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高中地理新大纲、新教材编制的陆地环境教学要点颇具新意。一、教材内容分析——知识网络1.分要素讲陆地环境的组成环境的组成,既包括各个自然要素的组合,也包括人类与各个自然要素间相互形成的各种生态关系的组合。教材把构成陆地环境的基本自然要素,如岩石、地貌、...  相似文献   

2.
地理环境是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地域系统。一定地域上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综合体称为自然地理环境;一定地域上民族和人口的构成、数量、分布,国民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性格特征,科技水平、政治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及与邻域的关系等人文要素的总和称为人文地理环境。人类利用地理环境生存和发展,也改造地理环境求得更好的生存条件。人类社会的更替决定  相似文献   

3.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面构成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各种自然要素之间通过一定方式的分解、组合便产生了人类。人类文明来源于自然并受制于自然。艺术作为一种科学,它只能遵循自然规律去描绘和揭示各种环境现象,而不能违背和创造规律。一个好的艺术作品在其创伤过程中必将得到环境因素的启迪,也既它只能是某一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存在决定意识,意识来源于存在。艺术家的艺术思维只能是来源于环境的,任何超然于环境的艺术思想是不可能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不能离开自己的周围环境(地理环境)而独立存在。地球上自从有了人,就开始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同时也开始了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利用和改造的过程.然而,地理环境是纷繁复杂的,不仅包括与人类生产活动发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各种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环境,而且包括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所构成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即人工环境。不同的地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的形成是自然环境与人类自身生产、生活等各种要素的和谐组合。但是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由于各种要素发展的不平衡,使最初的和谐受到了破坏,从而演绎出一部人类与一切破坏和抗拒和谐的势力较量与对抗、以追求进一步和谐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备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优良环境,当前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这方面的目标和任务,正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渴想,也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本质趋向。  相似文献   

6.
地理环境是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地域系统。一定地域上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综合体称为自然地理环境;一定地域上民族和人口的构成、数量、分布,国民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性格特征,科技水平、政治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及与邻域的关系等人文要素的总和称为人文地理环境。人类利用地理环境生存和发展,也改造地理环境求得更好的生存条件。人类社会的更替决定于生产方式的改变,而这一更替的时间契机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地理环境的限制。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二千余年,资本主义萌芽后商品经济没有多大发展,未能形成足以摧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地理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特点各异,形成地理区域的差异性;各地理要素在同一地理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区域地理的整体性;人类的各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生态学角度进行气象生态学初探,提出了气象生态学和气象生态环境的概念,进而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阐明了由于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剧,人类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同时,也日益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使气象要素或者变化剧烈,或者失去平衡,导致气象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影响到人类生存环境的气候变迁。因此,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人类只有尊重和维护气象生态环境,才能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生态学角度进行气象生态学初探,提出了气象生态学和气象生态环境的概念,进而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阐明了由于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剧,人类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同时,也日益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使气象要素或者变化剧烈,或者失去平衡,导致气象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影响到人类生存环境的气候变迁。因此,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人类只有尊重和维护气象生态环境,才能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这是地球不同于其他行星的主要特征之一。水是地理环境组成要素中最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水与热量结合起来成为控制一个地区基本自然地理特征的主导因素,而水热的不同组合,形成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生命依赖于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对于人类来说,水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类要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生态文明所提供的基本观念是全球生态环境系统整体观念和系统中诸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念。人类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以损害自然界的生物种群来满足人类无节制的需求,只能导致整个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枯竭,最终危害人类自身。因此,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重新认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从自然的角度说,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自然的主宰。这就是说,人与自然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更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在评价自然物种的非经济价值时,要承认物种有其自身天然生存的权利。人类要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在自然规律所允许的范围内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否则必然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相似文献   

12.
地理学研究对象之一的"地理环境"是由四大圈层所构成,是地表各种自然与人文要素的有机组合系统。自然环境四大圈层之一的大气圈,对人类生存具有重大的意义。人类难以直接看到大气,以致我们对大气的了解较为抽象,学生对宏观的三维空间的大气运动的学习更有难度。  相似文献   

13.
于克巍 《学子》2014,(7):72-73
一、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及特点体育教学环境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结合体育教学活动而组织在一起的外部空间、教学条件和教学状况的组合,它是保证体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的客观条件的总和。笼统讲,体育教学环境包括自然教学环境和人文教学环境两方面。它由多种要素组合在一起:包括物质方面的要素,还有心理方面的要素;包括有形的物质要素,也有无形的概念要素;既有室内的要素,也有户外的元素;既有动态的要素,  相似文献   

14.
正一、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及特点体育教学环境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结合体育教学活动而组织在一起的外部空间、教学条件和教学状况的组合,它是保证体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的客观条件的总和。笼统讲,体育教学环境包括自然教学环境和人文教学环境两方面。它由多种要素组合在一起:包括物质方面的要素,还有心理方面的要素;包括有形的物质要素,也有无形的概念要素;既有室内的要素,也有户外的元素;既有动态的要素,还有静态的  相似文献   

15.
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李蕙/湖北襄樊铁路分局教研室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产生、繁衍、生活和发展的地方,是向人类提供各种资源和能源的场所,也是不断受到人类改造和冲击的空间。1.自然地理环境创造了人类人是自然地理环境及其演变的产物,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在前,...  相似文献   

16.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摒弃过去片面关注经济增长而不顾资源环境状况的发展思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理念落实在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就是要求矿产资源开发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这就需要生态补偿制度来调和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对立矛盾。我国目前尚缺乏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导致面对矿业开发中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束手无策。本文针对矿产资源开发中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不同阶段提出构建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既包括对即将形成的生态环境问题防治的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也包括对历史已形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恢复的矿山开发生态环境国家补偿制度,针对新旧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统一的生态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17.
1.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关系密切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环境都是当地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另外,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随着人类的出现和人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8.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材分析】地理环境,通常是指环绕人类社会的自然界,又称自然环境或自然地理环境。它是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彼此依存,相互影响,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和运动,从而形成一个整体。但是,作为整体性的地理环境,它的各个地区的形态和结构并不相同,总是有规律地因地而异,通常表现为地带性差异和非地带性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没有两个性质完全相同的区域。整体性和差  相似文献   

19.
时空组合差异性。人类社会活动(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科技等)的时空差异和海洋环境的时空差异,两者共同决定了人海关系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换言之,每个人海关系地域系统都是组成两个子系统的各种自然、人文要素的特定时空组合,每个时空组合都不尽相同,同一地域人海关系系统在不同发展阶段和同一时代不同地域...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德育新课题:生态道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建人类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新秩序,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依靠道德的力量,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是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内容,是21世纪德育的重要主题,树立维护生存环境的道德意识;确立维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责任;订立维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规范。这一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热爱自然、与自然为友;开发、利用自然与保护自然相结合,维护生存平衡的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