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情激趣,融情于景,是诗歌学习的常用方法。为引导学生高效学习诗歌,建构魅力的高职诗歌课堂,创设恰当的情境必不可少。诗歌鉴赏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情感、解读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和意境。为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与精神境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必要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氛围中,去感受、体验、领悟和表达,结合教学实际经验做一些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2.
诗歌鉴赏的终极目标应该是通过对诗歌内容情感的解读和意境美的感悟,提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境界。而在诗歌教学中,要使审美层次不高的中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诗歌的华彩乐章中去。在课堂上创设情境的主要方法有:故事引导法;场景渲染法;相关链接法;背景烘托法;诵读指导法;巧妙设问法。  相似文献   

3.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独创。《黄鹤楼送别》就是一篇优美的文包诗,教学本课时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体验、感悟、质疑和表达,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美,享受学习过程的快乐。一、创设情境,构建诗意课堂良好的情境好比乐曲的基调,又如美术作品的背景底色。这篇课文景美、情深,如果教师重视创设情境,就能使  相似文献   

4.
正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丰富的形象内涵。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感悟,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让词语变成一幅幅生活画面、一个个生活情境,感受语言,感悟文本。如我在执教《学会看病》一文时,为了引导学生感悟母亲在孩子生病时外表的"冷漠"与内心的"滚烫",我紧扣文中"忐忑不安"一词,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课件出示: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  相似文献   

5.
我校举办观看名人名课录像活动, 我有幸欣赏了特级教师施建平教学古诗《泊船瓜洲》,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感受最深的是施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感知、思维、想像,使学生通过直观感觉,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其教学过程可用八个字概括:创设情境,情景交融。下面介绍一下教学过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学生由怕写作文到爱写作文,由写假话、假感受、假故事到写出真情实感呢?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易于激发情感的场景,让学生在场景中感受、动情、乐说、乐写。下面是我的一堂作文教学实践课。创设情境:由《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及教师下水文《母亲,我想对你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乐说、乐写。训练要求:1内容:选取女性生活中的一个典型事例,表达对她们的真挚感情。2题目自拟,形式不限,写出真情实感。3训练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训练过程: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1歌声渲染。一曲《烛光里的妈妈》…  相似文献   

7.
毛朋华  黄蓉 《云南教育》2005,(13):16-16
《放小鸟》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写“我”放飞一只小鸟的故事,表现了少年儿童爱鸟的童心。教学这篇课文,可通过创设情境,再现课文画面,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近鸟儿,走近人物,在多种形式的对话中感受情境,感悟情感。  相似文献   

8.
教学工作中,如何引领学生走进体验感悟的新课堂,这是新课标中的要求。我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引入,让学生对文中情节引起共鸣,让学生很快地走进文本,为学生自主学习创建了情感情境,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我在《如何进行观察》的作文教学中,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  相似文献   

9.
感悟是感受和领悟。感悟教学策略是语文教育的基本策略。潜心涵咏、诵读体味、激活想象、创设情境等是感悟教学基本的、有效的策略。本文结合《海伦·凯勒》一课的片段教学就如何拓展感悟背景、引导学生深悟来谈一谈另外两个感悟策略。  相似文献   

10.
教学工作中。如何引领学生走进体验感悟的新课堂,这是新课标中的要求。我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引入,让学生对文中情节引起共鸣,让学生很快地走进文本,为学生自主学习创建了情感情境,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我在《如何进行观察》的作文教学中,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  相似文献   

11.
<正>【设计理念】1.在情境中领悟音乐内涵。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而情境教学在唤起学生情感,促进教学有效性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踏雪寻梅》的歌词高雅且富有意境,在设计这一课时,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创设美好的情境,让学生理解歌词的意境,身临其境地感受美。本节课我采用创设情境的导入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理解歌词,从画一诗一歌顺序人手,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想象、听赏、学唱、  相似文献   

12.
黄群忠 《广西教育》2013,(33):72-72
新课程理念提倡师生平等对话,关系融洽和谐。对此,教师应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获得有效的阅读体验,提升语文素养,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一、激发情感创设情境创设生动、具体的语言情境,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阅读和表达的欲望,为理解文本中的情感作准备。例如《第一次抱母亲》第二小节主要写了母亲为了整个家,操劳一生,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就此 ,笔者试图结合《囚歌》谈一些粗浅的看法。教学时 ,我采用情境串联、说读结合、读写结合为主的方法 ,强化语文实践 ,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感悟自得。   一、创设话题情境 ,激发学习需要。课前我引导学生广泛收集反映革命烈士事迹的材料。课上 ,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1 )配乐播放学生熟悉的革命英雄形象 ,引导学生谈感受 ;(2 )同学生交流感受 ,背诵匈牙…  相似文献   

14.
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金钥匙。但是,不能低效地创设情境,情境的创设和运用应该恰当、优化。应突出情境的功能性和实效性,尤其是要创设能引发探究、启发思考、发展思维的情境。一、故事情境孩子喜欢听故事,创设趣味性、启发性强的故事情境,是吸引孩子注意力、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故事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结合思维发展规律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创编,这样更具有实效性。我在导入《羚》文中,根据自身经历,创编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十岁左右的一个暑假的某一天,我和几…  相似文献   

15.
萤火虫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发展目标指出:“5~6岁幼儿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诗歌《萤火虫》内容简单而富有童趣,语言节奏轻快、音韵和谐,塑造了活泼可爱的萤火虫形象,营造出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夜晚氛围,是值得幼儿欣赏、学习的优秀文学作品。设计该活动时,我提前准备好了与诗歌的内容和意境相匹配的图片、音乐等,旨在帮助幼儿感知、理解和记忆诗歌内容。闪光发夹和肢体动作的运用,意在创设沉浸式体验情境,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情感之美。  相似文献   

16.
阅读感悟是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措施。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从多种角度引导学生读书、想象、感受,促进学生的阅读感悟,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情感,感受人物形象。一、凭借创设情境,促进阅读感悟在讲授课文重点部分时,教师如果能精心创设和课文内容、作者情感紧密相关的情境,就可以突出文章重点,深化文章中心,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使学生对文本、作者产生境的沟通、情的共鸣。  相似文献   

17.
左丽 《湖南教育》2015,(2):31-32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语文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诵读积累、品味想象,从中去感受美、探究美、品析美、创造美。一、创设情境,感受美古诗的意境千姿百态,有的委婉,有的悲凉,有的雄伟,有的豪放。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方式来创设情境,营造充满诗意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境中激发兴趣。《梅花》这首诗是北宋诗人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与深入,情境教学法越来越受到重视。结合教学实际,阐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几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应用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方法主要是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快乐情感;创设信息化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创设辩论情境,促进学生思考;创设表演情境,促进学生感悟;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体验。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学生充分体验了,学生才会有自己的感悟、体味,才会觉得这课堂是我的,不是老师的。如果没有了体验、感悟等基础的环节,质疑、探究、创新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同一部作品,由于读者的认识水平、生活经历、思想境界的不同,体验也不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体验文学作品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教学环节。体验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创设情境去引导体验,指导朗读诱发体验,互相交流感悟体验,置疑问难探究体验,启迪想像拓展体验等。一、创设情境引导体验。中学教材里有很多文章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意境优美,这类文章适合创设情境教学。如教《背影》这篇文章时我是这样做的:一开始我要学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再品味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使课堂流动着一  相似文献   

20.
<正>一、设计理念《出塞》教学旨在通过吟诵诗歌─意会情境─以诗解诗等,引导学生体验、理解诗人触景生情的创作欲望和饱满情怀,感受并体会诗人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深沉的家国情怀!二、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战争中的灾难和不幸,感受和平生活的美好和幸福。2.体会边塞诗的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学、文字(书法)的热爱。三、重点和难点通过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