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做这个调查之前,有一位行业专家讲过的一句话,让我们印象深刻:“如今讲CTP,再没有印刷企业问CTP是什么,就好比市场上出现一件新产品,有一两个人跟我说这个产品如何,我可能不会放在心上,但当有八九个人都与我谈论这个产品时,我肯定会去关注,进而会去跟用过的人了解,再后来可能就变成了购买者。相信CTP在国内普及及应用即将进入一个高峰阶段。”的确,在广东东莞的广印展上,有许多印刷企业在参展,现场调查表明,这些印刷企业绝大部分都有CTP,有的还不止一台。这样的情况让我们对CTP在国内的应用情况也抱有非常大的信心,对2007年中国CTP应用投资意向调查有了更多的期待。  相似文献   

2.
张志安  叶柳  宁菁 《青年记者》2007,(23):40-42
【观点摘要】--从大部分《终极对话》的内容看,我们和其他法制栏目最大的不同是:我们是拿着法制的外壳在做人性的东西,去考量这个人是如何变化的。--实话讲,这件事情你不干也得有人干,别人干和你的心态可能也差不多,那还不如你自己接着干,反正都是干活儿。从社会价值的影响来说,不是说社会价值影响我,我希望通过做这个节目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价值观来影响观众。  相似文献   

3.
军营一瞥     
7月25日上午,我们小记者要去武警一支队实习采访。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认真准备了一些资料,以免忘记了。到了武警官兵的驻地,老师带我们先去战士们的生活区看一看。走进战士们的宿舍,只见每个人床上的被子都叠得整整齐齐,椅子上、桌子上、抽屉里,都干干净净,非常整齐,我们都赞不绝口。叔叔们叠被子做示范给我们看,我们都要自己叠一下,可是,我们怎么努力也叠得不成样子。要去采访叔叔们了,我们请了一位叔叔,很有礼貌地向他提问,他也很亲切地回答。有时答不出来了,就对我们笑笑,并给予指正。时间在欢乐中溜走了,我们又要…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规则都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人为制定出来的。世界上任何一种规则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它的实施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无善的过程。规则的制定者可能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难免带有偏颇性,大部分人是它的受益者,另一部分人可能就是它的受害者。实施规则的人,也可能用一种  相似文献   

5.
潘旺雄 《新闻前哨》2009,(12):49-50
我们报社在围绕新媒体发展上做了很多工作。新媒体专门有一套班子在管,我们还要增加几十人,最近又上了一个项目——家政服务社区.大约投入200多万元,还不包括拿出一层楼配套办公。呼叫中心、社区服务等都要融合到网站去。  相似文献   

6.
吴昂 《新闻实践》2006,(4):35-36
一我们不做驼鸟,我们更不能做夜郎。我们,就是每天生产报纸的的人。尽管在十几年前,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已经学会使用电脑, 但不管是四通打字机还是DELL、 IBM,我们都只是换了一支笔而已。尽管在若干年前,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互联网,我个人是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时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过年都喜欢在自家门窗上贴上吉利画和字,我小时看见人们在门窗上贴“福”字都是正着贴的,现在时兴倒着贴。我向人请教他们为什么倒着贴,答曰:“现在人家都这样贴,意思是福到了。”我挺纳闷,那不明明是把“福”像倒脏水一样倒掉了,或是把“福”打倒了吗?这不等于说一个好朋友到你家来,正着走不行,非要倒过来头朝下、脚朝上,用两只手走路才能进你的家门吗?这可能吗?这样,你虽心想吉利,实际却是大不吉利呀!这件事很小,但是它却反映了我们有的人在思维上的误区。这种思维方式会让我们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糊里糊涂听从一些歪理去做一些…  相似文献   

8.
新闻编辑中的艺术美学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非寒 《今传媒》2011,(6):143-144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创造美、热爱美的天性。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在任何事物上都体现着;我们人类所取得的一切文明成果,我们的审美心理无一不得到升华。新闻活动也是我们人类的一项审美创造活动,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审美描述大都也是通过新闻作品来进行展现的。而作为研究人类审美实践的美学,应研究新闻编辑中的美学,从而建构新闻编辑中的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张欣民 《新闻三昧》2006,(12):46-48
我当过大报的通讯员,曾为《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写稿,也当过企业报通讯员,为《首钢报》写稿;我也当过《首钢报》记者,现在又供职于《中国冶金报》。做新闻工作,最苦恼的是“不知道写什么”,也就是手里没有可供采访报道的新闻线索。我们每个人活动的范围都是很有限的,有时我们可能在新闻现场,但大量的新闻发生时,我们不可能事事在场,一个记者是这样,一个通讯员也是这样。所以,在我们生活工作的有限的范围里怎样发现新闻线索,源源不断地写出新闻报道呢?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和体会,谈谈如何发现新闻线索。1、处处留意,周围时…  相似文献   

10.
李锐在《再谈新闻干预生活的问题》一文中说,在报纸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和推动各项工作健康发展,历来是党的新闻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对全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新闻干预生活是有局限性的。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如此之大,缺点错误,不正之风,当然也是时时处处都有发生,这些都不可能也不必要全由新闻去干预,我们不能要求一张报纸管尽天下事。二是新闻单位没有权力机构的职能,对此我们不应  相似文献   

11.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我上高中时一位语文老师常说的话,一位同学还曾作为座右铭给我留言。几十年来,我一直牢记在心,并照此去做,深感受益匪浅。为何这样做呢?还有一句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确实如此,不论任何人,不论脑袋怎样灵,也不可能将所读之书都记住。特别是一些精辟论述、精彩段落、新鲜观点、重要资料及自己的心得体会等等。如不及时记下来,很可能读后即忘。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冒出的思想火花,如不立即记录下来,更如电光石火,稍纵即逝,过后将悔之莫及。对于做学问、搞研究、从事写作的人来说,搞摘记、做笔记显…  相似文献   

12.
"大剧院的现实催促着我们不可能慢慢地再去做,方方面面因素不允许我们慢,等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我认识几个所谓的艺术家,虽然不“吃人”,但是也很吓人。呼朋引伴,到处找人喝酒,身边还带着不同面孔的姑娘,一般常年披一长发,长发还打着结。北京风大,看他们在路上走的时候,那长头发往后一弄,倒像是捉妖的张天师,就差一把剑了。我从不见他们背什么画架去河边写生什么的,也不工作,天天晚出早归,好像坐台小姐。我们都不知道他们靠什么生活,但他们从不显饿,脸色红润,倒是我们这些上班族老是一脸的菜黄。 《新闻周刊》提到的那个“食人”的艺术家,让我想到我认识的那个所谓的艺术家。我觉得中国的艺术家都怪怪的,不让人理解,他们在做什么,为什幺要做,都让人一脑子浆糊今非昔比,艺术是用来比狠的吗? 新时代新风尚? 不知道这样的怪艺术家多不多?  相似文献   

14.
阮丽 《大观周刊》2006,(34):84-84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一切好象都无从把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习惯一个人走路,在繁华中孤独地寻找迷失的自我,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看着形形色色的人来人往,我开始寻思,形单影只也是一种另类风情,谁说单身就不可以享受旅行的乐趣呢?本期,我们将为单身一族量身定制一套风情旅游线路,没有爱情的旅途或许会更有韵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图书营销并不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说到底营销的门槛不高,但是要做好图书营销,下的功夫也不能少。很多做图书营销的人苦不堪言,在于目前的图书营销过于规模化和模式化,没有创新,不考虑效果,各种无效的宣传比比皆是。首先有一点可以肯定,任何成功的营销都是不可能完全被复制的。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不可能会有两套相同模式的营销策略。因为每一个产品都是独特的。  相似文献   

16.
图书营销并不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说到底营销的门槛不高,但是要做好图书营销,下的功夫也不能少。很多做图书营销的人苦不堪言,在于目前的图书营销过于规模化和模式化,没有创新,不考虑效果,各种无效的宣传比比皆是。首先有一点可以肯定,任何成功的营销都是不可能完全被复制的。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不可能会有两套相同模式的营销策略。因为每一个产品都是独特的。  相似文献   

17.
漫谈媒介市场运作失误与观念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鹏 《新闻实践》2002,(1):16-18
前一段阶段我一直在做两方面的研究.一是媒介市场的赢利模式,另一个是媒介的风险规避。大家都知道有赢利模式,那么对照着就应该也有一个失败的模式。我在分析了最近这几年所有失败的媒体,它的运作、发展轨迹和决策方法以及人才配置后,发现其中间还是有规律性的东西存在的。当然这个规律可能别的人没有去总结它,而我们则把这些个案一一加以剖析。我认为在这些失误中,主要的根源可能是犯了  相似文献   

18.
2001年,我国一般图书的销售收入约为230亿,以13亿人口计,人均不到18元。这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是相当大的。我们没有把书作为消费品去策划、去设计、去生产、去销售。无论是出书的人还是读书的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把书看做一种高高在上的东西。这种观念,既限制了图书消费,也制约了图书生产。如果集团是法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集团,而是一个大出版社,是“大船”。但是,我们的目标是要组建一支“舰队”。  相似文献   

19.
在纽约只有我和老公两个人,我们闷坏了就絮絮叨叨地聊天。两个在纽约连车都没有打过、没花自己的钱吃过一顿超过30美元的饭的人总是讨论:我们到底算不算失败者?他考了4年才考上北大的研究生,这4年中,几度入不敷出,穷途末路地去做律师,接一些诉讼费不超过3000块的离婚案,而且当事人都热爱倾诉,不爱付钱。  相似文献   

20.
人生的平台     
平台,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人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它可能是一个职务和职位,也可能是一项具体的工作和任务.你只有占据和拥有了一定的平台,你才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一个人做事情需要有平台,但有了平台,也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一定能够把事情做好,做成功,也有的把事情做坏了,做砸了,最后不但没能让自己赢得骄傲和荣光,反而让自己灰溜溜的,从此抬不起头来,严重的甚至把自己的性命都搭了进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