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作家李敖的学识渊博和他的精于读书、善于用书大有关系。谈到怎样读书,李敖说他看书只跳看一遍。"所谓跳看,是每页的重点让它跳出来给你看,而不是逐字逐句地死读,也不是所谓连读。连读的方法我看像  相似文献   

2.
温家宝总理不仅自己酷爱读书,还在各种场合提倡、鼓励他人多读书。他在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时说:“我曾经提倡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我又提倡读书活、活读书、读活书。其实前者讲的是学习,后者讲的是实践。”  相似文献   

3.
在宝岛台湾,李敖和柏扬同是轰动名界的大学者、大文人.论遭遇二人相似,论风骨文采前者又堪居其右.但在大陆,柏扬早已名声大震,李敖却鲜为人知,这很不公平,实在有评介的必要.李敖读书破万卷,精通文史哲.学贯古今,著作甚丰.而且是:“道人之未道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4.
周健教授脸上常常洋溢着微笑,让人感到和蔼可亲。我发现,他是一个很勤奋的人,经常在办公室里笔耕或者读书,这不,我又在办公室里找到了他。说明来意之后,周教授很热情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我们从李敖在北京接受访谈这一话题说起,得知李敖也是北京四中的校友后,周教授甚感惊讶,更由此钩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  相似文献   

5.
周健教授脸上常常洋溢着微笑,让人感到和蔼可亲。我发现,他是一个很勤奋的人,经常在办公室里笔耕或者读书,这不,我又在办公室里找到了他。说明来意之后,周教授很热情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我们从李敖在北京接受访谈这一话题说起,得知李敖也是北京四中的校友后,周教授甚感惊讶,更由此钩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  相似文献   

6.
<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我所认识的李敖林清玄今年八月十日下午三点,李敖带着简单的行李到台北地检处报到,接受为期六个月的徒刑,他仍然维持了自己的风骨,不要朋友去送他,孤单而又强悍地走进监牢里去。不了解李敖的人会认为李敖失败了,但是了解李敖的人知道,这些俗世的监牢对李敖无损,因为思想的光芒,是任何铁窗所不能隔断的。  相似文献   

7.
从求学到参加工作.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找一个小小的角落.默默地看自己的书。正如一个网友所言:读书是什么?读书是生命的追求.读书是人生的享受,读书是情感的交流。说得很恰当。书是我的挚友.她教会了我成长.教会了我生活.也教会了我做一个好老师。  相似文献   

8.
搅史棍李敖     
让李敖去读书,我们来读李敖——是相信一个七十岁的老头吃过的盐比我们吃过的米多,还是相信他走过的桥比我们走过的路多?在提倡后喻文化的今天,为什么一个老头有话说,坐在那里讲单口相声,就让我们这么津津有味?以至于他少小离家老大回,相关新闻竟  相似文献   

9.
李敖最近在台北工作室接受了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节目主持人杨澜的专访,李敖剖析自己的个性、文章,点评鲁迅,旁征博引,语带机锋.以下是访问摘录(黑体部分为杨澜发问,下同):  相似文献   

10.
网上魔鬼     
阿如读高一那年,迷上了上网聊天。当初阿如考上重点高中的时候,别提多高兴了,可没过多久,她就发现自己一点都不喜欢新环境。每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没有课外活动,也没有知心朋友。倒是在聊天室里,她可以随心所欲,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阿如给自己起了个网名叫“清纯小妹”。在网友面前,她再不是那个埋头读书的好学生了,她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没人知道她是谁。就是在那段时间,她认识了一个叫“魔鬼”的网友。魔鬼第一次点阿如名字的时候,说:“魔鬼来找你了,哈哈,你好啊!”清纯小妹立刻说:“好怕!”她还调皮地在感叹号后面加…  相似文献   

11.
李敖趣事     
台湾“解严”后,当局对文字狱的受害者做出赔偿,枪毙的获赔800万,坐牢超过20年的获赔600万,而李敖获赔100万。李敖说他太太因此很不高兴,说:“应该把李敖抓进去再关几年,当局好多赔点钱。”众人皆笑。台湾著名作家、报人林清玄有一次去李敖家做客,发现李敖将自己开给他的稿费单都裱糊在墙上,从没去领过。林清玄问他为什么,他说你们开给我的稿费远不及我的文章价值高,所以我拒绝领取。回去后,林清玄将这件事报告给了报社的老板,于是,老板一次性开给李敖一大笔稿酬。有一回,林清玄出国旅游,临行前请李敖帮助照看一下家室,请他到期代缴一下水电…  相似文献   

12.
恶心的李敖     
一日,穷极无聊,觅得《李敖大全集》。不料没瞅几眼就看到了那段被奉为经典的什么“她有一腿,我就有一手”的“高论”,于是顿感吞下了一只肥大的绿头苍蝇,恶心得一塌糊涂。我想到了李敖那些被许多崇拥者引以为豪的言行一、他坐过国民党的牢,是政治犯,还坐了好多年。二、说过一段话,大意是:五百年来中国的白话文,第一是李敖,第二是李敖,第三还是李敖。三、还说过一段话,好像是:当他想找一个自己崇拜的人时,他就照镜子。  相似文献   

13.
《广西教育》2013,(44):31-31
成都女孩玲玲考上大学本科,父亲拒绝供其读书,认为“上大学无用,捡垃圾都比读书强”。此事经媒体报道后,一万多名网友参与大成网专题调查投票,有七成网友认为“读大学不是唯一出路,在哪里都可以学习”,有55名热心市民则表示,不读大学肯定会遗憾,他们愿意资助玲玲读书。关于“读大学究竞值不值”的话题,持续引发网友的热议。  相似文献   

14.
观点跟帖     
杜新儿 《班主任》2014,(1):47-48
学生小美由于父母不和,对她缺乏关心和爱,上初中后,便开始上网交友,希望从陌生的网友那儿感受到心灵抚慰。后来,同村男孩小亮成了小美最好的网友。小亮比小美年长两岁,初中没读完就辍学打工。两人成网友后便见面、约会,并很快偷吃了禁果。小美谈恋爱的消息传到家人那里,父母亲非常生气,便粗暴打骂、没收手机、每天都到学校跟踪监视小美,最后还把小美送来广州读书,以断绝其与小亮来往的后路。然而,这些做法不但没有使小美有所醒悟,反而使其在QQ留言上写下"我恨我自己,我讨厌我自己"。  相似文献   

15.
《文学教育(上)》2011,(9):157-158
最近台湾文坛出了一个轰动的事件:素有“台湾第一敢言人”之称的著名作家李敖,以一部24万字的专著《大江大海骗了你——李敖秘密谈话录》,痛批龙应台和她的书《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在该书的《缘起》中,李敖说自己“尽管全天工作,也会有间隙的时候”。所以,这部以秘密谈话录方式、用时40天完成的书,是“抓住他呵欠之下的一些鸡零  相似文献   

16.
我看李敖     
很早的时候,疏朗曾看过台湾作家李敖的一本书《独白下的传统》,看他称自己是“50年来500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断言李敖是个“狂人”。后来陆续看过他的其他作品,随着年岁的增加,再看李敖,认为他是个“文人”。现年70岁的李敖自成一家,著作等身,以评论性文章脍炙人口,《胡适评传》和《蒋介石研究集》为其代表作。爱打官司,口诛笔伐,告人无数。一共有96本书被禁,创下了历史记录。9月  相似文献   

17.
正学生小美由于父母不和,对她缺乏关心和爱,上初中后,便开始上网交友,希望从陌生的网友那儿感受到心灵抚慰。后来,同村男孩小亮成了小美最好的网友。小亮比小美年长两岁,初中没读完就辍学打工。两人成网友后便见面、约会,并很快偷吃了禁果。小美谈恋爱的消息传到家人那里,父母亲非常生气,便粗暴打骂、没收手机、每天都到学校跟踪监视小美,最后还把小美送来广州读书,以断绝其与小亮来往的后路。然而,这些做法不但没有使小美有所醒悟,反而使其在QQ留言上写下"我恨我自己,我讨厌我自己"。得知小美的情况,我很担心这些会给她的身心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本文中极具个性的发挥 ,有两个方面的思考特别标新立异而又深刻服人。一是处逆境而成功是自己奋斗的结果。过去 ,由于许多人借逆境而成就事业 ,人们造成一种误解 ,把逆境的制造者也看作是有功有德者。李敖指出 :对这些原意是制造霉运的人 ,我们不必自贱到颠倒恩怨。是自己的本领使自己走出痛苦之地 ,跟陷害者毫无关系。他在另外的文章中也表露过这种与众不同的思维 :“李敖今天的一点点言论自由 ,绝非国民党宽大的结果 ,而是李敖不要命的结果。”二是变双祸为单祸进一步化祸为福 ,关键在于个人的精神作用。俗话说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相似文献   

19.
“书海茫茫,如何选择适合自己读的书?”“周围同学都热衷看漫画和80后作家作品,经典名著对学生是否真的有意义?”“眼下的书商业化痕迹越来越浓,该如何选择?”……日前在东方网举行的读书节系列活动上,网友的提问,道出了眼下大家对读书的迷茫。  相似文献   

20.
据人民网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27日下午在线与网友交流时表示,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在谈到读书心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