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预设"指教师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在课前预先设定好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等。教学预设想要更为精细化,教师则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课本的内容进行合理设计,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展开课堂学习。"生成"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创设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者余文森认为预设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按照课前设计,安排和展开有序活动的过程。由此可见,预设效果和生成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黄琼莺 《成才之路》2023,(15):128-131
单元整合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能使教学内容更集中,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能帮助学生建构起语文学习的基本框架,从而使教学更符合学情,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在语文单元整合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单元学习要素,精准设计阅读任务;给予学生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打破传统的阅读界限;针对文体展开阅读,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建立阅读文本联系,树立整体阅读理念。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探究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阐述如何优化英语课堂教学。高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恰当选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来组织教学,合理推进教学进程。有效的教学策略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动态生成性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真实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因此,我们必须要以动态的观点来认识课堂教学,开发、利用动态生成资源,追求有效动态生成、成就课堂价值。一、顺应变化学情,和谐生成学习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只要学在进行,学情就在不断变化。怎样捕捉学生时刻变化的学情呢?顺学而导呢?这就要求教师有缜密的心思,高度关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每个细节,有时从学生的一句答语,一个表情,一个肢体动作能捕捉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秩序,促进课堂的和谐生成。  相似文献   

5.
“任务链”是学生化学学习的一种载体、媒介。“任务链”的实施目的是运用“任务驱动”,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针对学生化学学习中的问题、困惑等设计。“任务链”具有一种挑战性、序列性、结构性、系统性的特质。在设置“任务链”的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化学学习基本学情,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化学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提倡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索,倡导教师是教学的参与者、合作者与组织者。具体落实在课堂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内的表现,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发挥教学机智,灵活地处理课堂内的学情,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下面以一个课例,谈谈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动”,引导自己教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学定教,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状态、发展规律等调节教学顺序,并做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它强调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要求一切从学生出发,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从深入了解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兴趣,调整教学顺序;依据课上生成,调节教学过程;根据学生所知,确定教学方法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8.
二、如何实现语文学习指导要研究小学语文学科的“学习指导”,涉及的问题很多,其根源是从引导学生乐于学习、教会学生学习出发.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了解学情,研究学习方法,即切实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学力因素等实际,并根据学情制定和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学情等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实施教学步骤的基本手段.人们认为它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主要包括课前精心预设的问题和课中主动生成的追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实现师生平等对话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效的课堂提问能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思维水平,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获得教学反馈,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及时调控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0.
由于“学为主”已成为21世纪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特征,因此笔者认为,我们的课堂必须相应地落实“软设计”操作。这就是说,教师必须高屋建瓴地把握教材,全面充分地预测学情,有意寻找学习矛盾,留出时间当堂处理,让教学进程随机渗透、现场生成。那么,怎样落实“软设计”策略?一、关注学情:一切为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是极富生命活力而又有不同个性的“人”,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具有师生互动、合作推进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拘泥于一一展示详尽教案而不加任何必要的调整,不顾学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则常常会使宝贵的教学机…  相似文献   

11.
张英 《文教资料》2014,(3):21-22
语文教学不总是平铺直叙的.学生在对话和解读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总会与教师产生认知差异。依据课堂的实时学情,设计新的教学内容,消除师生间的认知差异是教师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本文认为,可从学情与文本的落差、文本情境、学生的质疑与争论三方面着力生成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获得新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2.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现代教学虽然强调师生互动,强调以学生为重心,强调教学生成,但教师必须把握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目标指向,不能无目标的生成。因为“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来选择教学方法,并安排相应的师生活动的。下面我就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有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除了遵循“以帮助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教程为目的”这个基本原则外,还应当充分考虑三组关系:理清教材体系与文本特征的关系;协调教学活动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把握教学内容集中与开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为依据设置教学环节,并对教学内容呈现顺序等进行规定的传统设计,导致教学的刻板化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框架设计在充分考虑学生现实状态的基础上,提出多种促进有效学习的假设,并据此拟定可调整的框架或可选择的路径.给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以更广阔的空间。《历史与社会》课应用框架设计要做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教的策略;变教学设计为“外出旅游时的指南”;注重教学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15.
田长青 《考试周刊》2010,(16):228-230
“为学生的学习设计教学”,这是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本质所在。从这个意思上讲,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引导、组织学生建构知识,生成自我意义的教学预案。因此,课堂教学设计不仅仅是考虑教师如何“教教材”,更要关注教师如何“用教材”,教学生“学”。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多考虑学生“学”的因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体验来因材施教设计学习,尊重学生的经验和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得到发展。但教学设计又不是一种程式化的拟定教案的过程,也不是简单地排定教学内容,必须充分关注这一系统设计过程的几对矛盾,从而使课堂教学设计更为理性化,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朱贤平 《辽宁教育》2005,(11):36-3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把这个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征,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讲究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很好地实施差异教学。如何实施差异教学?其基本策略包括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7.
文章响应新课改的要求,从学生基本学情出发,将“导学探做评”教学模式应用于眼科教学,将教学由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播,转变为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实践,师生互教互学互评、教学相长的过程。该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眼科的积极性、主动性,对提升眼科的教学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许凤琳 《广西教育》2006,(7A):29-30
“动态生成”是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观”的一个基本内容。她提出:“老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生成性的特征。”所谓“动态生成性教学”,是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老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情,才能有的放矢,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课堂上,要时刻关注动态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预设,才能让"生成"精彩不断。课后,教师仍然要根据学情,反思课堂教学存在问题,方能不断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根据学生的学情需要确立重点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课堂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杨前 《双语学习》2007,(8M):45-45
“预设”是必须的,但要关注学情,要有弹性和留白;“生成”则更为重要,它是语文课程的活力所在,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教学的生成点。科学而艺术地对待“预设”和“生成”,让这对矛盾和谐共生,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成为师生发挥潜力、表现个性、愉悦心灵、提升素养、充满诗意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