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课标提出要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而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便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建构知识,培养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是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方式之一。以"糖类"的教学为例,展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课题的选择、设计及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2.
“五线一体”教学模式是由“情境线”“任务线”“探究线”“知识线”“应用线”组合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高效理解化学学科本质,教学过程渗透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以“五线一体”教学模式为依托,对“氯及其化合物”展开了教学设计,积极实施“教、学、评”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从生活中找到与氯气相关的真实情境切入课题走近氯气,走进化学。从氯气溶于水得到新制氯水,过渡到对氯水成分的探究,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初步结论,增强了学生学科观念,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课的最后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化学走进生活,体现出了化学的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探究"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现象"和"测定蒸腾量"为核心,不断创设探究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辅以Pad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设计并开展探究实验,使用湿度传感器等实验设备,化抽象为具体,将演示转化为学生的实际操作,从而实现知识的深刻理解与实验能力的提高,逐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五个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通过"原电池"教学实践,以实验探究为主线,展开问题情境、实验探究和迁移应用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强化学科思维方法,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提升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6.
针对教学实践中假探究、假情境等一系列"失真"现象,有必要提炼形成相对系统的"真"化学教学思想,倡导广大教师通过"真"情境、"真"实验、"真"探究等路径追求"真"化学教学,最大限度地实现化学课程的应有价值。实践表明,"教学即研究"是化学教学求"真"的根本保障,能使学生从获取学科知识、形成学科观念、领悟学科方法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立足课堂教学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以海带提碘的微项目教学为例,通过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课中展示汇报、讨论优化,完善方案,建构“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微量成分”的模型,并运用模型设计“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实验方案,使学生切身体会化学学科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科学探究”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创设真实情境,在提出问题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化学新课标的“情境—问题—活动”板块化教学范式正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而设计,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以问题为导向,使学生通过活动参与,进行知识建构和知识迁移。其中“,情境”要素联结学科问题和学科价值“,问题”要素引发知识建构和深度思维“,活动”要素实现知识重构和知识迁移。基于化学新课标的“情境—问题—活动”板块化教学范式设计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精准提出问题,促进学生产生新认知;精细组织活动,激发学生深入新探究。  相似文献   

9.
基于深度学习理念,创设贯穿课堂并体现学科价值的有效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理论预测、实验探究等方式完成一系列有难度与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知识,建立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与运用化学学科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以真实情境为评价载体,在实际问题解决中进行过程性诊断并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科学探究”包括问题、证据、分析、交流等要素。在“气体的等温变化”探究活动过程中,笔者利用自制教具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素养提升的学习情境,选择“DIS实验系统”引导学生将传统实验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从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人教版选修四“原电池”进行教学设计。教师从“初识原电池—再识原电池—原电池变形记”三条教学线出发,以学生“复习旧知—分组实验—微观符号表征—实验创新—联系生活—设计实验—模型建构”为活动线,渗透并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建立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学生在分组实验,合作探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质疑旧知识,用一次次的实验论证了猜想,获取了新知识,完善了知识体系,建构了原电池知识模型。  相似文献   

12.
以“情境线—问题线—知识线—素养线”为主线设计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内容,通过创设真实情境,从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活动解决问题,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习得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整体设计思路1.教材与学情分析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3第一章第3节“分子运动速率分布规律”,笔者的整体设计思路是突出“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为主线,运用启发探究的方式进行深度教学,创设多个问题情境,创新实验方案,多维度进行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合作探究,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践行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体验的课程理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和分析其微观本质,再充分讨论并归纳,发现科学规律。笔者还通过对知识的铺垫、方法的迁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高度融合等手段,分散和化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大胆猜想、自主探究,充分享受发现新知识的喜悦,从已有认识中获得新知,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感悟统计思想、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提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高敏 《化学教与学》2023,(18):41-43+79
以优美的校园环境为教学载体,将铁栏杆、篮球架、锈蚀的铁架台、食堂调味框、实验室柜门把手等真实的校园实物为情境与金属的防护相关知识相联系。基于实验探究,借助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从而实现发展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离子反应”的教学为例,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设置驱动性问题,以知识为载体,借助数字化实验探究复分解反应的本质,从实验现象和图表数据分析入手,采用“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等方法,运用动画模拟等手段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概念,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实验观、变化观、化学价值观等化学学科基本观念,实现情境、知识和素养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16.
追溯化学发展历程,有助于创设问题情境、回顾学科发展、培养科学精神,从而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以"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为例进行教学实践,设置"纵观当代,感受学科价值""回顾近代,树立科学态度""追溯源头,体验科学探究"三个环节,使学生在真实的历史问题情境中发展社会责任、科学态度、科学探究等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水的组成”是初中化学认识物质微观组成的代表性内容。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设定教学目标,以科学家研究水的组成化学史为情境线,设计学生活动线,形成教学知识线,建构学生素养线,开展基于化学史融合科学探究的“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结合教学实践,从化学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驱动型问题设计及教学评价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8.
课堂实验教学是科学、直观、有效,同时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能有效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它可以通过知识技能的迁移应用,在实验中融入探究思维和绿色化学思想,利用实验中的"意外"、符号表征等途径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价-类”思维可以预测物质的性质和设计物质间的转化,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有重要作用。以“医生给缺铁性贫血的病人开药”为情境,设计一系列情境问题,利用“价-类”二维图讨论铁盐和亚铁盐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利用“价-类”思维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体会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价-类”思维可以预测物质的性质和设计物质间的转化,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有重要作用。以“医生给缺铁性贫血的病人开药”为情境,设计一系列情境问题,利用“价-类”二维图讨论铁盐和亚铁盐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利用“价-类”思维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体会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