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体大众化,是以网络媒体崛起为标志的新传播格局最显著的特征,大众传播不再像以往单向地由职业媒体向受众传播,而是融合传播,公众既可以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发布者。由此,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为大众传播、由大众传播正在形成。这样的新传播格局对新闻评论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可以说,新闻评论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总体而言,机遇大于挑战。新传播格局为新闻评论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一、可供评论依托的新闻信息空前增多,评论素材空前丰富。新传播格局中,公众广泛参与大众传播,使任何地方发生的新闻事件都可能被及时发现和传播,大众传播的盲区、盲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时代,媒体传播格局被打破,新媒体打乱了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业务生态,呈现出传统媒体人才向新媒体转移,新闻评论进行舆论引导的时效性不强等趋势,除此之外新媒体赋权打破了传统媒体新闻评论"一枝独秀"的格局,民间话语权的释放削减了官方话语的权威性,这一系列的变化使传统媒体新闻评论在舆论引导中遭遇困境,随着传播语境的变化,传统媒体可以借助品牌化战略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3.
朱迪 《新闻知识》2021,(1):42-46
新的媒体传播格局下,面对重大突发事件,主流媒体通过新闻评论显示自身在舆论场角逐中的竞争力,是其发挥自身社会影响力的关键.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格局下新闻评论进行舆论引导的现实困境,然后以疫情期间主流媒体新闻评论为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主流媒体借助新闻评论提升舆论引导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汤伟军 《新闻实践》2013,(12):55-56
核心阅读:媒体间的竞争重心,从"新闻"逐渐让渡到"观点",这是近年来业内出现的变化之一但是,社交媒体环境下,舆情的非理性,信息的碎片化、失实,乃至于网络舆论对现实世界的重构与改写,都在不同的维度影响着评论的准确和客观。基于这样的传播语境,有必要检讨现有新闻评论在新语境中的流弊所在,重新梳理"事实"与"评论"的关系,或有助于重塑新闻评论的"权威"。新传播环境下的评论难点社交媒体环境,旧有的传受格局被结构性地改写,它作为信息披露、观点表达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媒体融合背景下,媒体传播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给新闻评论带来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研究新闻评论在新媒介环境下转型,从转型方向、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三个层面展开论述,得出新闻评论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转型,转型主要体现在评论主体的多元化、新闻评论议题设置对“受众议程”的注重以及发掘新的传播渠道提升影响力三个方面,同时也要注意规避转型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如非理性言论的广泛传播、新闻评论的同质化、新闻评论中的伦理失范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变革,更多的受众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与评论者,大大增强了信息传播能力。本文通过对众媒体语境下新闻评论变化发展与传播变革进行研究,以期为新闻评论的发展从选题、立论、评论主体和传播渠道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成为促进我国消费升级、经济社会转型、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推动力.这种变化,对媒体生态的影响极为重大,自然也会影响到作为媒体内容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评论.在全新的融媒体背景下,传统的观点生产方式受到冲击,新闻评论的传播生态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一些不可忽视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8.
全媒体时代,媒体信息传播方式、传播格局和传播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多元势必带来观点的多元化,传统主流媒体在议程设置、舆论引导和塑造社会核心价值观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播说联播》栏目,采用平民化、接地气的评论语气,以短视频为评论主要形式,采用跨媒体叙事方式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矩阵,有效地增强了主流媒体在热点事件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新闻评论的发展提供了典范。  相似文献   

9.
高荣  左志杰 《军事记者》2011,(12):30-31
著名报人普利策把评论比作“报纸的心脏”.这体现了评论之于媒体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传播环境的变化,新闻评论也在经历着嬗变。无论是报纸、电视还是网络。时评逐渐形成一种热潮,成为媒体吸引受众、引导舆论、塑造品牌、扩大影响的重要手段。军事新闻评论作为军队媒体的传统优势和重要阵地.被誉为军队媒体的“旗帜”和“灵魂”。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不仅影响着受众接受信息的需求、行为及习惯,更深刻改变着媒体行业的竞争格局、新闻传播的生产机制,同时也对新闻从业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传播技术革命给新闻从业者素养带来的挑战 新闻从业者素养之所以在当下受到关注,很大程度上与传播环境的变化有关:以互联网、Web2.0、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原有的传播环境和新闻生态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张璐 《青年记者》2012,(18):56-57
新闻评论随着媒体的发展不断衍生新的特点和趋势,经历了从报刊走向广播、电视及网络的多媒体合作和跨媒体竞争,在不同的传播渠道上彰显着自身不同的表现形式及竞争优势.在进入到全媒体发展的今天,新闻评论更是从最初的文人圣殿走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微博上的短评,电视节目中的激烈争辩,报纸上的社论专栏,无一不是在呈现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评论形态.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重点分析转型语境中主流媒体新闻评论引导力的困境及提升策略,结合当前我国主流媒体的发展现状,从强化主流媒体的网络传播能力建设工作、优化主流媒体新闻评论矫正方式、积极构建主流媒体新闻评论应对策略、大力提高主流媒体的传播艺术思维、给主流媒体提供新闻评论引导空间这几点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升转型语境中主流媒体新闻评论引导力,为主流媒体更好更快的发展做铺垫。  相似文献   

13.
新闻美学是新闻学和美学的统一,其最终体现在新闻作品中。近些年来,随着媒体融合的纵深发展,媒体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压力,媒体亟须从新闻采编层面出发,探寻新闻作品内在美与外在美高度统一的有效路径,提升新闻的感染力、传播力与影响力,主动适应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与传播格局的变化。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新闻美学价值进行概述,然后分析当下新闻美学价值体现的新特征,并分析新闻美学价值在新闻采编中体现的意义,最后对新闻美学价值在新闻采编中体现的有效路径进行探索,以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武 《传媒》2014,(24)
正当前,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的形式融合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一档节目往往要采用多种评论方式,这样不仅能够加强节目的可听性,而且能够提高新闻评论的深广度,进一步提高节目传播效果。回顾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它已经从最开始的单一播报形式转变为多重方式为一体的立体播报形式。本质上来讲,广播新闻评论是广播新闻的灵魂,随着全媒体传播时代的到来,各媒体的竞争焦点也从内容转向了思想,这也催生了一大批评论类广播节目。广播新闻评论节目要想  相似文献   

15.
张剑  程评  刘畅 《新闻前哨》2006,(10):92-93
传媒业发展到今天,已呈现出多元格局。从第一媒体到第五媒体,传统品牌一统江山的格局已逐渐被“井喷式”发展的新型媒体瓜分。今年起,中国新闻奖开始增设网络新闻作品项目(网络专题、网络评论、网络专栏),必将引发新一轮媒体新闻业务建设的竞争态势。  相似文献   

16.
融媒体时代,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了新闻的生产方式、传播模式。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新闻评论节目要发挥影响力、传播力和引导力,应立足其原创内容的生产优势,引入非新闻元素,打造小而精的融媒体工作室,培养和建立融媒体新闻评论人才队伍,以实现融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创新表达。  相似文献   

17.
融媒体时代,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了新闻的生产方式、传播模式。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新闻评论节目要发挥影响力、传播力和引导力,应立足其原创内容的生产优势,引入非新闻元素,打造小而精的融媒体工作室,培养和建立融媒体新闻评论人才队伍,以实现融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创新表达。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评论是对于新闻事件的解读,打的是新闻的第二落点。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和媒体的高度竞争中,新闻评论当然要追求传播的效率,但出于种种的原因,时下为了追求效率而忽略甚至故意抛弃了新闻事实的新闻评论却也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媒体新闻评论呈现出的变化,能够体现出现代新闻传播的特征。现代媒体评论中代表了评论主体的现代化思维模式、对社会发生事件的看法等。新闻媒体作为我国重要的行业,对其评论主体特征的考察有利于对社会发展情况的理解。本文主要研究的就是多元化主体在新闻评论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陈颂辉 《视听》2012,(5):30-32
在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的当下,单纯依靠抢速度、抢独家已经无法从容应对媒体竞争新局面,而借助新闻叙述事实,依托评论传递观点,这种述评融合的方式在新一轮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电视媒介正在从浅层次的信息传播向深层次的信息解读转化,如何加强新闻短评无疑是值得思考的。新闻评论一直被称为"报纸的灵魂和旗帜"。相比于纸质媒体,电视评论的实践历史则短得多。电视新闻的特点在于"短平快","小言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