为执法者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难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只有这样广播法制节目才能以崭新而强有力的姿态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寻求到自身的“生存点”。  相似文献   

7.
黄进  陈昕 《新闻前哨》2005,(12):63-64
一直以来,广播法制节目在题材的选择和深加工方面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导致节目内容空洞贫乏,形式呆板生硬,可听性差。随着中国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传媒竞争日益激烈,同质节目层出不穷,广播法制节目制作必须树立高屋建瓴的创新意识,在选题上做严密的推敲和充分的把握,通过展现社会转型时期的新旧体制矛盾、人治与法治的冲突、司法理论与司法实践失衡等问题,为转型社会树立正义与公平,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为执法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难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只有这样广播法制节目才能以崭新而强有力的姿态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寻求到自身的“生存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日益健全,司法机关在调和冲突、化解矛盾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司法权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加强传媒对司法的监督,有利于伸张正义,有利于维护法律的权威.然而,在现实中媒体监督司法越来越困难,司法机关(主要是法院)认为新闻传媒报道法院案件的审理可能形成的公共舆论的压力,影响法院公正审判,对传媒报道司法活动进行种种限制.因此,如何平等保护言论自由权和独立审判权,构建良好的传媒与司法之关系,成为新闻法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传媒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冲突由来已久。在当代中国,媒体与司法的冲突趋于频繁和激烈,如何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实现二的平衡与契合,是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雯  汪洋 《新闻前哨》2000,(9):11-12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民主政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新闻传媒进行舆论监督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现象的进一步蔓延,维护了我党在广大群众中的良好形象,端正了党风政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审判制度的全面实施和日趋活跃,司法与传媒的冲突日趋频繁,如何科学地界定监督司法的合理界限,防止新闻传媒形成自己的“舆论审判”,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司法审判的公正性,这对于我们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日益迫切的问题,值得我们…  相似文献   

11.
从这几年的实践看,舆论监督确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审判制度的全面实施和日趋活跃,司法与传媒的冲突日趋频繁。如何科学地界定监督司法的合理界限,防止新闻传媒形成自己的“舆论审判”,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司法审判的公正性,这对于我们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日益迫切的问题,必须值得我们重视。 一、解读大众传媒对司法公正之影响 今年1月17日,在浙江金华发生了一起儿子残杀母亲的“家庭暴力案”。这起有悖人伦的凶杀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震惊,同时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下,…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法律更多地被大众视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权的利盾;新闻理念数次更迭,但其实现社会监督、维护人权、保证社会公正的核心价值诉求始终如一。司法和传媒有着共同的目标。但是,二者在各自理念上有所交叉,现实中的司法活动和新闻活动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侧重不同的正义理念,加之中国当下的司法实践存在着诸多违背客观准则的现象以及新闻传媒在实践中的不足导致了司法与传媒的现实冲突。两个阵营不应过分指责对方的越位,从更加宏观的层面制定能够协调二者在实践中共同遵守的准则才是化解冲突、厘清各自行为界限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新闻媒体与司法制度是体现一个国家民主明程度的窗口,也是构建社会正义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人形象的把传媒与司法的关系比喻为“一对常相厮守的欢喜冤家”。特别是在现阶段,新闻传媒和司法仿佛在一夜之间变得谁也离不开谁。虽然他们分别有自身的价值取向——新闻信奉新闻自由;司法强调司法独立,但它们都不能离开或漠视对方的存在:新闻传媒如果放弃对司法行为的报道和监督,则意味着它丧失了很大一部分宝贵的素材来源,甚至可以说这将造成话语权的缺失;而司法行为如果离开了新闻传媒的有效监督,司法独立有可能会变成司法独裁,司法公正将难以保证。  相似文献   

14.
在传媒日益发展、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目标受众”空前地被重视了起来。人们在发展的对比中清醒地看到,那些成功的传媒,无不是牢牢地拥抱住目标受众的传媒。  相似文献   

15.
吴飞  程怡 《新闻大学》2006,(2):116-119
在当今这个时代,传媒在整个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举足轻重,传媒也因此呈现出了愈来愈活跃的姿态,而司法作为国家职能的一个独立机构,在国家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尤其在今天的中国,司法自身在不断地改革,司法对社会的调整也越来越强有力,与人民群众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因此成了近年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而无论在哪个国家,传媒与司法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的共同目标都是追求社会公正,但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传媒与司法体系的良好运作之间又总是存在着相当复杂的关系。因此,处理好传媒与司法的关系,特别是司法独立与传媒监督之间…  相似文献   

16.
传媒的公信力是指传媒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在社会和受众中的权威性、信誉度和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自身魅力,也是传媒内在品格的综合反映。它是传媒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传媒的受众亲和力、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着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在媒介间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痛恨的传媒界“四大公害”——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直接威胁着众多传媒公信力的今天,影响公信力的三个主要因素:真实、高尚和权威已经在公众心目中大打折扣,传媒作为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正确引导舆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重任,如何维护和提升自身的公信力,也是传媒在新形势下必须认真思考和慎重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暴风骤雨”般的信息大潮巾,传媒的命运与其说是环境决定,倒不如说是由传媒自身的视觉、知觉、悟性、管理创新和自我发展所决定,即“传媒情商”所决定的。实践证明,“情商”已成为现代传媒广泛应用的一种新的发展战略手段之。低“情商传媒”必将暗然失色,甚至淘汰出局,而那些高“情商传媒”由于看到机遇,抓住机遇,则会取得长足发展,变得强大起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8.
何静 《今传媒》2011,(12):23-24
社会的发展,新闻在促进社会发展以及推进民主法治进程中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新闻与司法二者的关系也日益受到新闻界和学者的重视,就有学者提出大众传媒滥用、错用监督的权力而易于出现"媒介审判"的现象。本文从"媒介审判"的概念入手,分析中国当前司法体制下传媒与司法二者之间的关系,探讨新闻传媒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如何正确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鲍义 《记者摇篮》2010,(9):20-20,19
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新闻媒体内容竞争的日益激烈,媒体的“新闻爆料”、“独家新闻”成为提升新闻可读性,吸引读者眼球、增加卖点的“良药”。隐性采访是一种获取“有价值”新闻的重要手段,在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行业中被广泛使用,与公开采访相比,有日益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范敏 《新闻世界》2012,(10):145-146
在舆论对社会的影响力增强的新媒介环境下,如何促进传媒与司法的良性互动是一个具有实践与理论价值的重要课题。本文认为,新闻与司法两种工作性质的差异、部分媒体的非正当行为、新媒体的介入能力强大,是导致当今传媒容易影响司法的重要原因,而尽快出台“新闻法”、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法律素养、增加司法透明度,是促进传媒与司法协调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