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教育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过程,而是开放的、现实的、全方位的社会活动。学生是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影响下成长的,教育学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配合。良好的家校沟通可以加固家庭、学校之间的桥梁,缩短教师和家长的距离,拉紧教师、学生、家长间的关系,促进学校与家庭共同担负起培养学生成才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家长会是沟通学校和家长的桥梁,是老师和家长联系的一条纽带,是老师和家长共同教育学生的有效途径。通过家长会,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使家长为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提供帮助。同时,老师也可从家长处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表现,与家长互通情况,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最佳办法。那么,作为学校开好家长会,应做好哪些工作呢?学校领导应该向各位家长通报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包括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应该向家长讲清学生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以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以便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学校也应该向家长通报在学校…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人生就读时间最长的一所学校。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一条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家校联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对学生在学校的各种行为表现、思想动态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深刻了解和对教师工作的配合。  相似文献   

4.
学生成长需要学校老师的教育栽培,也需用家庭家长的配合。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那样:“校长、教师、学校、家长四位一体的和谐教学整体,是成功办学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我们必须注重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即自始至终的通过家访工作架设学校、家庭、  相似文献   

5.
家庭访问是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重要方式,是沟通教师、家长与学生心灵的桥梁。通过家访,教师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确保学生稳定、健康、全面地发展。家访在学生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于这点,我也是在真正到学生家里之后才深深感受到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优质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投资越来越大和对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重视。家长需要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及该如何配合老师的工作,教师也希望对孩子的教育能够延伸到家庭,家长能够配合教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双方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然而现在常见的情况是教师因为学生成绩不佳和行为不良而抱怨父母的倾向日趋突出;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发展.学生的成长总是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配合,学校教育是核心,社会教育是补充,家庭教育是基础.加强学校同家庭的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败.家访作为沟通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桥梁,对教师和家长有的放矢地教育和辅导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往往有部分教师总是习惯于学生犯了错误之后,把家访作为向家长告状的手段,使家长和学生谈虎色变,从而形成了一种"教师请家长,家长打孩子,孩子恨教师"的教育恶性循环,不仅起不到家访应有的作用,相反还造成了学校与家庭的对立.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班主任家访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家庭、学校是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和生活场所。为了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家庭和学校必须互相协调配合,加强联系,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好孩子。班主任老师要讲究方式方法,创新家校联系的方式方法,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交流学生在学校、家庭的表现。这对于学生的智育、德育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同样,家长也可以对学校进行访问,向教师了解孩子在校的上课学习及各方面的表现情况,以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所以,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创新家校联系,步调一致,互相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把班级工作搞好。  相似文献   

9.
仇兰云 《成才之路》2011,(26):70-71
当代的家庭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作为家庭未来唯一的希望,家长自然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问题放在了首要位置。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互相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是否有效,还要得到家长和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家庭、学校成了学生活动的两个主要的场所。一方面,作为家长,很想知道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另一方面,教师也很想知道学生在家的某些情况。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而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这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学生受教育的环境主要为学校、家庭和社会。要让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教师要架起与家长沟通的桥梁,赢得家长的理解与配合,和家长共同解决问题,从而顺利开展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请家长的“四戒”78中姚佳宏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中,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是这个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而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直接体现。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往往是通过家访或请家长到校谈问题等方式进行的。据笔者所知,目前在请家长配合学校做...  相似文献   

12.
学校教育以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为主体。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得到家长的配合。然而,要得到家长积极而有效的配合,教师首先需要得到家长的信任和支持。那么,如何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呢?一、树立"平等"意识,充分尊重家长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自己与家长无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儿童生活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教师,也是终身之师,对子女有义不容辞的教养责任。日本心理学家内根淳指出:人所处的各个社会环节有家庭、学校、工作单位三个环节,而家庭则是其中最根本的环节,因为家有塑造人个性的功能。各个学校为了配合家长教育好学生,分别成立了家长学校或家长委员会,最常用的方式是学校或班级召开家长会。通过家长会,使教师和家长双方沟通信息、密切配合教育好学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家长会,的确起到了共同教育学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陶曼华 《宁夏教育》2008,(12):27-27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是否有效,还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与支持,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在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积极配合,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家访是班主任了解学生、转化学生、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是与学生、家长架起的联系与沟通的桥梁,也为家长与教师共同教育学生搭建了平台。做好家访工作可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是家庭和学校形成有效的教育机制,共同教育好学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现在许多老师动不动就随便"传唤"家长到学校,学生犯了一点错误,动不动就叫家长.诚然,在某种情况下教师确有请家长的必要,家长也应该配合老师的教育.但是,请家长到学校何必一定要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呢?我认为,教师随便"传唤"家长的行为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7.
日前,与同行聊及家访,有位同行脱口说道:“家访,家长来访。”听罢,不禁愕然。家访本是家庭访问的简称,意谓教师对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以便了解学生家庭及学生在家情况,并向家长介绍学校教育目标、要求及学生在校情况,何以同行将家访解释成家长来访呢? 愕然之余,对此发生了兴趣,想探个究竟。原来,当今教育界行“家长来访”者实属不少,不仅许多家长会来访,许多做教师的也乐于家长来访。为什么会产生“家长来访”这一现象呢?  相似文献   

18.
家访四重奏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第一所学校,家长的言行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对学生起着关心、检查和督促的作用。家访,即家庭访问,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也是家庭教育的补充,是沟通教师、家长与学生心灵的桥梁。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孩子学校生活的教育者,而父母是孩子家庭生活的教育者。学生的成长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配合,教师要与家长相互沟通思想,共同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不断地给孩子提供成功的机会,使之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何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以来,"以生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家校共育"也是未来学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我们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家长要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成才创造和谐的环境,搭建良好的平台,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