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两个人自愿、排他的生活共同体”,取代旧有法律中“一男一女乃为夫妇”的传统婚姻界定,加拿大的这一法律变革正在美国引发一场关于婚姻的攻防战。  相似文献   

2.
闪婚、闪离、试婚、网婚、不婚……80后的婚姻,在专家眼里成了“易碎品”。80后站在历史的关口,承受着毁誉参半的评说。他们将婚恋引向一个新的方向,也逃脱不了时代印记的困惑与迷茫。  相似文献   

3.
"世纪婚姻"三段论--美国在线被"除名"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禾 《新闻记者》2003,(11):45-46
2003年9月18日,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AOLTIMEWARNERINC.)董事会投票一致决定,从公司的名字中去掉“美国在线”的字样,将公司名称改为时代华纳。从2000年1月10日美国在线公司宣布以181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时代华纳公司,成为美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一宗兼并案,至此不过3年半,美国在线就遭到了“除名”。当年,两家公司曾声称,合并组成的新公司将努力使因特网与有线电视结合起来,为美国每个家庭提供新闻和娱乐等方面的服务,舆论更赞誉其为新旧媒体最美满的“世纪婚姻”、“网络时代的里程碑”,预言此举将彻底改变媒体业的格局。新媒体…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婚姻以“上事宗庙,下继后世”为宗旨,故重视生育,祈盼多子多福.这一观念体现在文学作品、婚姻习俗中,并以礼法制度加以强调.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婚姻以“上事宗庙,下继后世”为宗旨,故重视生育,祈盼多子多福。这一观念体现在文学作品、婚姻习俗中,并以礼法制度加以强调。  相似文献   

6.
《档案与建设》2008,(1):45-49
1.南通实施档案“三进”服务工程。档案服务进行政审批中心、进政府门户网站、进社区,以婚姻、知青档案为依托,市档案局与劳保局联合为企业退休职工开辟了“绿色通道”,架起了政府与市民间的桥梁,被誉为“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7.
《大观周刊》2010,(45):14-15
俗话说江湖险恶,十面埋伏。而险恶的恐怕不只有江湖,还有我们的婚姻,或许从走上红地毯的那一天起,这种标记就已无可挽回地打上了。你知道婚姻中都有哪些埋伏吗?现在,婚姻问题研究达人们整理出了可造成婚姻危机的十大锁事,它们堪称为婚姻中的“十面埋伏”。  相似文献   

8.
汪金友 《出版参考》2009,(11):45-45
国学大师张中行在《婚姻》一文中说:“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分等级,婚姻也是这样。以当事者满意的程度为标准,我多年阅世加内省,认为可以分为四个等级:可意,可过,可忍,不可忍。”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周刊》2008,(3):24-25
2008年的第一场“火”来自一个意外发布的“绯闻事件”,胡紫薇“揭”张斌第三者的事件,瞬间点燃全民的“八卦”热情。在大家津津乐道种种绯闻是非时,却越来越少人提及“婚姻”之于家庭双方的界限。“家里红旗不倒,家外彩旗飘飘”成为中国现代都市中的一种“流行”。当“流行”慢慢成为“正常”时,我们发现,这一代人的婚姻已经到了一个该反思的节点。我们的焦点集中在35—45岁、受过良好教育、收入颇丰的“中产”家庭。当车子、房子、孩子、位子,一切的奋斗目标有了眉目,随之而来的却是迷失和无所适从。面对日渐平淡的感情和新的诱惑,“婚姻”在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挣扎。  相似文献   

10.
常言道,“性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性”的婚姻各有各的“不行”。我闺蜜青青的老公最近不但战斗力削弱,连注意力也衰退了。老婆卷了眼睫毛他看不到,割了双眼皮他没注意,头发剪短了他也不闻不问。青青说若是自己哪天失踪了,老公去警察局报案恐怕都说不出自己老婆什么样了。更悲剧的是,任她做出各种模模糊糊的暗示,他都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11.
包办婚姻尝苦果 陈独秀的第一次婚姻是与即将寿终正寝的科举制度联系在一起的。1896年,18岁的陈独秀为了“敷衍母亲”勉强参加了院试。不料,陈独秀居然以一篇“不通的文字。蒙住了不通的大师”.榜列秀才第一名。  相似文献   

12.
早晨 《今传媒》2004,(5):39
如果男人和女人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世界,当一对青年男女终于以庄严的婚礼确定一段或长或短的婚姻时,他们所选择的婚礼的模式就成了来自这两个世界的各种矛盾和意见激烈冲突、互相妥协的结果。20世纪中国男女的婚礼从主要脉络上来看经历了一个“走下神坛”的过程,总体上给人非常混乱的印象:不是人在结婚,而是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农耕文明和来自西方的工业文明在结婚。终于,在到了21世纪之初,太多的婚姻,以及其礼仪和模式,变得不知所云了。这是一个新的世纪了。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对于和谐发展的渴望,对于一种简单、纯粹仪式的追求逐渐在一片混乱和分裂中抬起了头。在这个时候,回顾一下上个世纪各个时代中国男女的婚礼是很有意思的:要么你不要婚姻——同性恋、老少恋、乃至单纯的同居都可以被自由选择;要么让你的婚姻从一种纯粹的仪式开始:西方的,东方的,少数民族的,乃至无视任何仪式的“旅行结婚”似乎也无可非议。但在上个世界20年代“中西合璧”的婚礼以及后来的花样翻新,显然有点滑稽,现在看起来,其争吵的意味多于和谐,郁闷的情调多于婚姻本身给人带来的愉悦和幸福感。今他们的婚姻,一路走来@早晨  相似文献   

13.
婚姻     
日照 《出版参考》2007,(11):9-9
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存在万无一失的办法以确保一个婚姻绝对安全。在一切办法中,捆绑肯定是最糟糕的一种.其结果只有两种可能:或者是成全了一个缺乏生机的平庸的婚姻.或者是一方或双方不甘平庸而使婚姻终于破裂。  相似文献   

14.
《大观周刊》2011,(8):10-11
撒谎不是件好事,可是在爱情婚姻中,很多聪明的女人善于用小小的“慌言”来缓和矛盾,调剂生活未尝不是一种委婉可爱的聪明作派。  相似文献   

15.
刘鹏 《北京档案》2008,(11):54-55
婚姻是人的终身大事。在封建社会里,婚姻凭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基本上不考虑青年男女双方的感情和意愿。许多家庭讲究“门当户对”。在旧社会,人们还奉行早婚早育,子女十四五岁就开始托亲友或媒人保亲了,一般家庭在子女二十岁以前就为儿女张罗婚事,社会上也有一些以说媒为职业的媒婆。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终于走出了“同性恋非病理化”这一步。中国的同性恋能否得到公众认可和更多的法律保护?同性婚姻能否在中国出现?  相似文献   

17.
新知密集架     
《中国档案》2004,(12):48-48
“祥式雷”进军世界记忆遗产,质疑“婚姻资料上网”,铁路博物馆上海开馆,英国图书馆建立电子邮件档案库,云南发现百年洞经古乐谱。  相似文献   

18.
2004年7月26日,昌宁县鸡飞乡八甲村一位妇女从乡下赶来县档案馆,请求查找婚姻档案中结婚证存根,帮助她解除痛苦婚姻。这位名叫李翠莲的妇女于1979年结婚,因丈夫外出10多年查无音信,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李曾到县法院起诉要求解除不幸的婚姻,但因结婚证丢失,无法证明他们的婚姻关系,法院无法作出判决。焦急中她想起结婚时登记的表有结婚证存根,于是来到县档案馆。工作人员及时查阅档案找到了她的结婚登记表,并出具了证明,为她复印了原始记录,拿着档案依据,她激动地说:“有了这个证明,法院可以顺利的作出判决,我可以脱离婚姻的烦恼,很感谢你们…  相似文献   

19.
银州区档案局加强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婚姻档案接收工作。工作作风上,变被动为主动,改“坐等接收”为“登门催缴”,不定期对婚姻登记处的档案整理情况进行追踪和调查了解。工作方法上,变全面号召为重点抓、抓重点,对进馆任务重的婚姻登记处,上门组织协调,找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讲明政策,  相似文献   

20.
“少年夫妻老来伴”,年老有“伴”是一个人晚年幸福的保障。尽管“白头偕老”是人们对婚姻的追求,但遗憾的是,总有人过早地失去老伴,过上孤独、寂寞的晚年生活。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夕阳婚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