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6 毫秒
1.
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帝驾崩了。在乾隆帝的梓宫(皇帝之棺称梓宫)移往清东陵时,内务府总管大臣布彦达赉、阿明阿、组布等向嘉庆皇帝呈送了一份关于沿途大小官员赐奠的奏折。奏折用满文书写,嘉庆皇帝在审阅时,发现文中将其祖母孝圣宪皇后的“圣”字误写成“贤”字。  相似文献   

2.
乾隆二十二年彭家屏私藏禁书案史料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家屏,字乐君,河南夏邑人。康熙六十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官至江苏布政使,因病还乡。乾隆二十一年(1756)夏邑被水,河南巡抚图尔炳阿匿灾不报。二十二年春,乾隆帝第二次南巡,彭家屏前往迎驾,向乾隆帝报告了这一情况。乾隆帝当即申斥了图尔炳阿,并派彭家屏与图尔炳阿一起前往调查灾情,办理赈济。继而,夏邑民人张钦、刘元德先后遮道向乾隆帝状告夏邑地方官办赈不力,引起了乾隆帝的怀颖,认为此中必有主使之人,命“严加惩究”,由此引发了轰动一时的彭家屏私藏禁书案。这里从馆藏上谕档、军机处录副奏折中选编了部分有关此案的史料,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乾隆二十五年(1760)十月初六丑时,京郊圆明园行宫内“天地一家春”传出婴儿阵阵清脆的哭声,乾隆帝第十五个儿子出生了.母以子贵,母亲魏佳氏清秀苍白的脸颊上顿时浮起了幸福的红晕.乾隆帝将襁褓中的儿子轻轻抱在怀中,望着他红润可爱的小脸,一种幸福和喜悦油然而生.按辈分这位皇子应是“永”字辈,取名永琰.这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  相似文献   

4.
蒋萍  金渝琳 《兰台世界》2014,(10):117-118
本文通过对乾隆帝六次南巡的时间介绍,在对乾隆帝南巡有初步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乾隆帝在南巡过程中的作为,详细分析乾隆江南巡游对当地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乾隆帝六次南巡的时间介绍,在对乾隆帝南巡有初步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乾隆帝在南巡过程中的作为,详细分析乾隆江南巡游对当地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白新良 《历史档案》2007,(4):62-67,72
根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帝在位期间,曾经多次巡幸盘山和天津.但是,后人研究乾隆帝巡幸,往往集中于六下江南及北上秋FCBE.至于其巡幸盘山、天津,普遍未予关注.为补阙漏,笔者对此略作评述,以使学界了解乾隆帝巡幸中的其他方面的大致情况.  相似文献   

7.
乾隆帝是清代很有作为的皇帝,其中包括他对贪污腐败分子的严厉惩治。从乾隆三十九年(1774)开始的甘肃捐监冒赈案就是一例。该案因贪污数量大、延续时间长、牵涉官员多、惩处罪犯严,被后人称为“清朝第一大贪污案”。  相似文献   

8.
社科文献出版社·甲骨文图书品牌以译介国外的经典社会科学类理论著作和学术畅销书为主要方向,坚持学术书的通俗化和市场化路径.2014年,甲骨文品牌下的《乾隆帝》取得了可观的销量.细究其原因,在于内容质量的保证和市场营销手段的运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内容上,该书作者欧立德,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及历史系讲座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是新清史学派的领军人物,具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和影响力.他以较为通俗的笔墨,全面细致地描绘了乾隆帝的一生,突出他“天之骄子,世之凡人”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赵玉敏 《兰台世界》2011,(10):24-25
清代宫中并非如同乾隆帝所标榜的"不蓄汉女",事实上,出身于中原地区普通汉族民籍的女子为数尚且不少,例如柏氏姐妹,只不过乾隆帝通过"入旗"的方式巧妙地掩盖了汉女的存在而已。  相似文献   

10.
王钊 《历史档案》2020,(1):123-126
乾隆十二年(1747)、十三年间,皇七子永琮、皇后富察氏先后病故,使乾隆帝深受打击。乾隆十三年时,大金川之役进展不顺,清军久攻不胜。直到乾隆十四年,清廷才获得了表面上的胜利。无论从家庭,还是统治方面,乾隆帝都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他在上谕中说:"朕御极之初,尝意至十三年时,国家必有拂意之事,非计料所及者。"(1)于是,乾隆帝的统治风格发生了重大改变,由宽松而变为严苛。正当乾隆帝处于这个"拂意"之事频发的时候,乾隆十五年年初,从遥远的东北边疆传来了"天降祥瑞"的消息——一棵汇集八种不同植物于一身的瑞树秘密地生长在乌苏里江支流毕歆河畔。对乾隆帝来说,这无疑是上天对王朝的庇佑。于是,他组织了一次瑞树察访活动,派遣画家将原生地的瑞树准确地描绘下来。  相似文献   

11.
《历史档案》2017,(3):30-47
清代太监止供使令洒扫,不许干涉政务。乾隆帝向来重视防范太监干政。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七月,在召见兵部侍郎高朴时,乾隆帝听闻有太监高云从将记名官员朱批记载泄露的事情,深为震惊。乾隆帝亲自讯问高云从,得知除了侍郎观保、蒋赐棨等外,军机大臣于敏中也牵涉其中,遂下旨严讯高云从。又得知高云从将其弟高云龙、高云惠分别荐往山东、粤海关充当长随,于是,乾隆帝下令将粤海关监督李文照革职拿解来京审讯,又令山东巡抚将相关地方官员革职严审,务必厘清案情原委。最终高云从被处斩,高云龙、高云惠等发往伊犁赏给兵丁为奴,涉案官员均遭惩处。高云从案是体现乾隆帝严密防范太监干政的典型事件。现从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内务府奏销档中选取相关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已的统治,对书籍的生产和流通,先后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政策。乾隆三十八年(1773)成立“四库全书馆”,纂修《四库全书》,当时除内府所藏外,还下令各省采进,因此卷帙浩繁,全书共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分装三万六千多册。《四库全书》是完全按照乾隆帝的意旨编纂的。乾隆帝之所以花这样大的力气来编这部书,其目的是要通过书籍来统治人民的思想。乾隆年间,虽然距明亡实际已有百余年,明末一些有气节的遗老也早已去世,但汉族人民的反清意识,并未因此消失,往往在一些诗文中借题发挥,对清政府冷嘲隐刺。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学界关于允禩、允禟案,主要围绕雍正帝削其爵位,废其宗籍,强易其名,致其死地的史事展开,至于乾隆帝即位后重理此案的过程与意义却鲜有关注。鉴于此,本文利用近期查到的满汉文档案,就乾隆帝恢复二人宗籍与原名始末加以考察。旨在说明:乾隆帝此举,不仅对调整满洲皇室内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对实现清朝统治的稳定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乾隆朝盛京将军弘晌降职案进行了剖析,认为乾隆帝之所以对这起并不算十分严重的案件高度重视,是因为盛京地区在清代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倘有不法之事,一概予以严惩。弘晌降职案正是体现乾隆帝这一统治方略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15.
清代太监止供使令洒扫,不许干涉政务。乾隆帝向来重视防范太监干政。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七月,在召见兵部侍郎高朴时,乾隆帝听闻有太监高云从将记名官员朱批记载泄露的事情,深为震惊。乾隆帝亲自讯问高云从,得知除了侍郎观保、蒋赐棨等外,军机大臣于敏中也牵涉其中,遂下旨严讯高云从。又得知高云从将其弟高云龙、高云惠分别荐往山东、粤海关充当长随,于是,乾隆帝下令将粤海关监督李文照革职拿解来京审讯,又令山东巡抚将相关地方官员革职严审,务必厘清案情原委。最终高云从被处斩,高云龙、高云惠等发往伊犁赏给兵丁为奴,涉案官员均遭惩处。高云从案是体现乾隆帝严密防范太监干政的典型事件。现从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内务府奏销档中选取相关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6.
乾隆九年整饬科场史料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入关后,沿用科举之制选拔人才,并就防止考生作弊制定了明确的条文;“生儒入场,细加搜检.如有怀挟片纸只字者,先于场前枷号一个月,问罪发落.如有倩人代试者、代与受代之人一体枷号问罪.搜检员役知情容隐者同罪.”但是,作弊之风屡禁不止.乾隆九年,时逢甲子科,大比在即,为清理科场弊窦,出谋献策的奏折如雪片般呈达乾隆帝面前,然而顺天乡试伊始,就搜出怀挟二十一人,第二场又搜出怀挟二十一人,贡院门外被考生抛弃的蝇头小卷不计其数.如此大规模的舞弊现象,促使乾隆帝出台进一步整饬考场的规定和措施.本组史料选自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及军机处上谕档.  相似文献   

17.
乾隆帝喜好与个性等主观因素构成其书画收藏鉴赏活动持续进行的根本动因。其汉族士人情结、强烈的占有欲以及好大喜功的性格共同成就了他在书画收藏史上的突出地位。而帝王之收藏必然蕴含着国家与政治的意义。在调和收藏的个人性和国家性之中,乾隆帝又形成了自己的收藏思想。  相似文献   

18.
清乾隆38年(1773),根据安徽学政朱筠的建议,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了一部分当时罕存的宋元古籍,四库馆副执事金简用木活字排印出版了这批古籍,乾隆帝以“活字”不雅,改称“武英殿聚珍版。乾隆41年(1766)9月,将这部丛书颁行东南五省,并准许翻印,于是各地纷纷照本开雕,苏州、浙江、福建、江西书局、广东广雅书局先后出版,这六种版本通称作“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其中将武英殿的活字印本称作“内聚珍”或“殿本”,将地方印本称作“外聚珍”。下面拟将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的这几种版本的异同做些浅略的介绍。1刊刻时间和种类殿本在…  相似文献   

19.
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帝下令将南海通商口岸限定在广州一口,关闭了宁波等其他三处海关。差不多同时,停止了北陆沙俄商队的来京贸易,限定在恰克图一地贸易。这种南北海陆各设一口通商的体制,直至鸦片战争没有变化。恰克图,这个“名初不著,以互市故,始大显”的荒漠之区,逐渐成了闻名于世界的地方,外国文献称其为“沙漠威尼斯。” 乾隆年间,恰克图贸易曾数次暂停乃至中断,苏联学者齐赫文斯基说:“根据俄国的档  相似文献   

20.
彭理(1770—?),曾任湖北武昌知府,调任云南,再升湖南岳常澧道。乾隆四十一年(1776),暂署湖南辰永沅道,旋升授广西臬司,赴京陛见,因其年老力衰,乾隆帝以其不胜臬司之任,降旨以京堂补用。随后,彭理即以典卖价值四千四百余两银之房产缴抵应赔官项二万六千余两,并称此外别无房产。由此引起了乾隆帝的怀疑,于是传旨密查彭理有无寄顿财产之事。经查,彭理虽无重大寄顿情事,但乾隆帝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威,仍将其撤职了事。该组史料选自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上谕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