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刻地揭示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的过程中形成了他们的生态文明观,并且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写入党章以来,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生是否具有正确的生态文明观或较强的生态文明意识,直接影响着人类生态文明的发展。当务之急,高职生态文明观教育要加强对高职生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自然观教育,引导其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文明观,树立生态整体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加强对高职生的生态价值观教育,倡导绿色消费观,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对高职生进行系统的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提高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导高职生的生态行为,培养高职生的生态文明习惯,增强其生态道德责任感。从而使高职生不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者,同时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支持者。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来源于人们对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反思。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状态下,人类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对自然资源开始了大规模的掠夺,使生态环境逐渐遭受到破坏。在生态危机的反思和探索中,不同的科学领域对于生态文明的解释各不相同。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实践基础、生态文明观的当代价值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生态文明做了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既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一面,也具有超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一面;既具有特殊性也具有普遍性,这是异质文化可以相互沟通和融合的前提. 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融合的解读和思考,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关系,洞悉两者表层内容与深层结构之异同,对于生态文明观深入人们心理、营造生态文明氛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走生态文明之路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是生态文明的理论溯源之一,它立足于“人类尺度”,着重分析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倡导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致力于生态原则与社会主义的结合。学习生态社会主义成果能为我们寻求一条有别于西方工业化的生态发展之路提供良好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是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需要,也是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我国公民道德素质的现实要求。为此,必须探寻切实有效的途径,对当代大学生开展生态善恶观、生态良心观以及生态责任观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经典"的社会学理论,属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然影响着人类文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对人类、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作了系统的阐述,为当代世界各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提供了理论指导,尤其是对我们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有十分大的裨益.基于此,非常有必要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生态...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加以论述,凸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升华和对建设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成竹在胸。本文从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念、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两个方面梳理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源流,进一步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文明的薪火传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行了可贵的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对解决当代全球生态危机是一种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一种先进的价值观,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建设必须严格按照生态文明观的要求贯彻和执行,才能发挥积极作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强调“知”与“行”相结合,思想和行动的结合是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只有将生态文明的真谛落实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中,才能实现生态和谐、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直接地是自然的存在物;人通过劳动实现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进而满足生存繁衍的需求;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破坏了人与自然间的物质代谢,成为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本源。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自然观深刻揭示人和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阐明了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在实践基础上相互生成的统一过程。马克思自然观的最大理论特点是在探索人类解放的道路过程中思考入与自然的关系,实践观和唯物史观是马克思自然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自然观对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生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比较和对照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与鲁米在家庭自然观、道德观、生态观等方面内在的相似性与不同点,可以丰富和拓宽我们对自然和自身的认知,建立针对生态破坏和过度消费自然的道德意识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智慧为我们构造了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理解和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广大人民的福祉,关乎着人类和民族的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诉求,表现在生态优先、和谐共生以及永续发展.生产关系因为生产力产生大幅度变化从而影响生态文明价值诉求的实现.在农耕时代,人与自然是基本平衡的;工业革命以来,人与自然失衡巨大;我国近40年的高速发展也对自然造成严重伤害.新时代下,防治生态文明价值诉求失衡,应从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诉求的理念出发,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建社会和谐,构建新型生态文明价值观,为生态文明提供政治及制度保障,为创造人类美好生活提供坚实的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阐明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及实现形式和途径。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和作用,对于启发当代人类解决生态危机的思路,发展当代生态文明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将生态关怀融入治国理政全过程,致力于建设生态文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包括丰富的意涵,含有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生态战略观、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生态动力观、生态与文明共兴的文明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民本观、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法治观、全球共建生态命运共同体的共建观,真正实现了"顺天时、因地宜、和其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文明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的生态文明,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是在人类与自然力量对比处于劣势下发展起来的文明,而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之后,思考如何合理运用自己能力的文明;生态文明是对既往文明特别是对工业文明的反思,更是对现有文明的整合、重塑与超越。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我国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现状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涵括内容作出分析和论述的基础上,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启示进行了研究,以期推动我国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8.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流派,也代表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演变方向。它以生态问题为切入点,展开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尽管其理论探索和研究成果存在一些局限,也与现实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相背离,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还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借鉴的。这些思想不仅有利于我们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研究,而且有利于建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和提高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明给人类带来的一系列灾难性后果,使得人类不得不进行理性的思考.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在扬弃传统文明基础上建设新的生态文明.在中国,建设城乡生态文明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20.
环保和节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文明观的提出将生态、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相结合[1],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包含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以及室外环境艺术设计[1],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结合生态文明观,坚持生态性、适度性等原则,充分利用自然元素、合理规划土地资源等,实现现代环境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生态文明观的相关内容、生态文明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联系,分析了生态文明观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遵循的原则,然后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