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我们完全有理由这么说:杜拉斯在生前就已经完成了对自身传奇的建构.用母亲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用中国情人膨胀欲望的蓝色格子间,用"不能忍受"的"概念"的印度,用写作的黑色团块。用外面的世界映射在作家内心的重叠影子。而传奇的延续、阐释和神化却维系在自觉不自觉的读者对杜拉斯写作的迷狂。  相似文献   

2.
法国现代女作家杜拉斯创造了生命和叙事的奇迹。她在本该作祖母的年龄写出了《情人》:那是人的一生中最年轻、最野性、最缠绵的岁月,在法国少女和中国男人之间发生的不合常规的情感故事。那种情感看起来有点可怕,并且很容易被写得流俗,可是杜拉斯却把它写得那么自然、充沛。是什么让杜拉斯找到了如此苍翠的表达? 我在《大家》的内封上看到过杜拉斯被时光摧毁的容颜,她已经80多岁了,可我记住了那双眼睛,那是穿透了岁月仍然面向爱情的眼睛。我有些明白了杜拉斯的写作,她的生活太饱满、太强烈,比虚构的生活更像狂风或巨浪,猛击着她的心脏,她直接写就是了,她不得不进入一种狂暴般的写作——狂暴般的情感与语言。杜拉斯的作品强调的是个人的生活,尤其是有关她的感情、人格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赵瑞华 《大观周刊》2011,(49):143-143
8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出现了一大批女性作家和优秀作品,她们立足于新时期以来的文化结构和话语背景,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社会人生,书写女性生活以及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对社会各方面生活的感受。受西方女权运动的影响。80年代末后的女性文学较其之前的女性作品有了很大突破,表现为对个人话语和审美空间的顽强坚守与拓进,作品中的女性个体意识有所增强,创作领域有所扩大,特别是大量运用与传统写作不同的表现手法及创作倾向,如身体写作、私人化写作等。女性文学已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共荣”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迷狂岁月中爱的欲望--杜拉斯小说主题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拉斯众多的小说文本展现了相似的主题,迷狂岁月中执著于爱欲的灵魂,在激情的牵引下穿越生命的各个临界状态。作家以女性细腻的洞察力关注着充满了喧嚣与困惑的心灵世界,人生幻化为一段段情感的经历。情感的风暴来自于欲望与外界的碰撞。她笔下的人物不是某种性格的典型人物,而是一种情绪的符码。“回忆的片断,欲望的火焰:痛苦时的迷失、愤怒、号叫、等待和沉默,在玛格丽特·杜  相似文献   

5.
刘庆的长篇小说《长势喜人》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明显地借鉴了新闻写作特点,体现着独特的叙事意义。他的创作欲望源于新闻敏感,小说素材源于新闻事件,认真负责的创作态度源于新闻职业;同时小说中简洁的语言、冷静的叙述、平民化视角也都与新闻写作有关。  相似文献   

6.
由林秀清、徐和瑾、胡小跃、袁筱一等6位译家联手翻译的“杜拉斯小丛书”(4卷)最近已由漓江出版社推出。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是法国著名作家,也是享誉世界的重要作家,她的《情人》曾风靡全球,销量超过100万册。她一生创作了60多部作品,在世界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电影《人鬼情》与《立春》中的女性人物进行分析,指出女性人物的自我抗争都有着深刻的内部动因。无论是秋芸执著的钟馗梦还是王彩玲沉迷的北京梦,都是以被他者所承认的方式来实现对自我欲望的填补,都是以看似坚忍的反抗书写着他者的欲望甚至是男性的欲望。因此,她们的主体身份是永恒的缺位。  相似文献   

8.
陈寿琴 《出版广角》2016,(14):92-94
《姐妹镜像——21世纪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是张莉教授的重要学术论著,是彰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价值取向的学术出版物.从某种角度来说,它实现了对新世纪女性写作态势与转型特点的把脉,也使其成为21世纪女性写作研究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9.
《导读列维纳斯》是劳特里奇批判思想家导读的其中一本,该书的作者西恩·汉德(Sean Hand)是英国华威大学法国研究系教授,并曾于2008年至2011年间担任该系系主任。他的研究兴趣主要在于法国最近100年间的激进思想,他的写作涉及米歇尔·莱里斯(Michel Leris)、德里达、拉康、南希(Jean-Luc Nancy)、杜拉斯等法国作家,  相似文献   

10.
赵倩 《出版广角》2015,(15):110-111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杜拉斯在中国有更大的读者群和更深的影响力,这与其已出版文学作品中的东方情结以及中国情人形象密不可分.本文围绕杜拉斯的个人经历,深入研究杜拉斯文学作品在我国的出版传播以及产生的文化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丁玲是一个十分关注女性命运的作家。她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她作为女性作家所具有的现代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首先表现为女性对自我欲望与情感的肯定和对男性形象的审视,其次表现为女性在失去男性庇护后,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相似文献   

12.
邂逅杜拉斯     
关于杜拉斯,人们已经议论得太多。在她的友人、情人或敌人对这位作家艰难坎坷的经历、绚丽多姿的情感和怪异矛盾的性格作了详尽的评述之后,再来写杜拉斯实在要有些勇气。然  相似文献   

13.
形象学是比较文学理论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以形象学为依托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对本国形象的理解与阐释。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自传性小说《情人》正是可以被形象学细致阐述的典范。它承载了杜拉斯在西方社会集体想象的影响下对中国人乌托邦式的想象与刻画,也展现了一位女性对异国爱情意味深长的追溯与怀念。  相似文献   

14.
作为社会文化的表意符号之一,女性报纸封面女郎正是女性身体的视觉呈现、性诱惑的力量、大众媒介和商品经济的合谋等多层意义的生动展示。作为媒介事件中一种普遍性的力量,封面女郎持续不断地建构着女性对美丽、时尚与消费的欲望想像,并使得这种欲望不断地展开、繁殖与再生,从而导致女性自我意识与主体性的高度迷失。  相似文献   

15.
8年前,江苏一家报社的一名编辑在给一个叫李玉银的函授学员写鉴定时,特意加了这么一条评语:该生在写作方面很有发展前途。8年后的今年,此语真的得到应验:李玉银当上了北京军区某高炮旅的新闻干事。李玉银是1990年3月从山东利津县来到塞北军营的。部队火热的生活激发着他的创作欲望,新训期间,因在被窝里打着电简写稿的他被班长善意地“克”了好几次。1991年3月,他调进了政治部报道组。能有一个专门从事写作学习的环境,这对李玉银来说如鱼得水。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完全是两码事,他写的新闻稿件一次次被新闻干事“枪毙”了。于是他首…  相似文献   

16.
1994年的《欲望的旗帜》标志着格非创作的转型,从其沉醉于写作主体瞬间感觉的书写,迷恋于及在文本迷宫中高超技艺的展现,转变为重建历史与现实的维度,努力开掘作品人物的心理空间与精神向度,冷峻而思辨地直逼人的生存迷津。格非转型后的艺术特色非常鲜明地体现在其"乌托邦三部曲"上(2004的《人面桃  相似文献   

17.
电视诗《从废墟的背面理解新生》制作完并播出了。回过头来谈这首电视诗的创作经过,我不知道能有多少话可以说。诗是诉之于心灵的艺术,电视诗亦是如此。创作的过程,意味着心灵的煎熬及在煎熬中挣脱一切可能的束缚。无须回避,在《从废墟的背面理解新生》这首电视诗里,凝结着我的冲动与欲望。这种冲动是创作时的躁动,这种欲望则是通过我的创作完成对观赏者的冲击与震动。如何超越平面化的文字语言,进入视听表达的立体转换,是我必须面对的。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人们需要什么,然后告诉他们怎样去得到它;燃烧自己去感召他人;创造蜂鸣效应(buzz)……这些都是广告人的工作。具体到电视广告语的创作,则是研究人们爱听什么,进而遴选最适宜的方式说给他们听。电视广告的广告语是电视广告听觉要素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也是电视广告写作中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广告语不仅仅要朗朗上口听着顺耳,而且还要吸引消费者跟着你走,甚至诱导消费者主动进行“口耳相传”(W ord-of-M outh)。优秀的电视广告语要独辟蹊径,深入到人的内心深处,挖掘消费者自己都没有发现的欲望,进而引发其欲望。电视广告语通常包括画外音…  相似文献   

19.
《巴黎评论·作家评论》中的作家访谈,堪称世界文学巅峰的对话.书中深入探析作家的写作世界,了解作家的写作历程、学习作家的卓越创作思维,是一部浓缩了杰出作家真实创作经历的图书,它对作家创作过程进行的独特解析与真实展示,值得细细品读.  相似文献   

20.
何越洋 《东南传播》2020,(10):66-67
电影《白日焰火》中的女性形象是被物化、罪化了的"维纳斯女神",作为欲望客体承受着男主人公与观众的双重欲望透射;而电影中的男性角色更显现出是一种被"阉割"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受到"阉割"的男性们通过吴志贞这一女性的伤害来疏解、重建自己的男性尊严。电影通过将女性"罪化",女性所携带的威胁引发焦虑,获得放逐,从而消解女性的双重角色功能的内在矛盾,内在地强化了男权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