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太原大学学报》2021,(6):46-54
继2003年SARS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再次揭示了突发危机事件对于旅游业的巨大影响。在线旅游企业(OTA)是旅游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事件机制,不仅有助于企业相关策略的制定,更有助于缩短旅游恢复期。以携程为例,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构建了OTA企业应对突发旅游危机事件系统动力学模型,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情景模拟分析,得出了各因素对于OTA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OTA企业可行的反应策略。  相似文献   

2.
"十四五"期间,扬州旅游产业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面临着巨大瓶颈.根据扬州旅游的现有问题,通过创新顶层设计、创新融合机制、创新业态供给、创新驱动格局等具体途径对扬州旅游业进行创新,以此推动扬州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冠疫情给世界各领域都带来不利影响,对于旅游业而言,巨大的冲击不言而喻.唐山的旅游业也未能幸免,各项指标下滑明显.当前,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文章分析了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和原因,提出创新宣传模式、加大政策扶持、开展预约旅游、实施人才强游等对策,促进唐山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学校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针对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家学习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和数据可视化,从学生学习、生活、身心健康情况等多角度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给学生带来的影响;通过分析中国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政策文本数据,提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确保学生正常接受教育的建议,为新冠肺炎疫情下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对旅游业影响巨大。后疫情时期作为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社行业面临着诸多的变化。分析后疫情时期旅行社所面临的的变化和问题,如游客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变化、导游人才流失的问题、旅行社竞争环境加剧的问题、社会对健康重视的问题、移动互联网对旅行社的影响问题等,提出旅行社转型升级的路径:包括旅行社门店向“新零售+新旅游”转型、培训导游向多面手转型、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旅行社营销的转型升级以及重视健康旅游新业态的开发等。这些路径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可以助力旅行社找到新的出路,开发新的事业。  相似文献   

6.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使旅游业逐渐显现其脆弱性与敏感性,作为重灾区的湖北省旅游业几乎陷入停滞状态。该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湖北省旅游业在重大疫情背景下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其目的一是探讨湖北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二是通过构建“一心二带三区”的科学发展模式,为湖北省旅游业的快速复苏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也期望对其他受疫情影响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灾难是被建构和被诠释的。作为具有极高新闻价值的硬新闻的一种,灾难报道能够充分地体现出一个国家主流媒体所持有的价值理念以及媒体技术发展水平。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公众对疫情相关各种信息的需求急剧提升,电视作为最具有公信力和时效性的媒体,在疫情的报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新冠肺炎疫情的电视新闻报道为切入点,分析了欧美电视新闻中所呈现出来的灾难叙事及其新动向,并提出了我国电视媒体可资借鉴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春节前夕,正当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武汉爆发,并很快蔓延至全国各地。这场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较大冲击,让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正确认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影响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主要表现为结构性和阶段性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旅游人才需求呈现极度紧缩态势。探究疫情对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的内在联系,以期能从最大程度上降低对应届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成为重大社会公共卫生事件,自媒体在新冠肺炎疫情传播中凸显出前所未有的作用。自媒体治理、规范化管理不容忽视;关注技术因素,重视公众参与;发挥政府力量,动员社会各方。网络空间治理、信息治理现代化要全面考量多元因素和各种力量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19年底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当下我国的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打击,几乎导致全国的旅游业陷于休眠状态。文化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疫"的同时,应理性科学决策。反思当前文化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供需错配、产品结构失衡和跨界融合不深等问题,激发其潜力和动能,对文化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我们沉浸在新春喜悦之中的时候,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迅速波及全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下,全国总动员,众志成城,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举全国之力,严防死守,共克时艰,打响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阻击战,疫情防控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重大进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的本领。  相似文献   

13.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严重阻碍了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对全球职业教育也造成了巨大冲击:就制度层面而言,全球职业教育机构部分被迫关闭,教育方式从线下教育转向线上教育;就系统层面而言,疫情导致了全球就业短缺,加速了劳动力技能需求的转变。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职业教育采取了多种策略:开展线上教育培训;培训中断或者延期策略;向学习者提供资金支持;灵活授予技能资格证书。为更好地应对职业教育新常态,全球职业教育未来发展应明确发展战略定位,培育社会需求的技能,推进职业教育系统变革。  相似文献   

14.
2020年初湖北省突遇重大疫情--新冠肺炎,这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致使各行各业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其中旅游产业的创伤更为严重。深受创伤的湖北旅游产业如何再现辉煌,基于钻石模型的理论体系,运用访谈法和文献法,分析湖北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制订一系列表格说明湖北旅游产业在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及同业竞争方面较之全国前列,最后提出提升湖北省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可行性建议,希望为湖北省旅游产业的复苏与振兴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的旅游专业人才,但是在旅游市场上存在着旅游大类高职高专大学生供求失衡的现象,旅游大类高职高专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困境,尤其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使旅游大类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基于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了旅游大类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所在,提出了缓解旅游大类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困境的一些策略,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大学生个人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11月7日,除中国外,全球181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疫情,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累计患者49513622人,死亡1242583人。并且,在进入2020年冬季以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重新加剧,防控形势严峻。武汉地区2231例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死亡患者临床特征分析结果显示,60岁以上死亡患者1863例,占比高达83.51%。可见,60岁及以上的离退休人群是新冠肺炎高危人群,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做好该人群的服务工作对最终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有着重要作用。为避免离退休人群聚集而感染新冠肺炎,南开大学离退休工作部门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了多项离退休服务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7.
紧贴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热点,一直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趋势.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打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笔者认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素材,将会成为2020年高考数学命题重要着力点.1 考向分析对相关数学内容的考查,可能体现在概率统计方面,如考查计数原理、古典概型的概率及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等, 也可能会从预防、防控措施等角度出发,考查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综合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加快了世界格局的改变,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经济发展。我国第一季度国民经济呈现负增长,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在经济领域的直接反映。从全世界范围看,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时间内还不会消失,其负面影响将继续显现。但无论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发展,中国需要稳住"三农",特别是保障粮食安全。"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充分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对中国乃至世界意义重大。2020年  相似文献   

19.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引发了一系列的突发性、群体性、破坏性连锁反应。高等院校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易感区,对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和制度建设具有强烈的现实需要。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理论、系统论、协同论思想,结合高等教育稳定发展的切实需要,根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内高等院校在学生管理、优势学科服务疫情防控、"学研政"联合防控模式等方面的经验与反思,探索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高等院校顶层制度设计、资源集成、处理方案评估、教务创新、科学引导应对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骤然爆发,病毒肆虐,中华儿女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疫情中,有两个城市令我感受最深。一个是疫情发现最早、受病毒侵害最严重的武汉,全国人民驰援武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