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我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安全威胁和挑战。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并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青年大学生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本文将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深入分析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积极作用,深入总结当前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具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期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之重要性如今更加凸显。作为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既是国家的重要安全屏障,也是反分裂斗争的前沿,在这里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尤为重要。近年来,西藏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国家安全方面面临的复杂形势来看,西藏在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以及塑造大学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西藏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必要性为出发点,通过调查研究西藏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强化西藏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对策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国家安全问题的热点事件持续增多,发酵原因错综复杂,危害手段多种多样,对我国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提高国家安全教育质量势在必行。少年强则国家强,积极探索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质量的途径与方法、提高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及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应用价值和意义。本文从国家政策、学生比重、大学生是社会的新生力量等角度,阐释了高职院校提升国家安全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列举了高职院校在国家安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高职院校提升国家安全教育质量的路径思考,从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型教学手段、建立专业师资队伍并共享资源平台的方面,分别提出了国家安全教育质量在高校中的提升对策,以此来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在高职院校中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这个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网络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多个方面,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网络安全必须要受到党和政府的重点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概念,并强调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而高校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面对世界形势的不断变化,他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本国的国家安全,因此,以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的任务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八个相统一"视域下开展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创新探索,是国内外新形势下高校加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基本遵循。是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云平台教学优势,推动思政课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的必然选择。是高度重视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认知、情感释放以及行为方式,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打造思政课教学新常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网络的泛在化为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为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提供了新渠道。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相对淡薄,高校里开展的国家安全观教育也缺乏实效性,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宣传和实践教育活动,利用网络平台对大学生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大学生成为既能建设祖国、又能保卫祖国的栋梁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理念,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革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立足“大思政课”视域推进红色文化教育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大思政课”视域下推进红色文化育人的过程中,要从办好大课程、建好大队伍、形成大机制三个方面规划育人路径,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化因素一直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变量,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边疆民族地区文化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国家文化安全教育如何,影响着边疆民族地区国家文化安全观的构建。高校应积极构建边疆民族地区国家文化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进程中,各高校强调牢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思政+”行动,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学习工作、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研双创等方面,使学生在奋发有为中践行着“功成不必在我,强国必定有我”的青春誓言。将德育共同体思想融入高校思政工作,可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文章针对德育共同体视域下高校思政工作价值、思政教育基本载体、建立一支专业的德育队伍等方面探讨了高校思政工作实践发展进路,以期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政课一直都是渗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从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这个角度,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对于推动大学生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核心价值观入手,接着分析为何要在高校推动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思政教学,最后探讨了在高校实施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思政课实施路径,希望本文能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非传统安全的重视,反映出我们党对国家安全这一重大问题的全新认识,是我们党对国家安全观与国家安全防御战略的重大调整。非传统安全包括的内容广泛,它具有与传统安全不同的特点。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非传统安全教育,奠定大学生全新的现代国家安全意识,这是时代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负面报道具有突发性、消极性、复杂性等特征,通过新媒体传播的负面报道,极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消极影响。要把握新媒体时代负面报道的走势动态,结合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重新认识负面报道引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掌握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负面报道运用策略,对于提升课程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史是中华民族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将党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有助于培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本文以高校思政课开展党史教育的重要价值与时代内涵为切入点,分别从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构建党史教育体系、建设特色党史课程以及打造优良思政教师队伍这四个方面探寻抓实党史学习教育,上好新时代思政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是高校思政课教育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序开展,以期能够通过系统完善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的多元化,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政课与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基...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是机遇,也存在着挑战与威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增加了业已被理解的威胁的范围,给国家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空间改变了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环境,扩展了国家安全的空间并威胁到了国家主权,也影响着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力博弈方式。在此,中国应借势而为,积极构建自身的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确保中国的网络安全以及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与控制权,从而维护互联网时代的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百年党史是时代之需、育人之要,是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深化思政课内涵建设、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和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的需要,其在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和教育体系等方面具有内在融合性、契合性。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应当发挥思政育人主阵地作用,发挥课程建设主战场作用,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发挥思政课教师主力军作用和社会实践大思政作用,构建讲好百年党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对高校思政课提出了更高要求。建党百年之际,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提升学生政治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优化思政课的形式与内涵,拓展思政课教育功能。新时代思政课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将“四史”教育与理论结合、与现实贯通、与政治统一,通过增强教师素养,创新教学路径,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四史”、担使命、跟党走。  相似文献   

18.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在立德树人的视域下,高校要做好课程思政建设。本文就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析,首先分析了高校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然后阐述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则,最后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旨在为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提升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5 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的文化瑰宝,深度挖掘其元素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是高校实现育人功能的必然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是当前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文章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时代价值,阐释两者融入的内在逻辑,并从讲活思政小课堂、开辟精品实践项目、挖掘新媒体资源这三方面重点论述两者融入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文章旨在探讨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原创新媒体作品在思政工作中的创新实践,着眼于坚定中国文化自信,研究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问题,探寻原创新媒体作品推动思政教育发展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时代表达形式和创新发展路径,以期在固本守正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从而推动优秀文化在新时代的思政引领作用,增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