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没有广泛的阅读,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课文是有限的,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中有限的篇目,而应以课文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子,引导学生去探究书本外的世界,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在文学的海洋中邀游。  相似文献   

2.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先生曾说:“一个希望优秀的人,是应该亲近文学的.亲近文学的方式当然就是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知阅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多么深远,通过阅读他们获取丰富的营养,感受多姿多彩的人生,积淀厚重的文化底蕴.让孩子们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已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用全新的表述阐释了“语文教学观”。它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感悟”,要尽可能少归纳,尽量诉诸学生感性,培养他们的语言感觉,让他们用“心”去感知,用“心”去体悟。这种“语文教学观”,不但符合语文的基础学科的特点,更重要的是符合语文人文性的特点。那么“感悟”从何来呢 ?笔者认为,就阅读教学而言,最直接的来源是阅读材料,可以说,没有阅读材料,也就没有阅读活动,“感悟”当然也就无从谈起。但也绝不能说有了阅读过程就必然会有“感悟”,因为阅读主体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对“感悟”的…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以“学习任务群”来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其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一、“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发展概况(一)“文学阅读”自古至今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学习内容上海师范大学郑桂华教授指出:文学阅读是一种很古老的精神活动,有文字书写历史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学传统,都创造过自己的文学经典。在语文教材中编入适量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各国语文学习的通例,不受国家、民族、时代和文化特质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的阅读是一种情感的体验 ,一种审美的满足 ,一种生命与生活的感悟 ,也是读者“缘文会友”的交流过程。中学文学作品的教学在贯彻《语文教学大纲》(指试验版 ,下同 )提出的培养高中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感受文学形象 ,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 ,不但要遵循文学作品的阅读规律 ,指导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人生的感悟、培养人文情怀的文学教育 ,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然而 ,由于长期以来的阅读指向作者 ,把文学…  相似文献   

6.
许争光  叶兵 《文教资料》2006,(13):160-161
“语文素养”一词频频出现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昭示着这样一种共识:语文是一种养成,一种熏陶,一种浸染。读文章以“致用”,读文学以“审美”,教学时应以吟诵为主,凸现感性,强化想像,让课堂充满诗意。1.教学目标:淡化理性认识,强化悟意审美。现代阅读学认为,读者应采用适合该文体特征的阅读期待、阅读定势和阅读心境以求达到可能的阅读目标。文学的特性在于艺术地反映社会生活,重在怡情,阅读此类文章当以“悟意审美”为目标。如果入选教材的诗歌被硬拉出来讲述那些简单或深奥的大大小小的道理——言志当然远比言情绪、言感觉便于操作。但毫…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学校开设科目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的工具学科,是语言和文字的组合体,是语言和文学的简称。语文知识是人们在生活以及各个领域用得最多的知识。我们知道,语文知识最终落脚点在“说”和“写”,“说”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说话能力和演讲能力,即“口才”。“写”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现在考试办法,不能把“说”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没有考察到一个学生的阅读、说话即演讲能力。这就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学生的语文程度。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考试办法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教学是否科学合理。现在的语文考试题,只有基础知…  相似文献   

8.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当然学不好语文。为落实这一思想,我认为首先应从阅读的数量入手。这包括两方面要求:一是倡导学生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以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二是为学生规定课外阅读量。  相似文献   

9.
新的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有一种观点就广泛传播开去:阅读即对话。于是有人呼吁:语文阅读教学的独语状态已经延续得太久,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深受其苦,亦招来了社会各界对语文教学的批评。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实施“对话式”语文教学。当然,这种独语状况被摈弃后,有目其睹的结果就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喧哗与骚动。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语文教学中阅读敦学是基础,语文教学一旦把阅读教学抓好了,它就有个坚实的基础”。而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形成学生的语文能力,这当然也离不开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是一种感知、吸收、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从阅读的过程来看,构成阅读能力的要素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因此,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实际上就是对学生以上四种能力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是积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不可能有真正的阅读能力,当然就谈不上学好语文。所以,学好语文,阅读和积累是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李保翠 《甘肃教育》2023,(23):96-99
新课标中提出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理念要求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从而能够通过阅读的方式,提升语言能力。这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知识储备。基于此,文章结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理念核心内涵,探索“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思路和新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读书破万:莹,下笔如有神。”读与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因素。著名的哲学家培根也说“阅读使人充实;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这充分说明“阅读与写作”是学好语文的根本,是学习之母。作文能力如何.是语文教学质量如何最终的试金石、晴雨表。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作文学作文.作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没有积累就学不好语文。因此,要想让学生在初中阶段提高语文学习水平,就应该从阅读的数量人手。作为语文教师,要纠正忽视阅读量的做法,提倡“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为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质量和文化素养的提高都是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前提的,所以如果学生只有初中三年六本语文课本,加上六本课外读本的阅读量,提高阅读水平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5.
<正>“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是2022年版课标“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中“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内容之一,“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教师大都比较关注童话、诗歌、散文等文体教学中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对于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不够重视。其实,文言文作为一种文质兼美、内涵深刻的文学形式,具有深远的文学价值与文化内涵。在文言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6.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新课标倡导创造性的阅读。为此,很多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个性化阅读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思考。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从教师方面来讲,要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增长,阅读教学自然就成为大家深入研究的主题。这里,我想就萨特的这句话谈谈我个人的理解,当然也隐含着对个性化阅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严建志 《教师》2013,(34):66-66
阅读是小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内涵,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和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能力的提高,阅读是平台,学生没有阅读就没有积累,更谈不上口语交际和习作。多读书可以发展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应用,是推动语文课程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有积极意义。为此,在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教学中,教师应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设计“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应用学习任务群开展教学。从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分解、应用、评价等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文学阅读、创意表达意识,最终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文学素养”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被忽视的一个方面.而它恰恰是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有关“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要充分发挥文学因素的情感熏陶、形象感染、审美情趣等独特的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孝养.语文教师当然首先必须大力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否则无法真正走进文本.充分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挖掘教材深含的意蕴.建立起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架起学生与文本沟通的桥梁,准确、深入地传达语文课程的文学美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只有提高文学素养才能真正走出文本.居高临下.游刃有余.浑然天成地实施教学。  相似文献   

20.
时尚阅读是指教师、学生对时尚文学的感知、理解和建构。它是一种课外阅读。而课外阅读质量的好坏切实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本文就时尚阅读对学生语文阅读质量的影响做些探讨,以求共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