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碳达峰、碳中和”既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以“双碳”目标为指引,推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既关乎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构建,又关乎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更是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为此,需要发挥国家的引领作用,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发挥高校的关键作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发挥社会的重要作用,助力低碳行为落地,以寻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多维路径。  相似文献   

2.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将带来经济社会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科技是支撑碳中和目标的核心驱动力。文章在梳理碳中和相关概念基础上,分析了发达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碳中和的战略行动和科技布局特点,发现:各主要国家通过立法监管、能源战略、技术路线图、碳市场等政策行动全面推动碳中和目标;在科技方面,重点布局可再生能源、氢能、储能、先进核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变革性绿色低碳技术,抢占未来绿色工业革命科技制高点。文章针对实现碳中和的“减排”和“增汇”两条根本路径,围绕“构建零碳能源体系”“再造低碳产业流程”“生态固碳增汇/负排放”三大方向提出了需要重点布局的14个重要科技问题研究,以引导超过70项关键技术突破。在分析碳中和国际行动和关键科技问题基础上,围绕加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顶层设计,强化面向碳中和的科技研发体系,建立零碳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前瞻部署生态固碳等负排放技术,以及加强系统性解决方案在碳中和行动中的应用6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我国碳中和战略科技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美国低碳经济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在布什政府期间,美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主要采取提供立法保障、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技术等措施;在奥巴马政府期间,美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主要采取确定合理的长远目标、推动政策法规的颁布与执行、采取一系列的经济激励政策等措施。通过研究福建生态文明发展中产业、技术、消费、制度、能源和生态存在的问题,提出低碳发展整体框架,建议采取加快新能源的寻找与开发、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技术创新、建设低碳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改变消费观念等方法推动福建生态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双碳”目标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实现安徽省低碳发展的关键环节。安徽省能源消耗以煤为主,碳排放量居高不下,碳排放强度高于长三角区域平均水平,且既往碳减排政策执行成效偏低。为有效解决安徽碳排放基数大、与经济发展不匹配、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资源性产业占比过高、低碳产业发展滞后、技术创新水平不足等问题,应以“双碳”为目标从全方位加强顶层设计、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化转型、合理制定差异化产业政策、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方面推动安徽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声音     
正确立合理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作为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内容,强调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为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和提供了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6.
会展业对当地经济有很强的关联及带动效应,对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各大城市大力发展会展业。但会展业并不是无烟产业,在办展期间,由于人流、物流的集中,会对环境、能源造成污染;同时在展台设计中的布展、撤展会产生很多的垃圾,在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会展业如何实现绿色发展值得研究。首先介绍了以生态文明的视角发展会展业的必要性分析,然后提出了以生态文明的视角发展会展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内江市委八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强调要坚持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培育页岩气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钒钛、氢能三大产业集群,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加快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能源系统和集约高效产业系统是实现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关键。【方法】本文基于Kaya恒等式构建了产业系统碳排放影响因素模型,以中国30个省份发展规划中政策性目标作为约束条件,利用多目标规划模型对“孤立式”与“协同式”两种优化策略下省际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碳排放量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1)在当前能源与产业结构下,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目标难以兼顾,“协同式”优化策略下中国二氧化碳潜在减排规模更大,为78082.90万t。(2)能源强度是现阶段影响碳排放的主导因素,省际产业能源协同的碳排放效应具有两面性,应重视碳排放随产业发生转移的问题。(3)在充分实现能源调配和产业转移的情况下,东中西部总产值平均增长幅度为7.98%,经济结构显著优化,地区特色更为突显,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地区间产业同构的窘境。【结论】本文通过对多重目标约束下地区差异化发展策略的碳排放效应进行探讨,证实了多重目标约束下省际“协同式”策略的碳减排效应更为显著,为构建中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供方法借鉴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加速推进,我国工业领域绿色转型发展面临巨大挑战。铜有色金属是重要工业原材料,铜产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支撑产业之一,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本文立足新时代“双碳”战略目标背景,全面分析了鹰潭铜产业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现状,以及铜产业结构、碳排放强度和低碳技术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鹰潭铜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实施路径进行了研判,提出了推动铜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再生铜产业、延伸产业链、强化技术创新等发展路径,以及建立绿色制造体系、健全和完善相关政策和配套设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双碳”目标的提出是顺应时代潮流和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其对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双碳”目标的实现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是并行不悖的,如今在碳减排趋势下资源循环利用对经济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针对如何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利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动构建绿色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梳理回顾了我国产业在双循环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演进,得出“双碳”目标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并且指出了实践方向,即要综合考虑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时间节点,坚持党的领导,准确把握“双碳”目标实现进程,推进全面高水平对外开放,强化国内外产业链的关联和互动,从而推动绿色双循环发展,提升国际发展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谢卫玲  严志强  彭定新 《大众科技》2017,19(11):114-116
土地利用规划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指导下,可以实现土地空间格局不断优化,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相协调,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布局。同时,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合理,将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在深入分析生态文明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相互作用、互利共生等关系的基础上,以南宁市为例,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视角,对南宁市土地利用规划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调整完善的对策建议:第一,应用生态主导型规划方法,突显"生态"主导地位;第二,明确生态用地保护边界,确定生态保护红线;第三,规划中重视土地的循环、低碳和绿色使用;第四,增加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第五,积极推动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实现这一重大战略目标,无锡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提高政治站位,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色低碳文化纳入学校育人全过程全方位。同时加快传统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转型升级,探索“政产学研”深度合作模式,构建了适应无锡地方绿色低碳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中起到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实现“双碳”目标要在能源生产、能源消费、固碳3个方面持续发力,构建以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清洁能源规模利用与多能互补、工业流程低碳再造、建筑交通智能化多能融合为主线,以甲醇、氢能和储能为平台的多能融合能源生产和利用新模式,支撑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2022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行动计划”,通过实施科技战略研究、基础前沿交叉创新、关键技术突破、新技术综合示范、人才队伍建设、国际合作支撑、创新体系能力提升、“双碳”科普等八大行动,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4.
<正>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围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两个重点,通过输入端减少碳源,转化端提高能源效率,输出端减少碳消费,全过程增加碳吸收,全社会减少碳排放等5条途径积极推行低碳经济,努力实现黑色经济绿色发展,探索出一条高碳能源城市低碳转型之路。1培育低碳产业,源头控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低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内涵、特征及其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循环经济及与其相近的低碳经济、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等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社会的最佳经济形态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碳市场建立的背景、社会经济影响及其有效运行条件,文章系统分析了与中国碳市场顶层设计密切相关的重大议题,包括中长期经济可持续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及经济结构调整、低碳技术创新、能源市场化改革、与其他能源环境政策之间的协同互补等。根据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及未来改革发展方向,对未来全国碳市场顶层设计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决策,青海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来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低碳、循环、绿色发展,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相似文献   

18.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作为支撑低碳能源技术的物质基础,稀土、锂、钴、镍、铂等关键金属的供需矛盾和战略争夺将不断加剧。文章阐述了关键金属对能源低碳技术的支撑作用,识别了我国关键金属供应的风险和卡点;建议将关键金属与低碳能源进行协同管理,通过科技和产业的进步,以及建立由我国主导的国际合作体系,提升关键金属的安全供应水平与支撑“双碳”目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类对碳基能源的依赖,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度,带来温室效应,对全球环境、经济乃至人类社会都产生巨大影响。低碳化是解决世界气候和环境问题的一条根本途径,发展低碳产业是“低碳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秦皇岛市低碳产业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产业多样化地区低碳产业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人类对碳基能源的依赖,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度,带来温室效应,对全球环境、经济乃至人类社会都产生巨大影响。低碳化是解决世界气候和环境问题的一条根本途径,发展低碳产业是“低碳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秦皇岛市低碳产业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产业多样化地区低碳产业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