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王孟章 《教育》2009,(8):54-54
创设有效的语文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自信的课堂环境里积极主动地学习,是教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快乐记忆”、“创设情境,拓展思维”三部分中的具体案例来说明通过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轻松地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2.
所谓课堂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为中心进行学习是创新学习的重要特征和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问题情境或氛围,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条件和机会,激发和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积极观察、思考,参与学习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故而必然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系统论指出,创设必要的学习情境,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软  相似文献   

4.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想动 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有效并且有趣的教学环境,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关注的兴趣,让学生自己主动关注教学知识并想深入地学习这些知识。给学生创设一个“动”的机会.设置一些需要动手动脑的情境,让他们主动动手、动脑、动口,自觉参与教学全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自主地发挥智慧和潜能.让能力得到不断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让课堂教学有效进行,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需要教师研究教材,掌握学情,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创设合适的情境来让学生能更深地体会到课文的内涵,体会到作者的深意。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主动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主动学习能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 ,发展学生的各种潜在学习能力。为使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 ,克服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科的特点 ,创设多种有效的学习活动。  一、创设有趣情境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学数学就是要解决数学问题。有趣的数学问题能直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主动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基础。例如 ,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 ,我们创设如下情境 ,提出问题 :有一次 ,孙悟空给花果山上的小猴子们分桃子 ,孙悟空说 :“每 12个桃子分给 6只小猴子吃。…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趣中学 ,以保证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在活动中进行自主发现和创造。一、诱发学习兴趣教学伊始 ,教师有必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如一段精彩的故事或表演 ,有趣的游戏等) ,千方百计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诱发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 ,让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境界。如在教学“平年与闰年”时 ,我是这样导课的 :今天是小红的生日。看 ,她的朋友和家人正给她过生日呢!动画演示过生日的场面(小红及家…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倡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合作探究而形成知识的构建.因此,要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师应通过多种方法来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师引导下逐步深入探究,再分层练习巩固,进而促进学生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来创设问题情境,进而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也要改变课堂中的角色,将“注入式”的教学改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数学,即把从“听数学”改变为“做数学”。为了实现这种转变,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情境创设要结合生活实际,要激发学生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0.
情境教学即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将学生置于情境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巧妙创设适合学生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的教学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但是不少教师往往只重视新课引入环节的情境创设,而没有让生动具体的情境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种做法,会使活泼好动的低年级学生在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中,难以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兴趣爱好,为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创设适宜的情境,从而形成一个贯穿全课始终的"情境  相似文献   

12.
创设有效的语文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自信的课堂环境里积极主动地学习,是教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快  相似文献   

13.
在农村英语教学中,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学科整合已悄然兴起,“空中课堂”逐渐走进了小学英语教学之中。它不仅给教师提供了自学的机会,同时能够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效率,让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结合教学实际,总结了“小学英语空中课堂”的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14.
怎样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每个教师所关心的问题。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在乐中学”,“边恩边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应从祥 《江苏教育》2007,(14):104-105
一、情境创设:关注兴趣。忽视了认知冲突新课标指出:“科学课的教学方式要富有儿童情趣和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教学要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这说明情境的创设对开展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但教师要考虑的是:我创设的情境有意义吗?是课始的一个激发兴趣的引子。还是服务教学主题。挑起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在矛盾与困惑中增强学习内驱力?  相似文献   

16.
一节体育课好比演一场戏,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好比是演员,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随着导演情境创设发展,学生要扮演各种角色,把学生逐步引入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发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之中。那么,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  相似文献   

17.
怎样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每个教师所关心的问题。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在乐中学”,“边恩边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少学生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注意力分散,不专心听讲,使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有关研究表明:儿童在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下进行学习,其理解力、接受力提高20%-40%,记忆力提高1.5-2倍。因此,教师应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排除不利因素的干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在导入新课时激趣俗话说: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好的开头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它好比散文笔法中的“凤头”,鲜艳美丽,让人倾心。如讲授“加法交换律”时教师利用故事导入:有一位少年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猴。每天早晨,他给小猴4…  相似文献   

20.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 ,教师必须始终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 ,即教师教得“活”。善于创设“学”的空间 ,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 ,即学生学得“活” ,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潜能得到开发。一、激发兴趣 ,让学生“学”有动力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为活跃的成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习者成功的内驱力 ,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兴趣呢?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 ,善于发现突破口 ,找准聚集点 ,捕捉契机 ,依据学生的特点 ,灵活地变换角度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并把学生引入情境 ,从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