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钟农 《华夏星火》2021,(3):26-29
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振兴。长期以来,我国乡村人才总体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的要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人才供求矛盾将更加凸显。因此,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既是中央部署的工作要求,也是基层实践的迫切需要。乡村人才类型多样、构成复杂。《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针对基层实践迫切需要,突出重点,对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进行针对性部署。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的重要抓手。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和乡村旅游提质增效需要一大批热爱乡村、扎根乡村的双创人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针对新时期乡村旅游人才需求,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保障,以课程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校内赛训和校企合作为抓手,以考评反馈为督导,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通过深入学习有关乡村振兴、"三农"发展等系列重要论述,结合内蒙古实际,分析了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方医学院校如何在“健康乡村”建设中发挥优势和作用,这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推动“健康乡村”发展的重要课题。地方医学院校在人才输送、理论支撑以及开展服务等方面要提升高质量发展。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视角,对地方医学院校助力“健康乡村”建设进行了专题研究并论述了乡村振兴视阈下地方医学院校助力“健康乡村”建设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5.
夏青 《华夏星火》2021,(3):14-24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话题。这也意味着,"三农"工作的重心将全面转向乡村振兴。2月21日正式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在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坚实基础上,乡村振兴已成为"十四五"时期以及未来更长一段时间内的持久战。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支撑来加强内部实力,产业繁荣则是振兴乡村的物质基础。但实践证明单一的产业发展并不能真正振兴乡村,应促进三次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提高地区生产力和竞争力。本文立足于阜平县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分析其目前农村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健全现代农业体系、完善经营组织形式、强化主导产业支撑、创新发展模式等对策建议,推进农、林、牧、副、渔业相结合,种植、养殖与加工一体化,促进农业与加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深度融合,探索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科学之路。  相似文献   

7.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当下乡村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从注重数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数字经济不断赋能乡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数字基础设施薄弱、人才支撑弱、数字监管不规范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时刻影响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的赋能效应程度。因此,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战略目标,从基础设施、数字素养和数字监管等多方面创新赋能路径,提高赋能效应,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俞华 《大众科技》2021,23(9):145-147
当前,振兴乡村关键时期,农牧类高职院校应立足自身优势,找准发力点,突出人才培养途径探索,充分了解当前农村发展的真正需求,将需求与学院办学宗旨与理念相融合,研究乡村振兴教学新模式,深化农牧实践课程改革,从教学安排到师资力量配备向农村发展需求倾斜,重点培养职业青年农民,着力为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人才短板服务,自觉肩负起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崇高使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好养好黑土地是东北黑土区乡村振兴的前提与保障,而乡村振兴发展则是实现区域黑土地长效保护的根本途径。统筹推进黑土地保护与乡村振兴,以黑土地保护促进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提升黑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才能破解东北黑土区黑土地保护与乡村经济发展的矛盾,全面推进东北黑土区的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文章分析了东北地区黑土地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关联关系,阐述了统筹推进黑土地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主要路径,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才振兴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打通高校人才输送渠道是乡村振兴建设多方聚才的有效途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也将因此迎来新的挑战。以广西为例,通过实证研究了解当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以构建地域特色模式为抓手,从创新理念、平台搭建、完善体系、整合资源、推进合作五个方面提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生态构建的策略,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宁波的成人教育学校集聚财智,展开"乡村振兴"探究,利用平台思维倾情服务"三农",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文化振兴。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的一个教学辅助部门,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背景下,除了服务本校师生,还应该努力打破常规束缚,积极探索和扩展自身在乡村文化振兴的社会服务功能,积极研究图书馆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思路,正确分析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找出地市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乡村文化振兴存在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李闻辉 《科技风》2023,(34):167-169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为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探索如何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更好地育人,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加深其对乡村发展的认识和参与,以及如何通过社会实践达到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张丽艳  段波 《科学与管理》2022,(6):36-42+95
作为提振乡村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本文以2007—2022年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225篇CSSSI期刊和核心期刊为研究样本,采用CiteSpace软件梳理当前我国数字乡村领域研究现状,深入挖掘研究热点。结果表明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乡村数字农业发展、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破解乡村社会数字鸿沟、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路径等六个研究主题。未来应该应用新的理论,采用新的视角来探索乡村数字化转型和发展的新模式,以推动数字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5.
高质量的绿色金融服务是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基本保障,绿色金融不仅契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而且对于优化乡村绿色金融服务环境、推动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山南市为例,分析了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难点,进而探索山南市绿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路径,寻求绿色可持续的乡村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16.
谢臻  张凤荣  陈松林  韦素琼  敖佳  高阳  伦飞 《资源科学》2019,41(6):1048-1058
分类推进、精准施策、规划先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思路,对乡村发展类型的科学诊断可有效服务于战略的分类实施。以中国99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为代表构建乡村发展“成功案例”数据库,从中深度挖掘乡村发展内外性“要素-组合”信息,结合投影寻踪分类法构建乡村振兴诊断体系,以求对乡村进行科学分类。结果表明:①生计资源、工业基础、区位交通、文化/生态环境及市场需求等资源要素是乡村发展的重要禀赋基础,其中市场需求要素决定着乡村发展的外部性,生计资源要素在乡村发展内部性要素中最为关键;②要素组合的结构直接影响乡村振兴的潜能,“成功案例”识别出10类乡村振兴要素组合,其中生计资源优越-工业基础薄弱-区位交通优势-文化/生态环境优越的组合最具备振兴潜能;③基于“要素-组合”禀赋建立包含评价体系和分类体系的乡村振兴诊断体系,将乡村发展类型划分为优先振兴型、预备振兴型、保留维持型和衰落搬迁型。中国乡村振兴工作应尊重客观规律,分门别类有序推进,避免“就村兴村”和“村村谈振兴”的狭隘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杨仪 《科教文汇》2023,(16):35-38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农村的现代化,离不开乡村振兴。乡村要振兴,核心是产业,人才是关键。工科人才掌握科学和技术的基本原理,善于解决实际问题,并将美好蓝图变成现实。乡村振兴事业需要大批具备工科职业素养的人才。当前,工科学生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方面还存在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服务能力有短板、服务意愿不强等问题。研究认为,可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专业培养质量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并通过数据比对,提出了精准识别扶贫主体,因地制宜,多维发展;通过数据动态监管,阻断返贫,实现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通过档案信息共享,实现多系统互联互通,精准统筹扶贫资源;通过档案信息挖掘,实现文化振兴;通过档案信息宣传教育,实现人才振兴等精准扶贫档案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农业科技人才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为厘清农业科技人才胜任特征内在构架,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和扎根理论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技人才必备胜任要素,充分构建新时代农业科技人才胜任力模型,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创新能力、风险管控和成就驱动等八大维度,以期为农业科技人才甄选、培训与开发及职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汪蕙 《华夏星火》2021,(5):16-24
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迫切需要,也是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4月上旬,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十四五"时期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持续发展作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