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总是把学生看作对象化的客体,持一种物化的学生观,学生只会服从,不会思考,更不会创新。无疑,这样的学生观,不适于当今的时代。创新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人,尊重学生,激活学生的思考意识、创新意识,坚持人化的学生观。这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交融的师生关系。创新教育的实施需要人化的学生观和相互体验、交融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也是很容易犯错误的时候。为了教师的尊严和威信,教师可能会用最严厉的面孔、严厉的批评和严厉的惩罚来让这些学生折服,这样会使学生从内心上产生反感甚至会产生自暴自弃的不良后果。如何看待并处理这些容易犯错误的学生,既需要班主任采取准确灵活的教育方法,更需要发挥教育智慧。如果以一种宽容和尊重学生的心态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会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古人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圣贤"也是会犯错误的,何况是涉世不深、各方面都不成熟的青少年呢!他们可塑性强,受社会不良影响,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教师的责任就在于热情关心他们,引导他们吸取教训,变坏事为好事,痛改前非,奋力前进.教师要教育学生,先得热爱他们,对于犯错误的初中学生尤其要这样.当然,真正要把这样的青少年教育好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非要下一番苦功夫不可.所以,对待犯错误的学生特别要讲究教育方法.我认为,以下三种教育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体现,也是取得教育良效的前提。一、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如何对待学生,不仅仅是一个态度和方法问题,从根本上说,它是教师的“学生观”问题。教师对学生有什么样的观点,就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5.
何双莲 《快乐阅读》2011,(21):62-64
每位教师都会遇到学生犯错误,对于如何批评教育犯错误的学生,不同的教师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是要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就需要讲究艺术性。本文提出了批评学生要讲究艺术性的观点,对批评教育犯错误的学生时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面对各种各样的后进生,教师往往会感到既苦恼又无奈。但是,实践表明.当我们真正热爱他们时,我们就会想出各种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帮助他们获得进步和成功。这样,在我们的课堂里,每位后进生也会快乐飞翔,而教师的理解、宽容和耐心,则永远是后进生获得成功和进步的源泉。下面是两则我与学生的故事,和他们的交往使我有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7.
学会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体会到,爱而不偏才是真正的爱.只有不带偏见地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和关心学生,才能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才能使他们虚心地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一、对优秀学生要严爱 优秀生是指那些学习成绩优良、思想进步、工作积极肯干的学生.这些人大多是学生中的干部,教师工作的得力助手.但是,即使是优秀生,也同样有缺点和不足,而且也会犯错误.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偏爱,对他们的缺点不能视而不见,或者见而不问、问而不教.作为教师,既要爱他们好的一面,又要从爱护出发,指出其缺点和不足,严格要求他们.  相似文献   

8.
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学生出问题、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犯错误就要受到批评教育。而学生面对错误和随之而来的批评,其心理活动往往是复杂的。大部分学生能够幡然醒悟,并有悔过表现。他们希望得到原谅、希望得到重新认可。这种心理如果得不到满足,学生往往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但如果轻易得到满足,学生往往又会出现反复,好了伤疤忘了疼。如果教师的批评教育忽略了这一点,那么,学生身上的问题不仅不会得到解决,还会产生种种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世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中小学生是处于成长时期的人,即使是成熟的人,也会犯错误。不仅差生犯错误,好学生也会犯错误,无论是伟人、领袖、科学家,他们从小学到大学乃至步入社会,犯错误在所难免。人的行为是受行为习惯支配的,而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所以一旦形成习惯,想在短期内改正,甚至想在一夜之间彻底改正是很难的,想通过一次苦口婆心的谈话、一次家访、一次帮助就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成语典故中有“月攘一鸡”的小故事,颇耐人寻味: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别人劝他不要这样做,这位小偷说:“请损之,月攘一鸡”。…  相似文献   

10.
试论教育适应学生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在教育与学生的关系上,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学生服从教育、学生适应教育、教育服从学生三种关系。但在制度化教育中,延续至今的主要是学生适应教育。我国教育改革中提出教育适应学生,就是对这种关系的调整,这是对当代社会知识观变革、社会需要变革、人们对人的发展认识变革的反映。所谓教育适应学生,是就教育的个体发展职能而言的,主要是指教育活动适应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多种需要和多种可能性,有针对性地引导和促进其有效的发展。其实质是打破以往教育的统一性特征和模式化,实现教育本身的多样化和创新化。当前在教育适应学生上既应在思想观念上要有明确认识,更要改革教育评价制度,更新教师素质,加强教育与学生生活世界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余继善 《湖北教育》2004,(22):52-53
作为一种教育策略,宽容往往被教育所忽视,事实上,宽容学生的缺点与赏识学生的优点是教育过程中两个互为联系的最重要的方面。赏识学生的优点需要宽容学生的缺点,宽容学生的缺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赏识学生的优点。但大多数教师认为,赏识学生的优点带有积极的意义,比较容易做到;而宽容学生的缺点带有消极的作用,往往不容易做到,这也许是我们教育的一种缺憾。  相似文献   

12.
张红 《教育与职业》2002,(12):49-49
创新创业已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它是培养适应市场经济人才的成功的教育理念。实施创新教育,尤其要掌握评价学生的艺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评价学生要客观公正由于遗传因素、社会生活条件和生活经历不同,学生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智能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育必须因人而异。学生一般都具有良好的行为和品格,愿意受到老师的表扬和赏识,但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出现学生犯错误、闹情绪、顶撞老师甚至与老师严重对立的情况,“差生”更是如此。针对这样的学生,评价尤其要客观公正,不可以印象定论,而应对其缺点进…  相似文献   

13.
课堂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把握住课堂也就把握住了教育的战略最高点。课堂中实施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质量。而且关系到学校育人的效果。斯宾塞认为:“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所以,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尊重课堂.展现知识的魅力.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学习、享受成长的快乐。  相似文献   

14.
一些教师在热爱学生的实践中存在着一些不良倾向。这些不良倾向,既不是全面的爱,也不是彻底的爱;既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着教育的实际效果。因而,克服这些不良倾向就成为教师践履和遵守热爱学生道德规范的必须。只有克服这些不良倾向,才会更好地撒播爱,才会把爱撒向所有的学生,进而,也才会使我们的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不但要求教师彻底转变教育观念,而且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也要有相应新的变化。教师要从尊重学生做起,要学会尊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价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利于每个学生特长的发展;才能达到新课程的要求;才能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6.
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学生是知识的积极接受者和能动创造者;学生是责权主体;学生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因此,践行现代学生观必须确立“服务行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体系;建立交往互动的教学关系;珍爱学生的“向师性”,重新学生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7.
王鸿 《广东教育》2003,(3):63-63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那么,先生之最大苦恼呢?也许,所有从教者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最大苦恼是对付犯错误的学生。的确,在经年累月的教学实践中,犯错误的学生常常会像一个个不和谐的音符搅扰我们原本超载的心灵,让人操心劳神、食不甘味。自然,老师们也就不得不担负起教育者的使命,耗费大量的精力和心思去管教那些“劣迹斑斑”的学生,于是,林林总总的“改造”学生的绝招也就纷纷登场———文的有评最差,搞孤立;武的有打耳光、罚站……文治武功,各尽其妙,真让人大开眼界、胆战…  相似文献   

18.
技校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市场需要的技术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笔者结合技校工作实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做到以下五个方面:爱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爱学生。有的教师看学生这也不顺眼,那也不争气,特别是对那些不太“规矩”的学生,不是训斥就是挖苦,久而久之势必产生师生对立。现在的青年学生比过去的学生思想复杂,各个方面还不成熟,性格、品德方面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犯错误是难免的。明白了这些,教育者才会爱学生。不仅爱成绩表现好的学生,更懂得关心爱护犯错误的学生,帮助他…  相似文献   

19.
批评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育学生的手段,是教师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否定评价,以唤起学生的警觉,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批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根本目的是要引起学生思想的变化。使学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思想素质。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言行。不留情面或婆婆妈妈,都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会造成师生之间的感情对立。批评要讲究艺术,教师要认真研究,正确指导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批评学生欣然接受,不但引以为鉴还进行深刻反省;有的批评学生难以承受,甚至激化了矛盾,产生对抗情绪或从此一蹶不振。要想使批评既有的放矢又形式多样,既一针见血又留有余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就要求教师像艺术家那样研究和掌握批评这门艺术。而批评的艺术是在理解、信任、尊重和关心的土壤里开出来的灿烂的花朵。作为教师,批评学生时应针对被批评对象的实际情况(包括场合和情节以及学生的性格、心理素质等)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使他们乐于接受,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切忌“一刀切”。一般情况下。批评的方式有下列几种。  相似文献   

20.
接纳,也是一种教育艺术——如何对待犯错误的学生●高峰每位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一些不如人意的事,譬如:课堂教学中时有调皮鬼捣乱,这时教师如果把他“揪”出来批评,通常学生是不会马上接受的,而且会影响到教学秩序。班主任如果换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