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们居住在美国,所在地区的小学都设有"天才班"。这个班级有些特殊,是由老师推荐参加考试,孩子一旦通过了考试就能进入,接受专门为高智商孩子设定的教学训练。当然,如果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挺有天分的,也可以向学校自荐,孩子同样会被允许参加考试。学校在考试通知的后面罗列了天才儿童的普遍特征,供家长们参考。天才儿童的特征有:1.会将收集物、人和思想系统化;2.能够迅速学习运用新知识;  相似文献   

2.
专门研究天才的人,绝大多数都认为天才具有某种特殊基因。然而最近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家阿里克森博士提出了相反看法——任何人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经过10年的训练,都可以成为天才。阿里克森认为,“天才”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于他们培养出了储存特定领域信息的强  相似文献   

3.
让自己的人生有所成就 ,是每一个人的愿望。而对于那些有所作为或少年得志的人 ,人们总是叹之曰 :“天才呀天才 !我怎么就没那份天赋呢 ?”而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 ,人类遗传密码的破译 ,人们又禁不住异想开天 :“既然人的每一个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的 ,如果给我移植天才基因 ,那不就都成为天才了吗 ?”那么 ,到底是否存在天才基因呢 ?专门研究天才的人 ,绝大多数都认为天才具有某种特殊的基因。然而 ,最近美国佛罗里达州州立大学心理学家阿里克森博士提出了相反的看法 :任何人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经过 10年的训练 ,都…  相似文献   

4.
人人都想获得成功,关键是要培养成功心理。与其说孩子不行,不如说孩子哪点都行。要把每个孩子都当作"天才"来欣赏,当"天才"来培养。运用成功教育理论,更多地采用引导,激励等方法,可以让职高学生重拾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晓林 《下一代》2014,(5):21-22
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说:"每一个孩子都有其不同的智能强项,而每一种智能强项的充分培育和发展都能导向成功。"也就是说,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天赋,或者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而决定他能否成为真正天才的条件是他所受的教育方式是欣赏鼓励,还是批判指责。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三分钟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写什么?她  相似文献   

6.
王振翠 《中国教师》2009,(Z1):362-362
<正>爱是教育的起点,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不但要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还要用"爱"去浇灌一株株幼苗,去成就孩子美好的未来。一、用"爱"做孩子的"活命水"一位教育家说过:"每个孩子都隐藏着许多天才的素质,这些天才的素质,只有在遇到  相似文献   

7.
天才的奥秘     
孩子与孩子的智商差别并不像我们家长想像的那么大。绝顶的聪明与白痴都是极少的。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才”。那些“天才”并不表现在考试的分数上,而是散落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与游戏中,亲爱的家长朋友,你发现了吗?不是我们的孩子缺乏天才,而是我们的家长缺乏发现天才的眼光。天才的奥秘@云月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在特殊国情背景下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使每个家庭的教育成功率和失败率都为100%。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很早就让孩子奔走于各种特殊才艺训练班之间。为了达到对某项技艺或者才能的精通,孩子和家长都会把全部精力放在其训练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练 xx 功"。那么,只接受一方面很精深的训练是否能更快促进孩子的成才呢孩子的这种专精学习在脑内究竟导致了什么变化呢  相似文献   

9.
有些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前途忧心忡忡,因为找不出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所在。这些父母说,该做的似乎都做了,又买琴又买画笔什么的,但这孩子,偏偏啥也不上心! 其实,父母大可不必忧虑,这种现象是十分正常的。天才毕竟只是少数,父母自然都有希望孩子成为天才的愿望,但也要有孩子不是天才的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10.
邱维载 《中国教师》2012,(20):61-62
<正>"教书育人",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向"完整人"的发展。但当教学逐渐变成枯燥乏味、一成不变的任务时,教育就慢慢丧失了其本来的品性。怎样在教学中实现教育的价值?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兼班主任,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积极的期待是快乐的源泉"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非凡的天才,一个孩子能不能成为天才,取决于家长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一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这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结论。孩子的成长受到父母和老师的期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世上有许多父母,羡慕天才,抱怨自己不是天才。当他们事业无成时,就把天才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逼孩子拼命地学习.将来考上名牌大学,来成就天才。孩子呢,也日思夜想能够得到一只神笔,或者获得过目不忘的本领,成为神童。但是,当他们遇到挫折时,往往就开始感叹自己不是天才。人们都认为,天才属于那些有卓绝聪明才智的人.像爱迪生、达尔文、居里夫人……好吧!来看看这些天才是如何成  相似文献   

12.
《教育》2008,(13)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成为千千万万家长的期盼。再加上早教观念深入人心,许多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是神童,理应早点上学读书。而我国新颁布的《中华人  相似文献   

13.
<正>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天才,谁都认为自己的孩子聪明,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所作为,因而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每个家长都绞尽脑汁地培养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自主的能力,但是常常事与愿违。当然,也有许多家长达到了目标,使孩子有足够的自主能力。百万富翁单身母亲刘某拥有五百万的家产,当她得知自己得了绝症以后,她面对高考落榜而又无心于学业的儿子,并没有把家产直接交给儿子,而是通过特殊的手段让儿子自己去外面闯一  相似文献   

14.
文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家庭教育将影响和改变孩子的一生。"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落实,独生子女家庭已普遍存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父母增多,留守儿童已成了一种社会现  相似文献   

15.
迷路的天才     
向华 《父母必读》2022,(4):50-53
我从小挺怕听到"天才"这个词的,听起来就像是嘲笑.因为我方方面面都不太灵光,甚至有明显的傻劲儿,爱面子的大人们无以名之,拍着我的头说:"哎哟,这孩子没准是个天才呢."我虽然还那么小,而且有点傻乎乎的,但也能听出尴尬来.  相似文献   

16.
熊国英 《江西教育》2012,(25):17-19
自从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建立第一个少年班取得成功之后,全国各地都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超前班""火箭班",近几年又与时进称之为"创新人才班""资优生班",培养特殊人才——神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的确,天才不是来自知识精英,而是来  相似文献   

17.
精彩记录     
《顽皮娃娃》2011,(5):I0002-I0002
妈妈说:“《天才宝宝》是一本非常懂孩子,又非常注重培养孩子能力的杂志。我和孩子都喜欢。孩子很容易被里面的小故事和精美的图画所吸引。在和孩子一超阅读《天才宝宝》的时候,我欣喜地发现一个简单的故事却具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8.
《早期教育》2000,(8):29-29
天才儿童指那些智力早熟,而且具有较高创造能力的儿童,包括全面发展的全才,也包括数学神童、音乐神童、绘画神童之类的单项天才。天才儿童不仅有优秀的生理素质,而且拥有特殊的成长环境。美国儿童教育专家埃伦·温纳概括出有利于培养天才儿童的七种家庭环境: 天才儿童常常是长子长女,或者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享有突出的地位,得到父母更多的激励。 天才儿童生长在活泼有趣、充满刺激的环境中。他们的家庭摆满了书,他们可以听到无穷无尽的有趣故事。有人带他们出去观光旅游,丰富他们的见识。他们的父母不一定具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但平等待人。 天才儿童都受到父母的精心培养,家中的一切资源都集中用到发展孩子的才能上。或者是父母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激  相似文献   

19.
正孩子:妈妈曾和你一起看过电影《风雨哈佛路》,一起读过书籍《哈佛女孩刘亦婷》和《哈佛天才》,你知道了,这世界根本没有所谓的"天才",天才都是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的艰苦努力炼成的。牛顿说,天才就是长期劳动的结果;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爱因斯坦说,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  相似文献   

20.
<正>"谁说那个在村道上奔跑的少年,不是明天的刘翔?"我一下子被这句话打动了。这句话出自中央电视台电视公益行动——到农村,到偏远地区,寻找天才体育少年,走近那些有体育天分却缺少训练条件的孩子,帮助他们圆梦。制片人姜秋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