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些时候,人们对号召农民订报刊,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号召农民订报刊是加重农民的负担;另一种则完全相反,认为农民订报刊也是一种智力投资。哪一种看法对呢?最近我翻阅《致富报》一些读者来信,来信提供的信息反馈,帮助我作出了答案:后一种看法是对的。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访问了江苏省宜兴县报社,从所见所闻中感到,这张县报深深地吸引着人们,可称是全国70多份县报中的佼佼者。《宜兴报》是一张八开小报,每期四版,每周三期,发行四万份,在全国名列前茅。全县平均每25人一份,每平方公里24份。而且,百分之七十是自费订报。甚至出现了订《宜兴报》要搭订其他报纸的情况——把它当成了一种“紧俏物资”。我向一位原不相识的张泽乡读者方伯寅问及对《宜兴报》的评价,他脱口而出:“我们欢迎,四个  相似文献   

3.
国家邮政局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上海市民每百人拥有报刊数达55.1份,大大高于全国平均百人40.7份的水平,位居全国榜首。上海人享受着方便、周到的订报服务。电话订报、邮递员上门为市民办理订报手续,遍布主要商业街和居民小区的报刊零售网点,大大方便了市民订报、买报、读报。去年,上海又设立了1000余家“东方书报亭”,为上海人读报当参谋,做服务工作。5年前,上海邮政部门对《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试行集订分送专用单,方便了单位为职工订阅这3种报纸。如今,集订分送专用单品种已达79种,并制作了热…  相似文献   

4.
王海群 《青年记者》2005,(10):44-45
8月15日、16日,《读新报》连续在头版刊发了致读的信:“为做大做强《读新报》,我报社拟剥离经营部分组成传媒公司。在资本运作期间,我报从即日起休刊。从8月22日起至8月28日止,《读新报》的整订用户,可凭订报收据改订《生活报》、《老年报》或《家庭保健报》,如不希望改订,可凭订报收据到《读新报》社退取从休刊之日起到年底的订报费。在邮局订报的用户凭收据到邮局退取订报费。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杂志》总34期和总37期报道了两条信息,即《新宁县图书馆只订一份报》和《新宁县图书馆有钱订报了》。一先一后,讲的虽是同一件事,但留给人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启示之一,是领导关心的重要。由于现阶段我  相似文献   

6.
《北京日报京郎版》是以京郊农民为主要对象的四开四版小报。1980年出刊时,发行1万1千份,到今年1月,增至23万份,在各省农民报发行量中占第三位;平均郊区四户农民一份,其中80%是农民个人订的。这份报纸的发行量为什么增加得这样快?可读性何在?请看看京郊版编辑部主任满运来的这篇介绍。  相似文献   

7.
史占旗 《传媒》2007,(9):55-55
《知音》杂志早就听说过,但未阅读过.去年底单位告知,可订一份报或刊,我便给女儿订了一份《知音》杂志.  相似文献   

8.
胡耀邦同志《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讲话,是一篇重要的新闻工作文献,为新时期的我国新闻工作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新闻事业也迅速繁荣起来。人民群众对新闻事业的关心和要求,越来越大。这首先突出地表现在农村,过去农民很少看报,不大关心报上所说的事情。现在农民不仅自己掏钱订报,有的还订了许多种报纸。许多省的农民报,一发就是几十万份,甚至一二百万份。现在我国报刊的发行量,每年以百分之二十几的速度在递增。仅以通过邮局发行的报纸数统计,全国平均七个多人就有一份报纸,广播电视的发展也十分迅速。一九七九年以来,我国电视机的数量就增加了二三十倍。可以说,我  相似文献   

9.
四年前,石家庄市《书刊报》发行量已经跌到一万来份,现在,《书刊报》不但没有陷入困境,反而逆风飞扬,发行量突破十万,从一个外印点增加到全国三个印点,其他事业也蒸蒸日上。《书刊报》的发行经营策略可以用"三化"概括:即整订零售化、零售印点化和印点整订化。整订零售化在一份报纸刚走向市场时,或者一份报纸已经远离市场,又要走向市场时,零售比整订更重要,道理在于,零售对读者而言是主动购买,对报社而言是被动销售;整订反之。因此,报纸编辑部门编辑(生产)出来的报纸(产品)是不是适应读者(市场)的需求,从零售入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整个工作的突破口。就当时的《书刊报》发行部门来说,与其跑出去订几份报纸,还不如跑出去  相似文献   

10.
通许县厉庄农民通讯员孙玉堂,为扩大新闻线索,吃饭时串饭场,把自个订的《河南农民报》读给大伙听。1985年报上发表了关于桃树冬季管理的技术资料。他联想到本村一大块桃园因不管理收益甚微的情况,就给大伙读了这篇资料。大家听后,给桃树施肥浇水剪枝,第二年蜜桃满枝头。孙玉堂就这事写了一篇《订份农民报全村都得济》  相似文献   

11.
我从50年代初起,就自费订了一份报,30多年了.这份报就是《北京日报》,所以,我可以说是《北京日报》的—个老读者了. 在北京出版的日报很多,我为什么选择订《北京日报》呢?同我的爱好有关,也同《北京日报》能基本满足我的读报要求有关,我打开《北京日报》,常常有一种亲切感.作为居住在首都的一个公民,当然想了解发生在北京的事情.在这方面,《北  相似文献   

12.
1月14日,《教师报》刊发题为《顶风摊派订报有令不止》的读者来信,信末有42人的手写签名。这封读者来信内容是写他们所在镇的领导,对凡是从地方财政发工资的人员,既不征求意见,也不打招呼,就从每人工资中直接扣款,强行订1份当地的日报;双职工家庭则规定订一份日报、一份晚报。结果出现有的一家订两份日报、两份晚报的情况,也不让人有“丝毫调和余地”。因此该镇一所初中的42名教职工通过向媒体写信,“殷切期盼有关部门实地调查解决,以求上符国策,下顺民意”。从来信看,写信的教职工绝无拒绝订阅报刊之意,他们不愿意接受的是镇相关领导利用手…  相似文献   

13.
在日本,全国各种日报每天发行7000多万份,平均每户1.76份,每千人拥有584份。全国性5大报(读卖、朝日、每日、日经、产经)光是早报发行量都在200—900万份,并且报纸版面很多。发行975万份的《读卖新闻》,早报一般32个版,晚报也在16—24个版之间。在日本,订报极其方便。想订哪种报纸,就往住处附近那家报的报站打个电话,报社就会按照  相似文献   

14.
简讯     
去年底,青海省委宣传部和省记协召开了由22家地市县报、专业报和企业报参加的宣传工作会议,会上交流了经验,进一步明确了小报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和改革的方向。今年上(海)钢十厂为每位职工阅订两份报纸,一份《十钢报》,另一份由职工自行选订公开发行的日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 在新千年到来之际,深圳市联合报刊发行公司传出捷报:2000年度的《深圳商报》发行量比上年增长23.6%。个人订户、读者覆盖面和全年整订增长幅度均有重大突破。个人订户占总发行量的比例达81.8%。 在今年的报纸发行工作中,深圳商报社和深圳市邮电局密切合作,完善了“报邮联合,自主发行”体系,并组建了深圳市联合报刊发行公司。公司建立了6个分公司和遍及全市及广州等地的51个发行站,组建了一支700余人的专职发行队伍,采用“电话预约,上门订报”等措施,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服务。同时,邮政系统也组织广大…  相似文献   

16.
据新华社1984年9月9日讯,全国各地已办起农民报209种,经邮局发行的农村科技小报有58种.这两种报纸每期共发行1450多万份。此外,据广东、湖南、吉林、山西等13省统计,还有未经邮局发行的农村科技报578种.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需要提供日益增多的信息。近几年各地农民报,农村科技报纸的蓬勃兴起,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这种要求。这类报纸面向农村,经常刊登帮助农民致富、有利于发展商品生产的新技术、新经验、新门路。农民称赞说;“一张报纸三分钱,两斤鸡蛋订一年,增产增收有保证,等于请个技术人员.”河北省的《农家乐》小  相似文献   

17.
报纸要在完全意义上走向市场,要吸引读者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订报买报,就必须具有磁石般吸引读者的魅力,而“卖点新闻”则是报纸吸引读者的主要魅力所在。所谓“卖点新闻”,指的是报纸上那些能够吸引读者掏钱订报买报的重头新闻。今年一二月份,《中国改革报》的《民营经济周刊》搞了三次卖报活动,从售报情况看,读者主要是冲着某些新闻而掏钱的。它们有:《私营企业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三昧》2008,(1):28
一份表达几十家国字头行业报意见的报告,摆放在中国产业报协会会长曹恒武的案头,并同时呈送到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在对国务院"19号文件"表示赞成和拥护以后,这些产业报希望管理部门能够把征订推荐与强行摊派区分开,企业自有资金订报应当视同自费订阅.曹恒武说:"行业报们早一天走向市场,就会早一天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一)概况建立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体制变革之后,广大农民学习科学技术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更高、更迫切。原队办的文化室、图书室远远不能适应农民的迫切需要。农村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和农村干部看到这种迫切需要,他们冲破过去单纯依靠队办图书室的老框框,带头兴办家庭文化户、图书户。丹东地区到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已办起各类型的家庭文化户、图书户三千多个。办得最多的宽甸县有一千七百多个。宽甸县把这些农民兴办的以图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文化户,通称为文化中心户。每个文化中心户一般都有三报六刊,即《辽宁农民报》、《丹东日报》、《多种经营报》、《新农  相似文献   

20.
知心主任     
提起武警8684部队政治处主任王营涛,机关干部都羡慕地说:“王主任真是报道员的知心主任。” 过去报道员所用的信纸、信封、墨水等文具用品都是自己掏钱买的。王主任知道后,当即列出一个所需文具用品的计划表,交由政治处一位负责内勤的干部统一购买,并且还作出特殊规定:报道员所需的文具用品随买随报。去年年底,政治处政工经费紧张,给报道组订报时,只订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4种报纸,主任知道后,立即指示负责订报的干部给报道组补订了《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中国国防报》、《新闻与成才》等9种报刊,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